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溪集
作者:王铚猜你喜欢的书
花边文学
鲁迅著。1936年6月出版,见《鲁迅全集》第五卷。该书收集作者写于1934年的杂文六十一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正加紧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蒋介石提出“新生活运动”,还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妄图扼杀革命文艺和进步言论。鲁迅用各种化名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书中有的文章反映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如《迎神和咬人》、《秦理斋夫人事》等。有的揭露反动派用孔孟之道和宗教迷信麻痹和毒害群众的罪恶,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手段和本质,如《法会和歌剧》、《运命》、《安贫乐道法》等。针对“新生活运动”挂出“礼义廉耻”的招牌而写的《知了世界》,批判“圣贤和学者”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有理论。因刘半农去世所写的《趋时和复古》,总结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革命进程中的历史教训,告诫人们只有坚持前进,反对倒退,才是一条生路。另外还有《看书琐记》、《批评家的批评家》等论述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的文章多篇。
社会科学概论
瞿秋白撰。为作者1924年在上海夏令讲学会上的讲稿,1949年天津联合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二章,四万余字。认为社会科学是研究种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而所谓社会现象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或互相动作;所谓科学即指这些现象都有因果可寻,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综合从而推断出一切现象的原因及结果,并求得其共同的因果规律。指出“大致而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此外有政治、法律、道德、宗教、风俗、艺术、哲学、科学,社会便是这种种社会现象及其联系之总和。研究这社会现象之总和——是社会学。”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社会问题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与阐述,指出:“社会基础一定是物质的生产力之状态,社会变易的根本原因必定是生产力之发展”;“物质的经济基础产生精神的社会现象,好像树的发叶开花,并非单供给你主观的欣赏,而是客观的营养传种的作用”。说明社会基本矛盾都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与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的。本书是在中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
十七史蒙求
《十七史蒙求》是宋代王令编纂的一部历史类蒙学教材,其编纂特点是在突出育人功能的同时,又在传播历史知识和培养史学意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了许多历史典故,富有教育意义。如:“宋璟第一,李广无双。燕许手笔,李杜文章。”“石苞当相,卫青封侯。误点作蝇,落笔画牛。”
道德真经广圣义
唐末杜光庭撰。原书三十卷,《道藏》本析为五十卷。卷首杜光庭序中列举历代注解《道德经》者凡六十余家。此书前五卷为总论,其中概述全经宗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明皇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6—50卷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 皆首列经文,次列唐明皇注,再次为明皇疏,最后为杜光庭疏义,分别标“注”、“疏”、“义”加以区别。杜氏疏义博采众说,而以阐释唐明皇御注为主, 故名《道德真经广圣义》。收入《道藏》第440—448册。
因明义断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因明入正理论》的论释书。旨在辨析诸家有违本论宗旨的言论,同时宣扬初祖窥基之说。慧沼另撰有《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阐发本书未涉及的论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大乘显识经
本经主要是就识(异译写作神识)而论,尤其以众生死去后,识之舍离此身,及取他身为重点。就此点而言,阇那崛多的初译本《移识经》的经题更能充分地表达经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