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得恭

柳得恭
  • 姓名:柳得恭
  • 别名:字惠甫、惠风
  • 性别:
  • 国籍:朝鲜
  • 出生地:朝鲜
  • 出生日期:1748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807年10月1日
  • 民族族群:

柳得恭(朝鲜语:유득공,1748年12月24日-1807年10月1日)字惠甫、惠风,号泠斋、泠庵、歌商楼、古芸居士、古芸堂、恩晖堂。本贯文化柳氏。朝鲜王朝历史学家、实学家、诗人。和朴齐家、李德懋、李书九合称为“汉学四家”。1777年曾随使赴清,与清学者李调元、潘庭筠等广为结交,切磋学术。1779年任奎章阁检书官,与李德懋、朴齐家、徐理修并称为“四检书官”。后历任抱川、杨根等地郡守,以及佥知中枢府事、丰田府事等职。他属于北学派实学家,在文体上开拓了新的天地,与朴齐家、李德懋、李书九合称新汉文四大家。四人合刊的诗选《四家诗》,录入390余首汉诗,是朝鲜朝末期一部影响较大的汉诗选集。著书有对研究历史颇具重要意义的《渤海考》,富有资料价值,另有《冷斋遗稿》等,编著有《京都杂志》、《四郡记》、《盎叶记》等。

柳得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万历太原府志

万历太原府志

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官太原知府时所作。《太原府志》旧虽有草篇,未成书。廷访掌太原时,见旧志稿疏讹无章,搜集补订,重新编纂,万历四十年(1612)始付梓刊行。全书二十六目,分为星野、舆图、建置、形势、城池、衙署、学校、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封建、祀典、帝后、职官、名宦、选举、武备、人物、乡贤、诗词、艺文、古迹、杂志、灾祥。此志采辑太原府在明初时所领五州、二十县志书。全书体例则仿通志,与通志略有不同,通志叙述郡事太简,县志又无法囊括。该志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就太原一府疆域、形势、山川、人物等作了较详细记述。不足之处,类多而无纲纪,略显散漫。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名,本文所记乃是蒲城一个少年,姓寇名公遐,出身本是耕读之家,从小好武,最喜结交江湖豪侠之士,才十七岁便匹马仗剑,出作壮游。与其好友结拜为龙山四友,专诛灭异派余孽,报效国家。

东坡书传 [四库本]

东坡书传 [四库本]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王安石《书》说多所驳议。王书不传,难考苏、王之同异。苏轼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且长于议论,其书主要内容以阐释《尚书》义理为主,于兴衰治乱之理多所揭示,分析精辟;对名物制度也有所考据,句读也有独到之处。该书问世之后,在当时影响颇大,林之奇作《尚书全解》、蔡沈作《书集传》,于此书皆有所取。朱熹评价此书,以为是当时诸家《尚书》说解中最好的一种(见《朱子语录》)。唯该书考核水道,附益之以味别之说,颇遭后人非议。该书版本有明万历间刻本,明刻《两苏经解》本,明朱墨印本,《津逮秘书》零本,清顺治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春秋明志录

春秋明志录

十二卷。明熊过撰。此书辨驳《公羊》、《穀梁》及胡安国《春秋传》之失,尤其攻击《左传》一书。如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熊氏认为是“郑庄公欲离宋党,故以赂饵鲁”,且引吕大圭《春秋或问》云“《左氏》言以祊易许,经文未见其事,是时郑方结鲁,非鲁结郑”为其佐证,认为这是《左传》“见假田事误合为一”;又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熊氏认为,《经》书“围”而《左传》则云自皇门至逵道,乃诬。卓尔康《春秋辨义》云此书“颇出新裁”,然所谓“新裁”,则大抵臆说。如以邢迁于夷仪为邢自迁,非齐桓公迁之;以晋人执虞公为存于其国,制之使不得他去,非制以归;以洮盟谋王室为诬说;以用鄫子为出自邾人,非宋襄公之命;以晋怀可为卓子之谥;以赵盾并未使先蔑逆公子雍于秦;以卫石恶为孙氏党,非宁氏党等等,大都属无稽之谈。《四库》系浙江吴玉墀家藏抄本收录。

般若心经际决

般若心经际决

般若心经际决,一卷,明大慧释,徐波序,正性序。

道地经

道地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修行道地经之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