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己亥杂诗

诗集。清龚自珍(1792—1841)撰。一卷。自珍有《定庵全集》已著录。是编收龚氏诗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1839),于支为己亥,作者此年自京师(今北京)辞官南归杭州,诗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并有简单自注,作者已是跪年,其大半生经历、思想、著述、交游,皆可见诸于诗。深刻地反映作者不满当时的腐朽政治,清王朝统治者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疾苦,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充滥着渴望变革现实的进步思想和要求抗击侵略、严禁鸦片的爱国精神。多有警句,脍炙人口,大多气势纵横,笔力遒劲。如“九州生气恃风雷”,“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当年作者自刻本。后收入《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宁晋县志

(清)万任修、张坦纂。宁晋,唐天宝元年(742年)始置县,属赵州。明、清属真定府赵州。《宁晋县志》于明嘉靖年间,创修于县人蔡叆,志较简略,年久版毁,至清康熙朝县志失修已120余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万任赴宁晋县任后,未二载,随召集同僚及地方绅士,议修县志,并捐俸开设志局于县学,“备纸笔,供饮馔,旁搜博稽,商榷互订,如是者三月而书成。”本志10卷,分封域、建置、赋役、名贤、人物、艺文等6志,志下又分细目。卷前载有明嘉靖志旧序及新序,并详列修志人姓名。志首凡例,为万任自订。各志之首,皆有小序,卷末又有附论,俱由万任亲撰。

汉魏六朝辞赋

曹道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此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赋的定义、起源以及发展与演变。以下六章,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作家作品为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介绍。《西汉辞赋》和《东汉辞赋》两章,分别论述了贾谊、枚乘、司马相如、西汉中后期赋家扬雄、刘歆以及班固、傅毅、张衡、王延寿等作家及其作品。作者还特别列出《三国辞赋》一章,重点论述了王粲、曹丕、曹植和三国后期辞赋家。第五章为《两晋辞赋》,作者介绍了晋初赋家皇甫谧、傅玄以及潘岳、陆机、左思、孙绰、陶渊明等作家及其作品。最后两章分别论述了南朝辞赋和北朝辞赋,其主要对象是颜延之、谢灵运、鲍照、江淹以及颜之推、庾信,在“结束语”里,作者指出汉魏六朝辞赋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辞赋从许多方面看都存在着区别。在文学史上,赋与诗相互影响,同时又对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散文中骈句的增多,其原因之一就是来自辞赋的影响。

佛教律学入门

虚云老和尚讲述,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

华严一乘成佛妙义,一卷,唐见登集,日本实圆题记,性空题记,尾题乘下有十玄二字。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明袾宏发隐并序,卷一末附半月诵戒仪式。全称《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简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律学著述。明万历十五年(1587)袾宏撰。系隋智顗述、灌顶记《菩萨戒义疏》的注释书。本书在各段经文前配有科文,疏文及发隐文则随各段经文而出。层次清晰,便于阅读。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法乘义决定经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佛在祇园,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请问鹿野苑中所说法乘决定之义。佛为广说五蕴,五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