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集

作者:刘半农
瓦釜集

诗集。刘半农著。1926年4月北新书局出版。收录作者1920年至1924年的民歌体诗共21首。前面有开场歌,后面附录“手攀扬柳望情哥”等19首情歌。《瓦釜集》是刘半农运用江阴方言整理的“四句头山歌”,也是“五四”诗坛整理、仿作民歌的第一次尝试。作者说写作《瓦釜集》的目的是要“把数千年来受尽侮辱与蔑视,打在地狱底里而没有呻吟机会的瓦釜的声音,表现出一部分来。”这种努力可以说是新诗坛上由文言到白话的改革的继续。《瓦釜集》里的民歌有短歌、劳工的歌、情歌、农歌、悲歌、渔歌、牧歌等等,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的,比如第二首《劳工的歌》,第九首《渔歌》,第十一首《滑稽歌》,真切自然地唱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苦难,表达了对劳苦大众淳朴乐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由衷赞美。这些诗歌不仅仅是表现生活的黑暗痛苦,而且展示苦甜交织的劳动生活,是对现实更深入的发掘。另一类诗歌是表现下层百姓的爱情生活的。这些情歌活泼开朗、生动风趣,把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如第十九首:“河边浪阿姐你洗格啥衣裳?/你一泊一泊泊出情波万丈长。/我隔仔绿沉沉格杨柳听你一记一记捣,/一记一记一齐捣勒笃我心浪。”将农家青年的爱情写得如诗如画,真切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竹洲集

竹洲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吴儆撰。另附《棣华杂著》1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政议,卷4为表启,卷5、卷6为启,卷7至卷9为书,卷10、卷11为记,卷12为序,卷13为祭文,卷14为杂文,卷15为铭赞,卷16为古赋,卷17至卷19为诗,卷20为词。据端平二年(1235)程珌序称:“公之子载将梓公之集,欲珌一言于篇末,盖累年于此矣。”此书大约初刊于此时。其后淳祐七年(1247),吕午又曾为之作序。2序俱载于今传本卷首。北京图书馆现存有此书的明弘治六年(1493)吴雷亨刻本。程珌在序中称吴儆词章:“峭直而纡馀,严洁而平淡,质而不俚,华而非雕。穆乎郁乎,有正笏垂绅、雍容廊庙之风。”吕午序也说:“其文章则雄深古雅,蔚有先汉风,非若世之务艰险以为奇,事雕镌以为新也。”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三十卷。唐李白撰。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杨齐贤,字今存子见,舂陵(今湖北枣阳)人,生卒年不详。是李白诗最早作注者。萧士赟字粹可,生卒年亦不详。潜心笃学,他对杨齐贤注“ 惜其博而不能约,因取其本类比为之,节文善者存之,注所未尽者以所见附其后”而成此书。康熙中,吴县缪曰芑翻刻宋本《李翰林集》,前二十三卷为歌诗,后六卷为杂著。此本前二十五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五卷为杂文。且分标门类,与缪本目次不同。其为杨齐贤改编,或萧士赟改编,原书无序、跋,已不可考。惟所辑注文,则以齐贤曰、士赟曰互为标题以别之。故犹可辨识。注中多征引故实,兼及意义。然卷帙浩博,不能无失。但其大致详赡,足资检阅。中如 《广武战场怀古》一首,士赟谓非太白之诗,厘置卷末,亦具有所见。《四部丛刊》 曾影印行世。到了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郭云鹏校刻时,对杨齐贤、萧士赟旧帙加以整理删削,又收入杂文五卷,增至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二十五为诗,卷二十六至三十为杂著,有文无注。尚有明许氏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寒山寺志

寒山寺志

寺观志。 清叶昌炽撰。三卷。昌炽,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侍讲,甘肃学政。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西枫桥镇。叶氏返乡,受乡绅之托,广搜旧文,访询故老,纂为是编。宣统三年(1911)成书,约四万字。正文分桥、 寺、 象、 钟、碑、僧、产、游、事、诗、诸志十门,后附寒(山)拾(得)事迹,寒山诗集解题及诸家书牍诗话序跋考证。每门首有提示,引证诸书叙述于前,后以历代诗文、金石碑刻附本门下,对所录资料考证颇翔实。开篇载唐张继题诗枫桥寒山寺后,日显其名。志寺引《吴郡志》、乾隆《苏州府志》、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等十四篇志、诗、文、碑记。志碑录《宋王郇全书张继诗石刻》、 《明唐寅姑苏寒山寺化钟疏》、 《郑文焯画寒山子象》等篇。内容宏富,言简事赅,多所订讹。是研究宗教史和苏州史志参考文献。有民国十年(1921)刊本。

汉宫二十八朝演义

汉宫二十八朝演义

长篇小说。徐哲身著。1928年2月上海五权书社初版。《汉代宫廷艳史》即《汉宫二十八朝演义》,它以宫廷为中心,以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朝臣阉竖之间的纠葛争斗为主线,旁涉广取,把当朝重要史事都引入其中。它细节描摹方面不无夸饰,但大事上基本忠于史实。尤其是在趣味性和可读性上,超过了其他史传类著作。

箧中集

箧中集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元结编选此书时,有的作者已逝,作品散佚;有的远隔山川,不见近作,编者仅其箧中所有,故名曰《箧中集》。成书于乾元三年(760)今传有明汲古阁本、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1958年中华书局《唐人选唐诗(十种)》本等。

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律航法师著,1957年十一月下旬讲于台南关子岭东林精舍。凡讲经,先释题。题者,所以标一经的概要,以显示其和他经的分别。本经经题共六字,分三段讲:首讲‘佛说’,次释‘无量寿’,再次解‘经’字。前二系别题,后一为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