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再游录
作者:柳得恭猜你喜欢的书
未轩文集
十二卷。《补遗》 二卷。《附录》一卷。明黄仲昭撰。黄仲昭名潜,以字行,号退岩居士,莆田 (今属福建) 人。成化二年 (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直谏被杖谪官,弘治初(1488年)起江西提学佥事,旋乞归,以讲学为事,世称未轩先生。有《八闽通志》(已著录)、《未轩文集》、《延平府志》、《邵武府志》等,此集为其门人刘节所编,刻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由黄迈琮在嘉靖黄希白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另加补遗二卷,重新刊刻行世,凡正文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说《未轩集》十四卷,即是将补遗二卷也计算在内。黄仲昭并不看重诗词创作,他与章懋、庄咏共同遭贬,有“翰林三君子”之称。后章懋、庄咏皆聚徒讲学,而他则刻意于地方史志的撰写,因此虽在诗文创作方面,不及章懋、庄咏著名,但仍别具一格。林瀚在黄仲昭墓志中称其“作为文章,浑厚典重,无艰深聱硗之语。”藏书家徐时栋在《未轩集》题记中也说:“未轩诗质实无华,明之中叶流尚如此,然亦时有佳句。而其题丰园十诗,竟无一二语可以入摘句图也。”由此可见,他的诗文的文学价值并不很高。另外,还有《未轩公文集》不分卷的清抄本行世。
安岳集
宋代诗文别集。冯山著。其诗文集全名为《安岳冯公太师文集》,原为30卷。南宋嘉定年间,周锐把冯山及其子冯澥的文集合刊为一书,卷首有刘光祖《太师左丞合集序》和何惠固《二冯先生文集序》。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两淮盐政所进的周锐合刊本,冯澥集已全佚,冯山集目录虽全而自13卷以后诗文皆缺,仅存五言古诗5卷,七言古诗2卷,五言律诗3卷,七言律诗2卷,共12卷。本集今已无全本传世,今存的善本均为只存12卷的残本。《四库全书》本卷首仍存刘、何2序。《四库全书总目》评冯山之诗云:“山与梅尧臣、苏舜钦同时,时已尽变杨、刘西昆之体,故其诗平正条达,无剪红刻翠之态。其《上金陵王荆公诗》有‘更张汉法新’之句,序所谓当熙、丰间不能苟合於法者,于此可见。盖亦耿介之士,故其文足以取重。”
明文海
文集。清黄宗羲(1610—1695)编。四百八十二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宗羲为保存史料,尝于康熙十四年(1675)以前选《明文案》二百卷。既复得昆山徐氏所藏明人文集,因更辑是编。是集有三百一十四万余字,正文含赋四十六卷,奏疏十九卷,诏表一卷,碑七卷,议十卷,论十七卷,说九卷,辩九卷,考三卷,颂、賛、铭、箴、戒各一卷,解四卷,原、述、读各一卷,问答五卷,文二卷,诸体文六卷,书六十三卷序一百一十七卷,记六十卷,传四十二卷,墓文四十四卷,哀文六卷,稗二卷。此书收罗极富,所收明人集,几至二千余家。 如桑悦《北都》、《南都》二赋,朱彝尊著《日下旧闻》时,搜讨未见,而此本录之。其他散失零落,赖此以传者,尚有不少。考明人之著,当以是编为最备。《四库全书总目》称“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然此本旨在保存史料, 卷帙繁重。不免失之泛滥,所选之文不少文学价值不高。此书分类殊为繁碎、糅杂,不合体例。据宗羲门人阎若璩《潜邱剳记》辨此书体例,谓“必非黄先生所编,乃其子主一所为”。有《四库全书》本。
对山余墨
蜀郡石生名每,弱冠游痒,丰神秀逸,以父母早世,自幼随大母,依伯父履吉。吉尝贩楚,富有金而艰于嗣,以故夫妇爱每胜己出,寻常不令出庭户。时届清明,随一仆至坟园拜扫。焚帛既毕,散步村郊,去墓二三里,得一溪。溪西有小庵,桃花出短墙,色艳殊常,遂度平桥,绕溪行百余步,见庵门半启,上悬朱额曰“朝云”。入则惟一老僧趺坐,喃喃诵佛号,见客不款接。
青囊秘诀
外科著作。清佚名撰,疑为清傅山撰。二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约撰于康熙年间。卷上列背痈论、肺痈论、无名肿毒论、对口疮论、脑疽论、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卷下列杨梅疮论、腰疽论、瘰疬论、顽疮论、脚疽论、痔漏论、大肠痈论、小肠痈论等。因稿本传抄,佚金创论、刑杖论、肝痈论、多骨疽论、擎疽论、物伤论、接骨论。每症先论后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附方多编以歌诀,以利记诵。是书原由河南怀庆济源庙道张士学秘藏,几经秘传,雍正元年被王大德发现并抄录,其抄本长期珍藏于河南沁阳守拙堂,一九六二年觅得此本,由何高民校考,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钦定词谱
又称《康熙词谱》,简称《词谱》。词学著作。清陈廷敬、王奕清等奉敕撰。初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四十卷。此书翻阅前代词谱互相参订而成,凡旧谱分调分段及句读音韵之误悉据原词校定。收唐、五代、宋、元词计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调以长短分先后;若同一调名则长短汇列以“又一体”别之。每调选用唐宋元词一首必以创始之人所作本词为正体,其他为别体缀后;无考者则以时代先后为次。引用之词皆宋元选本及各人本集,其无名氏词亦注明出自某书以便勘对。词名原委及一调异名散见群书者,悉为采注;于词则逐一标明句读、音韵,词旁列一图以虚实圈分别平仄声谱,去声之不可易者亦并为标出。此书成于诸家之后,体裁内容皆胜于前,倚声者喜以为依则,研究者也多可取资。有康熙内府原刻本及丁氏醫学书局影印本;而尤以1979年北京中国书店据原刻本影印八册本《词谱》和1983年该店影印四册本《钦定词谱》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