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民剩稿
作者:王松
近代诗集。王松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1959年6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出版。卷首有刘承干《序》、吴曾祺《序》、施士洁《序》、邱菽园《序》、郑家珍《序》、陈槐庭《序》、作者《自序》及王瑶京等人题词。卷后附林纾《跋》、连横《跋》以及连横《王处士友竹先生五旬寿序》、施耐公《友竹居士五十寿序》、邱菽园《笔记一则》、丘逢甲《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林纾《酬台湾王隐君友竹见赠长句》、邱菽园《遗民王友竹君生圹表》、编者周宪文《后记》等。该书收诗集两种:一题《如此江山楼诗存》,录诗127首,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一题《四香楼少作附存》,录诗35首,为作者青少年时期之作。林纾《跋》称其诗“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尤其《如此江山楼诗存》因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充满爱国之情。
王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六朝事迹编类
城镇志。2卷。张敦颐著。此书前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详此书体例,盖为补《金陵图经》而作。敦颐字养正,安徽婺源人。绍兴进士,历官南剑州教授,舒、衡二州知州。著有《柳集音辨》。六朝皆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敦颐因览图经、实录,疑所载六朝事迹尚有脱误,遂取吴志、 《晋书》及齐宋诸史传,与碑记参订,考以六朝史实、金陵遗迹,分门编类,于绍兴三十年(1160)编撰成书。约六万字。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寺院、庙宇、坟陵、碑刻等十四门。引据颇为详赅。名为2卷,而篇页颇富,征引也较详博。其中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
东里子论印
印学论著。清冯泌著。冯泌, 字仁可, 号东里子, 里籍和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弟子。此文附于秦氏 《印指》 后。所言 “今为学者计, 不贵执古人之成规, 而第当审时代为因革。夫古印朴, 今印华; 古印圆劲, 今印方板; 古印在有意无意, 今印则着迹太甚。度今日尽返古初亦所不必, 既有意求学, 存朴茂于时华之中, 运圆劲于方板之外, 何不可?” 自有道理。对十竹斋胡曰从等印作之抨击, 较秦氏更烈, 诚所谓一家言也。此文有丁仁审定旧抄本, 辑入 《西泠印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
真武灵应真君增上佑圣尊号册文,原不题撰人。据篇内文字,应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所发诏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谱录类。按真武大帝原称玄武,古已有之,为北方护卫之神,唐宋以后演变为道教崇奉之神。北宋真宗时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而改称「真武灵应真君」,徽宗时又增上「佑圣」尊号。本篇即增上尊号之敕文。文中称真武真君保佑国家海宁静谧,妖孽不作,嘉祥荐臻,太平熙盛,故命吏部尚书余深「奉册增上尊号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朱子语类
理学著作。宋朱熹著,黎靖德编。是朱熹讲学语录的汇集。又名《朱子语录》。一百四十卷。朱熹一生从事讲学,门人对他的讲话和答问各有所记。朱熹死后,门人对这些记录进行汇辑刊刻,有多种版本,详略不一。其中主要有建州、饶州、池州所刊三种《语录》,徽州、眉州所刊两种《语类》,称为三录二类,同时流行。然互有出入,未尽完善。南宋末年,黎靖德参校以上五种书,除去重复谬误1151条,然后以类相附,名为《语类大全》。分为《理气》、《性理》、《鬼神》、《学》等二十六门,对孔子、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均有论述。对《乐》、《礼》、《春秋》、《孝经》、《诗》、《书》、《易》、《四书》也有解说。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史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资料。该书集中论述了朱熹“理在气先”的世界观,认为“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卷一)。还论证了“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指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卷四)。着重强调“天理人欲之辨”,鼓吹二程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的道德说教,“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卷十二)。书中还有不少辩证法思想,把一分为二表述为一个无穷的过程。还揭示了矛盾对立的普遍性,认为天下之物,“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有恶,有语便有嘿(默),有动便有静”(卷九十五)。此书内容十分丰富,虽不是朱熹所定,但反映了朱熹学说的“大要”及基本思想。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刘氏传经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四分律疏
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法砺撰于武德元年至九年(618~626)。收于卍续藏第六十五册。系解释四分律之著作,为四分律三要疏之一;若对智首、慧光之作,本书略称中疏。本书成书后,唐代怀素撰四分律开宗记十卷驳斥本书而提倡新义;故若对怀素之开宗记而言,本书则称旧疏,乃唐代四分律相部宗之根本要典。卷一为玄谈,略说律宗纲要。卷二以下入文解释。唐代四分律有道宣之南山宗、法砺之相部宗、怀素之东塔宗,三宗立义各异,门徒互诤。怀素作开宗记(新疏)驳斥本书后,相部宗之定宾乃作四分律疏饰宗义记二十卷解说本书要义,并答怀素之评驳。由是新旧二疏之争愈趋激烈,至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帝敕十四位大德集于安国律院,为调停二宗异说,乃编佥定四分律疏十卷,然二宗新旧疏对立之势依然如昔。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
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