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月集

作者:贯休
禅月集

二十五卷。《补遗》一卷。唐释贯休(832—912)撰。释贯休字德隐,姓姜氏,兰溪 (今属浙江省)人,禅月大师。《禅月集》又名 《西岳集》,为唐诗别集。旧本题曰: 梁人,释贯休初以乾宁三年(896)依荆帅成讷,后历游高季兴钱缪间,晚乃八蜀依王建。终身实未入梁,旧本所讲实属误载,陶岳五代史补,称释贯休《西岳集》四十卷,吴融序之,然而集末载其门人昙域后序,编次歌诗、文赞为三十卷。则《西岳集》亦误载。此本为南宋嘉熙四年(1237)兜率寺僧可灿所刊,毛晋得而重刊,仅诗文二十五卷,佚其文赞五卷,补遗一卷,也是毛晋所辑,然而所收佚句,如“宋门当大道,风雨立多时”一联,乃《赠乞食僧》诗,今在第十七卷之首,但道作路雨作雪,是毛晋不辨而重收之,实为失检,《文献通考》,别载 《宝月集》一卷,也说为释贯休所作,今已不传。《四库全书》将其编入别集类。《四部丛刊》据徐氏藏影宋精抄本影印,是本书较常见的善本。《四部丛刊》本卷首有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吴融序。卷一为乐府古题;卷二至六为古风;卷七至八为五言律诗;卷十九至二三为七言律诗;卷二四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卷二五为七言律诗。卷末有前蜀乾德五年(967)昙域序,南宋嘉熙二年(1238)周伯奋跋等文字。据序跋可知,释贯休诗集原名 《西岳集》,四十卷。后改题为《禅月集》。有明人毛晋

贯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在轩集

在轩集

宋代诗文别集。黄公绍著。1卷。黄公绍入元不仕,曾取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之语,名所居曰“在轩”,因以名集。然此集所载,仅文39篇,词28首。其文多为寺庙所作榜文。《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当由文集散佚,零散篇什,为释子所收,故此集已不能反映黄公绍作品全貌。然黄公绍别无全集。曾作《古今韵会》,有名于世,亦不传。其诗无传。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录其《西湖棹歌》10首,即出自此集,作为诗余,原题作《端午竞渡棹歌》。其词多短倜,写节令风物,语言清新,有民歌风味,《全宋词》略有增补,共收其词30首。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又曾编入《元诗选》二集(只收入《端午竞渡棹歌》10首)。

明史钞略

明史钞略

原名《明史辑略》,清初庄廷鑨撰。庄廷鑨为南浔富商,从其邻人朱国桢家购得有关明史未刊稿,延请文人宾客编辑,并补入崇祯一朝史实,成为是书,冠以己名。庄廷鑨死,其父将该书刊行,书中有“建夷”、“夷氛”、“夷寇”等辞,触怒清廷,酿成大狱,书板焚毁,不可复得,故不知其内容卷帙。后吕葆中(吕留良之子)所存节抄本出,遂付石印,近人张元济定名为《明史钞略》,并与章炳麟先后为之跋,已编印于《四部丛刊》三编之中,分三册,内容计有《显皇帝本纪》、《贞皇帝本纪》(后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哲皇帝本纪》,《李成梁、戚继光、刘綎、杜松传》以及《开国以后释教传》等篇。每篇后附有史论,题“庄廷鑨曰”者有两处。而书中“夷氛”、“夷寇”、“奴酋”诸辞俱在,特别是《李成梁传》中称努尔哈赤为成梁所豢养,此皆清廷所忌讳之事,可见其确为庄氏之残稿。

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准噶尔方略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平定准噶尔方略》一书的正总裁,与来保等人经过十五年的努力,至乾隆三十五年终于纂修完成。准噶尔是我国西北部漠西厄鲁特四部之一,太宗天聪年间即遣使朝贡,世祖顺治年间清廷锡以封爵。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日渐强盛,并野心勃勃地要吞并蒙古各部,与清廷发生冲突。圣祖为此亲征准噶尔,迫使噶尔丹仰药自尽。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及策妄阿拉布坦子噶尔丹策凌、外甥阿睦尔撒纳先后发动叛乱,清廷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六十年的平叛战争,直至乾隆二十二年才将其全部平定。接着,清廷又向新疆南路进兵,压服了大小和卓木(即当地的维吾尔族叛乱首领布那敦和霍集占)。全书分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其中,自康熙三十九年七月“命议青海事宜”始,至乾隆十八年九月命钦差大臣永常为陕甘总督止为前编,记述了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及圣祖、世宗、高宗三朝对准噶尔方针、政策和“挞伐”之事;自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等率众降清始,至乾隆二十五年三月高宗在中南海丰泽园赏赐凯旋清军将领止为正编,记述了清廷削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擒斩大小和卓木的全过程;自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命犒凯旋之索伦官兵始,至三十年十一月伊犁将军明瑞等疏奏办理乌什回人情形止为续编,主要记述了清廷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以后所采取的善后措施。该书卷帙较大,内容翔实,史料丰富,记述全面而具体,书成后有满、汉两种文本,并收入 《四库全书》 中。

酌中志

酌中志

史料笔记。二十四卷,《明季野史汇编》为二十三卷。明刘若愚撰。崇祯间(1628 1644年)成书。刘若愚,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年不详。十四岁入宫,十七岁当宦官。初供抄謄之役。不久。升为奉御。光宗即位,升为司礼监写字奉御,天启初,升监丞。魏忠贤心腹李永贞当权时,入内直房管理文书笔墨之事。魏忠贤倒台后,刘若愚被谪充孝陵净军;不久,因高攀龙被诬致死案被逮下刑部狱。被判秋后处决。于狱中写成此书,后为崇祯帝所见,得免死。书叙万历中迄崇祯十四年宫闱见闻,一卷一题,叙述一事,计有:忧危竑议前、后纪、先帝诞生、今上瑞征、三朝典礼之臣、大审平反、光监遗事、两朝椒难、正监蒙难、逆贤擅政、外来线索、本章经手次第、客魏始末、逆贤羽翼、内臣职掌、大内规制、内板经书、内臣佩服等等。

金刚经注

金刚经注

又名《川老金刚经注》。南宋淳熙六年(1179)道川注。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是在转述慧能的《金刚经解》的基础上,加上作者本人的新注及偈颂而成。颂文采集慈氏、天亲偈论,“取其意而不尽用其语”。本书撰成后即刻板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唯识开蒙问答

唯识开蒙问答

唯识开蒙问答,二卷,元云峯集,明大真重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