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杂剧
作者:顾学颉
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这是一本有关杂剧的普及性读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全书分为14节,第一至第十节论元杂剧,第十一至第十三节论明杂剧,第十四节为“现存元明杂剧剧目”。第一节论述元杂剧的名称和渊源。第二节论述元杂剧产生的背景,以及元杂剧里所反映的元代社会。认为民族的压迫、阶级的压迫、都市畸形发展等都是元杂剧产生的客观条件,元杂剧深刻反映了元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第三至第七节主要介绍元杂剧的体制,诸如折、楔子、宾白、曲调、题目正名等;元杂剧的脚角、化装,诸如末、旦、净、杂及面部化装、服饰等;元杂剧的排场,诸如舞台、场面、砌末、乐队等;元杂剧的演出和宫调等。第八节论元杂剧作家,主要对元杂剧作家的分期及每一时期的作品进行了论述。在分期上同意王国维的“三期说”,认为第一期为蒙古时代,第二期为一统时代,第三期为至正时代。第九节介绍元杂剧作品的总况、分科及取材特点。第十节重点分析欣赏了《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陈州粜米》等杂剧作品。全书内容较为充实,观点正确,深入浅出,对读者很有帮助。此书是在196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补充而成。
章节列表
升序↑顾学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次他因为看到一队被押解而过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过来: 自己原来就生活在沙皇俄国这个大监狱里,而且永远无可逃遁。于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时每刻都感到被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被关进了治疗“疯子”的第六病室。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刚来医院时,想在周围建立一种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现实里自己是多么软弱无力。于是他干脆采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径,躲在家里喝酒,看书,并形成了一种对现实妥协的自欺欺人的哲学。然而残酷的现实,使拉京内心越来越苦闷和矛盾。在和格罗莫夫的争论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对方的激烈言辞和愤怒的抗议所吸引,渐渐觉悟和清醒过来。但是他很快也被当作疯子关了起来,最终被迫害致死。格罗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锢着,受着折磨,专制仍在延续。
与山巨源绝交书
晋嵇康撰。山涛字巨源,他与本篇作者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涛曾任选曹郎,后他迁,欲荐嵇康代其原职,康作此书拒绝。本篇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归,就礼法的森严提出“七不堪”,就生性的放荡提出“二甚不可”,以此表示不与世俗合流的决心。文笔之幽默,骋情之自由,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写自己的独立不羁:“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再如对山涛的抨击:“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鹓雏以死鼠也。”文章所流露的批判精神,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它不但触及到了山涛的灵魂,还触及到了司马氏统冶集团的本质,这不免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前因。
阴符经解
一卷,又称《黄帝阴符经集注》,旧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注。《阴符经》又名《天机经》,经文仅四百三十多字,卷首有佚名序文一篇。一本不分章;一本分三章,曰: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经文出自何时,尚无定论。一说为先秦旧籍,即战国苏秦“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战国策·秦策》)。《隋书·经籍志》著录:《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有《周书·阴符》九卷。《阴符经》或为其遗编。宋代则被著录于道家(见《崇文总录》和《新唐书·艺文志》)。由于唐以前流传情况不详,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云唐李筌“自嵩山虎口崖,得《黄帝阴符经》本经”。故后人又怀疑为李筌伪撰自注。当代有学者提出该书为北朝人所撰(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阴符经》自宋后极被推重,注家蜂起,或认为“虽六经之言无以加”。经文内容重在阐述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事必须顺天而行。所论诸如“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因“自然之道不可违”,便以“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来制之,亦称为“机”。而后对《阴符经》的认识亦分为道家和兵家两方面。李筌等旧注则多从兵家解释,如“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源”,等等。现有《说郛》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等多种版本。宋明以来其他注释本也传世较多。
雍熙乐府
散曲戏曲选集,二十卷,明郭勋选辑。勋为明武定侯郭英之曾孙,正德初嗣侯,以罪下狱死。此书汇辑金、元、明以来杂剧、传奇、南北曲、俗曲、民歌等,内容极为丰富。许多见于记载,但已失传的戏曲曲文、散曲、套数都可以从此书中找到。如元散曲家汪元亨,《录鬼簿·续编》称其有《归田录》一百首,而元明各曲书不见汪名,亦不见《归田录》书名。《雍熙乐府》有其小令一百首,原注“《归田》,元人汪元亨作”。包括《醉太平》《沉醉东风》《折桂令》《朝天子》《雁儿落兼得胜令》各二十首。又如元人曾瑞《青楼集》中言其有赠妓喜温柔《梧叶儿》,并“梓行于世”。但其集《诗酒余音》和其他曲集,皆不见。而《雍熙乐府》中有曾瑞《梧叶儿》十首,每首皆嵌有“喜温柔”或“温柔”的字样,可知为曾作。因此,它成为曲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全书所收套数(包括北曲散套及杂剧、南曲传奇、南曲散套及《天宝遗事诸宫调》等)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一套。所收小令(书中称为《杂曲》,包括北曲小令、南曲小令)一千八百九十七首,其中仅有少量的曲子注了剧名或作者姓名,有的仅注出了题目。这给研究者以考订研究余地。《雍熙乐府》按曲牌所属宫调排列。《四库全书》存目著录者十三卷本,为明万历节本,明嘉靖原本作二十卷。书名取《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及“庶绩咸熙”之义。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所编《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嘉靖本。
古今风谣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词曲、杂著等百余种,亦重视民间文学,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是书系杨慎居云南时,为游目遣怀,博采古书及民间流传之歌谣成集,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约两万字。收入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古今民谣280余首。为我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博览群书,广为采撷。从先秦古籍及历代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和注文,以古籍传引的先后为序,加以编排。所选歌谣,内容多牵涉时政和对历朝人物的评价。
周生烈子
汉末魏初之际敦煌人周生烈著, 共13卷。此书虽已亡佚,但因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后世学者和官府要员多有转引而留下不少有价值的章句。其学派归属,从历代辑本条目看当属儒家。儒家以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正统思想,以及宗奉孔子,以六经为学术渊源的思想特点等,在《周生烈子》 中体现十分明显。《周生烈子》一书序中亦言:“以尧舜作干植,以仲尼作师诫”。该书的哲学思想,后代学者认识不尽一致, 有的认为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张氏据《太平御览》、《困学纪闻》中所载资料,辑为是书。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资料。收入《二酉堂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