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余

作者:王奕清
历代诗余

原名《御定历代诗余》,一百二十卷。本书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清圣祖御定,由侍读学士沈辰垣、王奕清等搜罗旧集,编定而成。所录自唐至明计一千五百四十调、九千余首,厘为一百卷;又有词人姓氏十卷,词话十卷。据考,梁代吴声歌曲,已句有短长,音多柔变,渐近小词;唐初作者云兴,诗道复振,所以将变而不能变;及至唐中叶,杂体日益,于是竹枝、柳枝之类先变其声,〔望江南〕、〔调笑令〕、〔宫中三台〕遂变其调,但仍载于诗集中,不别为一体。至于五季,词格乃成。其歧为别集,始于冯延巳之《阳春词》;其歧为总集,则始于赵崇祚之《花间集》。自宋初到明末,沿波迭起,撰述弥增,但求其囊括历代之精华,为诸家之总汇者,为数不多。由此,本书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它兼收并蓄,不主一隅,众美兼收。至于求考诗人词者爵里,足可为资;辨证妍媸,可以为倚声之律。其网罗宏富,尤极精详,可谓有词选以来集大成者。书中诸调次第,以数字多少为断,不沿袭《草堂诗余》之强分小令、中调、长调之名,也为一洗旧本之陋。有 《四库全书》本。G

章节列表

升序↑

王奕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著名哲学家杜威写于1934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杜威一生著书甚多,但详尽论述美学与文艺的只有该书。从实用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杜威以审美经验说作为建构其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首先,他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审美经验,认为人的经验具有情绪素质,而情绪拥有内在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艺术的结构正是情绪特性的反映,所以,和审美素质一样的情绪素质决定了经验是审美的。其次,他用生物学中的平衡说解说审美经验,认为作为有机体的人在敌对的环境中有意识地与环境取得平衡与和谐,便是审美经验。由此,“经验也是艺术的萌芽”,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即是经验的高度集中,是日常事件、活动和痛苦经历所组成的经验的延续,是生动地再现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另外,杜威从思想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上较正确地强调了想象在艺术思维中的重大作用,认为艺术通过想象创造出形象体系和艺术典型。总之,师承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艺术即经验》,侧重于对审美意识的生理学、心理学的解释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美国学理论的新自然主义流派。

中国建筑常识

中国建筑常识

《中国建筑常识》精心选取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因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既可以看做资深建筑学家的学术文章,也可以当成著名散文家有关建筑的优美篇章。书中亦附有专业图表,图文并茂,入之深而出之显,既可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读者的入门读物。

析疑指迷论

析疑指迷论

析疑指迷论,元朝道士逍遥子牛道淳撰。约成书于大德三年(1299)。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元贞二年(1296年)作者自序、大德二年(1298)刘道真跋及大德三年(1299年)王道亨序。书分为〈析疑〉、〈指迷〉二篇,采问答体。前篇论心性道物,如回答甚么是「全真」、「心性」、「性命」、「体用」、「命基」、「五行」、「道物」、「止念」、「万法圆通」、「安心之法」、「造化机」、「学则有序」、「道本无修」、「金丹」等问题。后篇论性命内丹,讲道本无问、道不可传、得意忘言、顿悟渐悟、明心悟性、养命之理、炼丹之要、炼丹之法等问题。其要旨为指示全真性命之理、修行之序,以破学人之疑迷,故名「析疑指迷」。作者认为人之心性「元无一物,等同太虚,本来清静」,为万法之本,名之曰「全真」。心性以虚寂为体,觉照为用,体即用,用即体,「体用俱忘,全真而已」。明心见性之要,在于一念起时,顿然回光,返本还元,内丹之道亦以修心为上,「若一念不生,即脱生死」。又称修道者若宁心于虚极之乡,息虑于无为之域,心寂然不动,则精自秘而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全书发挥全真道性命之说,乃元代丹书中较为重要者。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

黄箓救苦十斋转经仪,原不署撰人。观其词旨,似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十度诵经以荐度亡灵幽魂之科仪。每度诵经前后,皆须依次启告十方天尊、宣符、疏关、送圣,祈请诸天尊圣真超度所荐亡灵幽魂脱离阴府,上登乐乡,「福被见存,庆流后裔」。

莲洋诗钞

莲洋诗钞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后因母亲去世哀痛过度而死。著有《谈龙录》、《莲洋集》等。是集,乾隆十六年(1751),汾阳刘组曾裒其全稿刻之。又以王士祯所评者别刊一小册并行。是书凡得古诗二卷,近体五卷,补遗一卷、诗余一卷、文一卷,共十卷。其诗笔触妍秀,风致俊逸,韵味悠远。在诗中,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微婉妙的意境。如《遥题王咸中石坞山房》等都写出了景物特点。擅长抓住典型物象来勾画景色。精于锤炼诗句,如“白云逗残雪,忽见前峰暝。”“河流周郡白,山势入关青。”等都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吴雯诗歌的缺点:取材比较狭窄,大体不出咏怀、写景、题赠的范围,很少反映社会现实; 气势比较薄弱。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

词莂

词莂

清朱孝臧编选,张尔田补录。一卷。是编为朱氏客寓吴中时,与张尔田“恒共商略去取”选成。后朱氏移居上海,与况周颐踪迹日密,又补选入况词。最后由张尔田补入朱氏自作十阕成编。朱氏卒后,始付梓,刻入《彊村遗书》。全书录清人毛奇龄、陈维崧、朱彝尊、曹贞吉、顾贞观、成德、厉鹗、张惠言、周之琦、项廷纪、蒋春霖、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凡十五家,词一百三十七首。有清一代词坛名家略已备具。有民国十年(1921)季夏张尔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