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记

作者:陈鼎
滇游记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与《黔游记》合刊,称《滇黔游记》。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梁启超文集

梁启超文集

文集,梁启超著,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是我国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1899年,他率先提出“文界革命”和“诗界革命”的口号,1904年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竖起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大旗。本文集根据湖南省社科院图书馆藏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的《饮冰室文集》铅印本上下册和1922年石印本《饮冰室全集》20册精选,所选文字分政论、传记、随感、讲演、书信、诗词六类,每类文字又按编年排列。

书斋夜话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可供治学者参考。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对《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加以研究,认为《丹诀》与《易》相通,原本出于道家。第四卷主要记录论诗评文之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等。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遗稿。全书以“印度佛教的汉文资料”的框架为纲目,收选了印度佛教各派传译至汉地的文献,所引文字全部出自汉译佛经。旨在为印度佛学研究提供线索。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本原典选读之作,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汉文佛经中保存了很多印度佛教的原典,而这些原典的梵文本早已失传,因此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诚如汤先生所言:“在大藏经中广泛抄集,无论经论或章疏中的有关资料长篇或零片均行编入。目的为今后研究印度哲学者之用,不作任何加工,只于资料注明出处或译者人名年代等。”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五卷,圆瑛法师撰。清凉云: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用则称体而周。具此三义,故名圆觉。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故。

金刚经注

金刚经注

金刚经注,二卷,清俞樾注并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凡二卷。北魏昙摩流支译于景明二年(501 )。又作如来入一切佛境界经、智慧庄严经、如来庄严佛境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对妙吉祥童真(文殊师利)宣说不生不灭之法,开示如来法身之本义、方便示现之道理及随机摄化之大用,并阐明菩提及菩萨行之义。本经另有三异译本:宋代法护等所译之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及西藏译本。其中,法护译本内容最为增广,而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为最简略、最接近原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