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到了重庆

作者:老舍
谁先到了重庆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他在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猜你喜欢的书

鸽群中的猫

鸽群中的猫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芳草地,一所平静的英国学校,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看似毫不相干的中东革命会将其推入谋杀与绑架的恐怖之中……中东小国拉马特发生政变,亲王优素福在逃亡中不幸丧生,可是据说其所有的大批珠宝却已被人悄悄带回英国。与此同时,英国最具盛名的女子学校芳草地的夏季学期如期开始,学校的创始人兼校长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学生,她们之中包括今年刚刚入校的新学员:谢思塔公主,已故的优素福亲王的表妹;詹尼弗·萨克利夫,优素福亲王私人飞机驾驶员的侄女,革命发生时在拉马特;朱利娅·厄普约翰,聪明的姑娘,其母在战争时期曾从事情报工作……布尔斯特罗的小姐信心十足,有了一帮优秀的学生,再加上资深教师查德威克、里奇、范西塔特、约翰逊以及能干的秘书安·沙普兰,她有信心将学校的辉煌继续下去。只是好像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儿……

画诀

画诀

龚贤著。原系作者课徒画稿上的解说,由后人辑编而成。书为论述画山水之法的口诀,凡63则。据口诀内容对照作者山水画作,再参酌《龚半千课徒画稿》,推知此书撰于康熙元年至五年(1662~1666)。这63则口诀以言及画树石为多,次及桥梁、山亭、屋宇、楼阁、风帆、大船、远帆、飞泉、留白等。口诀浅显易懂,如云“学画先画树后画石”,在学画石时又言“学画先画石后画树”,述画景物时又言“先画衬景后画树石”。凡此等等,看似矛盾,实则是要因人而宜。此书有近20种版本,最早版本是《知不足斋丛书》与《花近楼丛书》刊本。

读山海经

读山海经

晋代组诗。陶渊明著。共13首。是诗人读《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时有感而作,其中多借古咏今。第1首是发端,叙幽居耕读的乐趣,第2首至第12首咏二书所记奇异事物,末首旁及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易牙、开方、竖刁,3人专权,继而为乱。很明显是为晋宋易代而发。这一组诗有起有结,当是入宋后同一时期的作品。今人王瑶定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在风格上,这组诗迥异于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其中颇有“金刚怒目”似的豪放之作。如“夸父诞宏志”一首就一反历来嘲笑夸父不自量力的俗见,大胆歌颂了他敢和太阳竞走的勇气。“精卫衔微木”一首,歌颂了精卫和刑天不屈于命运,敢于斗争的精神。《咏荆轲》一首写:“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为荆轲深表惋惜。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的话语出来。”其实,这种豪放,又岂止《咏荆轲》一首露出。整个《读山海经》这组诗,都可以说是体现了陶渊明性格中的豪放一面。其“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刘熙载《艺概·诗概》)。

诗话总龟

诗话总龟

原名《诗总》,又名《百家诗话总龟》、《增修诗话总归》。诗话总集。北宋人阮阅编。九十八卷(前集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阅原名美成,字閎休, 自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安徽舒城人。元丰年间(1078—1085)进士,曾任巢县知县、郴州知州。建炎元年(1127)以中奉大夫知袁州。喜吟咏,有“阮绝句”之称。此编成书于宣和五年(1123),原书十卷,分三十六类,题名《诗总》。绍兴三十一年(1161)经人增改、易名,分成前后集各五十卷,刊于闽中。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

三主要道颂,一卷,宗喀巴大师造颂,是多闻比丘吉样善慧,称为侄察科语自在称所作教诫。

园生树经

园生树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与中阿含昼树度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