莲峰志
作者:王夫之
名胜志。明末清初王夫之(1619—1692)撰。五卷。夫之, 字而农, 号姜斋,一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崇祯举人。著有《船山全集》。莲花峰南岳诸峰之一。旧有嘉靖志,毁于火灾。是志于崇祯十七年(1644)成书。约二万八千字。记事上断南宋下止于成书年。卷一为勅谕、原志序。卷二起为正文,分沿革、形胜、名迹、附丽、名游、祀典、禅宿、物产、序记、诗十门,后为总序。书中详考历史沿革、山川形胜。名迹门载娑罗泉、洗衲石、飞来钟、灵源阁等十八处古迹,凡毁者亦言明遗址。附丽记西白云峰、妙高峰、黄沙潭等山、峰、十八处,对旅游考古有参考价值。物产记香稻、罗汉芋、茶、方竹、虎、山牛、猿等动植物二十种,山果熟时其猿来采果可达千头。有《王船山遗书》本(同治四年刻本)。
猜你喜欢的书
惜抱轩诗文集
诗文别集。清姚鼐撰。二十六卷。文集16卷,诗集10卷,诗后集1卷,诗外集1卷。鼐字姬传、梦谷,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湖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此集约十八万字,自定,皆为五十九岁之后所作。文集十六卷:论一卷,考一卷,序二卷,题跋一卷,书一卷,序二卷,策问一卷,传一卷,碑、志三卷,记、赋、祭文各一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类文字。《赠钱献之序》、《仪郑堂记》可谓论学之代表作。治经,主于融会众说,不为墨守之学。为文从容雅澹。推尊程朱,间杂考据。主张文笔简洁平淡,文章须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大要。其说偏重义法,只期阐明立意之所在。山水小品颇清逸,《登泰山记》诸文尤为后人称道。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四库全书》本,同治间省心阁刻本,又光绪、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四部丛刊》本等。
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
又名《文帝救劫宝经》或《救劫宝章》,汇辑了文昌“救劫”或“挽劫”的经文。该经同样收入了《道藏辑要》,这一经本的源头尚不明确,但康熙时期的文献,已经提到此经,因此可以大致断定是17世纪中期的文书。该经有些内容,直接引自另一种重要的文昌经卷《文昌帝君阴骘文》,因而其成书时间,可能就在《文昌帝君阴骘文》刊行后不久。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
还金述
还金述,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陶植撰《还金术》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神部众术类。《云笈七签》卷七十亦收录。书分上、中、下三篇,假阴阳五行原理以言还丹之道。大旨谓五行相生相克为阴阳之用,「以其相生相杀,迭盛迭衰,合天地四时而成实万物」。炼丹之道亦不离万物生成造化之理,故曰五行具,阴阳用,万物生,还丹就。书中又称炼丹所用砂汞生于铅,如人之情性禀于元气。砂汞、情性与龙虎、金水、乾坤、牝牡相应,皆同出异名,「二事者本乎一物也」。此一物即是铅、即是元气。故曰:「铅中之有砂汞,犹人之有情性」;「是以砂汞者,铅之情性;元气者,人之根本」。以金制汞而成还丹,犹如推情合性,修性合真而复其本初。可知此书假内丹术语而言外丹之道。
笑得好
笑话集。清石成金撰。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清初文学家。著有《传家宝》等。此书分初、二集,流传较广。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笑话,如《剔灯棒》、《哑子说话》、《笑话一担》、《灭火性》、《虎诉苦》、《市中弹琴》、《磕睡法》。有乾隆四年(1739)刻本。本书初集《小引》叙述撰录目的为:“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全书共收笑话200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广度与深度,超出清人它种笑话集之上。
续齐谐记
志怪小说集。梁吴均撰。一卷。均有《吴朝请集》已著录。此集收民间传说故事十七则,其中有著名的田真兄弟共议分财,紫荆树枯。兄弟相感,不复解树,荆应声荣茂,兄弟合财,遂为孝门故事。其他如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九月九配茱萸囊免灾传说,五月五日以栋叶塞竹筒贮米作粽等等, 《隋书·经籍志》、两《唐志》、 《宋志》、 《四库全书总目》均有著录。 《新唐志》误作吴筠撰。 《崇文总目》和《日本国见在书目》作三卷。常见的版本有《古今逸史》本、《广汉魏丛书》本、 《增订汉魏丛书》本、《顾氏文房小说》本、《五朝小说》本、《虞初志》本、陶珽《说郛》本等,均为一卷,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