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集

作者:董嗣杲
庐山集

宋诗别集。5卷。董嗣杲著。本集收入的,是诗人在九江任职时所写的诗。原本久佚,今传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与《庐山集》同时辑成,并附于一册的,还有董嗣杲另一诗集《英溪集》,1卷,收入的是诗人在武康任职时所写的诗。这两部诗集中所收录的诗歌以寄情山水为主。宋代亡国前夕,社会残破、民生凋敝的景象,在诗中时时可见,如《谢村》:“暮役朝行此可停,临平山色入船青。烟窑惨淡多逃户,泥井虚园有废亭。”《西风》写道:“大江西风三日起,激起怒涛三万里。客子口噤悄无语,纵有高楼危莫倚。”诗中流露出的凄惋悲凉之情,正是时代风貌的反映。从《寄庐山道士》一诗中,又可见作者已经预感到国家将亡,从而表现出消沉的心理:“才怀故里余清梦,方说庐山得好诗。何日与师传菊酒,剧谈浩劫未分时。”《四库全书总目》说:董嗣杲的诗“吐属新颖,无鄙俚琐碎之态,固非江湖游士所及”。

董嗣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有钱人和没钱人

有钱人和没钱人

《有钱人和没钱人》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著的以基韦斯特、哈瓦那和墨西哥海湾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形象地刻画了“个人主义者”哈里·摩根失败的一生。作者把哈里·摩根的个人经历同社会众生相糅合在一起,在写作手法方面是一种新的尝试。这部作品是海明威最具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小说。本书分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现了哈里·摩根这个“个人主义者”失败的一生。在《春》里,摩根从事出租钓鱼船的行当,迫于生计,为他人运送“活货”(偷渡者),为求自保,不惜以身试法,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中摩根从事走私烈酒的买卖,过着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到了《冬》,摩根已经山穷水尽,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甚至同意接受把一伙抢劫银行的古巴恐怖分子运回古巴的提议。虽然他在游艇上干掉了那伙恐怖分子,但是自己也中了枪弹,不幸身亡。这是海明威的一部引起评论家强烈争议的作品。

西洋番国志

西洋番国志

中外交通著作。明巩珍撰。不分卷。珍号养素生,南京人。宣德五年(1430)随郑和使西洋,往返三年,以询访耳目所及和通事翻译,记诸国事迹。宣德九年(1434)成书。约二万字。篇首有作者自序。内容体例同《瀛涯胜览》。分述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刺加、哑鲁、锡兰、柯枝、忽里谟斯和天方等二十国的方位、行程、港口、都城、民族、宗教、风俗、气侯、物产、农业、历法及与明王朝关系等。 “叙事详核、行文赡雅”,是十五世纪初叶有关南洋西亚各国地理、历史、民族和中西交通的重要文献。卷首收录永乐至宣德敕书三通为郑和下“西洋”前准备的重要史料。书序载当时用“牵星过洋”,以水罗盘定向及篷帆锚舵等情况,均为我国十五世纪航海史重要资料,可补他书不足,记载各国生活状况,及同我国友好、通商关系,亦为研究今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重要史料。另与《星槎》、 《瀛涯》等书在记事,脱字比勘对校上也颇有价值。附录中有郑和父马哈只墓誌铭和碑阴郑和题记与锡兰碑文等,均为研究郑和身世和出使的直接史料。书中参杂某些荒诞传闻。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出版向达校注铅印本。

珍珠船

珍珠船

四卷。明陈继儒,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内容既冗杂,也有讹舛。且许多内容甚无意义。现有明刊本、《宝颜堂秘笈》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此书杂采宋明小说,记述传闻,汇集成编。内容大多为志异,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散见于各类旧籍的志异、志怪小说和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贬斥此书: “……不著所出,既病冗芜,亦有伪舛,盖明人好剿袭前人之书而割裂之,以掩其面目。”此虽为明人笔记小说的一大通病,然而也恰恰是笔记随手札录、不拘体例的特点的表现。

江南野史

江南野史

北宋龙衮撰。此书专记南唐事,旧来著录多入载记类。宋初人记载南唐史事的著作是最为丰富的,五代十国的其他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宋初撰录南唐史事的有6家,仅举今天尚存于世的来说,就有郑文宝的《江表志》、陈彭年的《江南别录》、作者佚名的《江南余载》以及龙衮的《江南野史》。北宋末至南宋初更出现了马令和陆游两家颇具规模的《南唐书》。南唐偏安一隅,传闻异辞较多,因此这些众多的撰著都各有其参考价值。《江南野史》一书,宋代各家书目都著录为2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还说全书共有84篇传文,但明清以来传本都只有10卷,传文也只剩下34篇。此书虽不用记传之名,但实为纪传之体,其情形类似陈寿《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该书第1卷为先主李昪传,第2卷为嗣主李璟传,第3卷为后主李煜传,第4卷以下才是臣僚的传记,共有宋齐丘等引人的传,像韩熙载,冯延巳这样的名臣都未见其传,估计是已经亡佚了。另外王明清《挥麈后录》说此书有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的传,今本也未见,当亦在亡篇之中。此书所记南唐事,以出自故老传闻者居多,其中自不免有传闻失实之处,宋人书中曾对其有所纠正,但本书在诸家记南唐史事的书中时代较早,亦有为它书所不及处,如孙晟林文肇等传就与新旧《五代史》颇有异同,可资参考。后来马令和陆游两家《南唐书》均有不少内容采自此书。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礼记通论辑本

礼记通论辑本

姚际恒的礼记通论,是他的九经通论之一。清初以来的各家书目、史志及地方志等,皆未见著录。独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加以著录,云「上中下三帖」,不注卷数。本书原本已亡佚,杭世骏续礼记集说曾引用三十馀万字。礼记通论此书曾引到诗经通论。诗经通论作於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可见本书成书年代更晚於诗经通论。杭氏续礼记集说云:「(姚氏)著九经通论,中有礼记通论,分上、中、下三帖。」(卷首,姓氏,页一○)这种编排方式,与传统按礼记四十九篇之顺序排列者不同。柳诒徵劬堂读书录云:「姚氏自以其意评判戴记各篇之高下,而分为上、中、下三等。据杭书所集姚氏之说,有所谓列上帖、列中帖、列下帖者。」(文澜学报第一卷一期)可知,姚氏通论分上、中、下帖是一种品评的等级。等级之高下,以是否能得儒学之真义为标准。有关大学、中庸部分,姚氏以二书皆禅学,应黜回礼记中。

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寿命陀罗尼经、寿命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全卷仅一千字左右。内容系佛陀为四天王宣说延命咒及对治死亡恐怖之法,并叙述读诵此经之功德。不空另译有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亦称金刚寿命念诵法,内容系毗卢遮那佛所说之金刚寿命真言、甲胄真言及其功德、护摩除灾延命坛。书中所言之金刚寿命菩萨即指普贤延命尊,其念诵法则为普贤延命法之本轨,共有两种异本,即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一卷及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