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圃集

作者:李蓘
宋艺圃集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悉束高阁,间有单帙小选,仅拈一二而未阐厥美,终属阙如”,编者以13年的时间编成此书,目的在“见一代之文献而为稽古之一助也。”此书在编选体例上并不精当,选录作家上限始于南唐江为、廖融,下限衍至金朝马定国、周昂、史肃。作家编排次序混乱,大体上以年代为序,却又把苏轼兄弟列在张咏、范仲淹之前,陈与义、吕本中、曾幾列在蔡襄、欧阳修之前,林景熙、谢翱列在陆游之前。入选诗作较多者为苏轼245首,朱熹242首,王安石201首,欧阳修110首。其次以苏门四学士入选较多,而范成大8首,杨万里仅6首。尽管此书编选上有欠精当之处,其网罗一代诗歌之功还是不可抹杀的。一些本无专集或专集失传的作家,其作品往往仅靠此书得以流传。有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

李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六臣注文选

六臣注文选

六十卷。唐李善等撰。李善,江都 (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故人称为 “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 “《文选》学”。唐显庆中,开始为 《文选》作注。到了开元六年 (718),工部侍郎吕延祚又集衢州常山 (今浙江)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刘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上表于朝廷。其表诋毁李氏之注,并引高力士所宣口敕,亦有此书甚好之语。然唐李匡《资暇集》,备摘其窃据善注,巧为颠倒,条分缕析,言之甚详。姚宽 《西溪丛语》诋其注扬雄 《解嘲》,不知伯夷、太公为二老,反驳善注之谈。王楙《野客丛书》诋其误叙王暕世系,以览后为祥后,以昙首之曾孙为昙首之子。明田汝成重刊《文选》,其子艺衡又摘所注 《西都赋》之龙兴虎视,《东都赋》之乾符坤珍、《东京赋》之巨猾间舋,《芜城赋》之袤广三坟诸条。今观所注,错乱谬误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亦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其书本与善注别行,故 《唐志》各著录。黄伯思 《东观余论》尚讥《崇文总目》误以五臣注本置李善注本之前。至陈振孙《书录解题》,始有 《六臣文选》之目。南宋以来,偶与善注合刻,取便参证。元明至清,遂辗转相沾,并为一集,附骥以传,盖亦甚幸。然其疏通文意,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田氏刻本,颇有删改,犹明人窜乱古书之习。此本为明袁帙所刊。朱彝尊跋谓从宋崇宁五年(1106)广都裴氏本翻雕,讳字阙笔尚仍其旧,颇足乱真,惟不题镂版讫工年月,以此为别。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所藏宋本 《五臣注》作三十卷,为不失萧统之旧,其说与吕延祚表合。今未见此本。然田氏本及万历六年(1578)徐成位所刻,亦均作三十卷。盖或合或分,各随刊者之意。但不改旧文,即为善本,正不必以卷数多寡定其工拙。

顺治泗水县志

顺治泗水县志

十二卷。清刘桓修,杜灿然纂。刘桓,上谷人,进士出身,顺治十八年 (1661)任泗水知县。杜灿然,邑人。刘桓宰泗水县,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上距当时六十余年,天时人物变迁,赋役建置兴废,皆不能无记,乃博采旁搜,依次编修,遂成新志。《泗水县志》顺治十八年修,康熙元年(1662)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方舆志,建置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灾祥志,牧政志。卷首有衮州总图、泗水总图、县治图、泉林图、文庙图、仲子祠图、历山舜庙图。此志每门前有小序,末有论断,极为精辟。然其体裁内容,多袭旧志,只是缺者补之,疑者正之,删其繁芜,增其未备。其中以赋役、户口、建置等,记述特详,论断亦当。此志尚有康熙三十八年(1700)增刻本。

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

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书,至七年乃成。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 储宫、 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四十四部(一作四十八部或四十七部)。每部又分子目若干,凡七百二十余项。每目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的句、段以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并逐一注明引文出处,标以文体,或诗或赋。极便检索,并改变了以往类书有事无文之法。引征唐以前文献一千四百三十一种,今存已十不一、二,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例。然门类子目颇有繁简失宜,分合不当之处,宋明坊刻多有窜乱。早有宋绍兴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有六家刻本。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又以影印宋本作底本,取明本对校,参以凡所征引之书有传本者,以及宋以前之类书,重新校勘断句出版,附校记一千六百余条。

退斋笔录

退斋笔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侯延庆(号退斋居士)撰。一卷,有《说郛》本、 《历代小史》本等。本书录北宋至南宋初年的朝野异闻,今存者有王安石、蔡确之逸事,建炎间金人南侵时的传闻。所录皆注明说者的姓名。《说郛》另录有作者的《退斋雅闻录》,各条文字比前书为短,内容则多为异闻杂记,亦记及北宋臣寮轶事,未详与前书为一书之异名,还是两种书。

说唐后传

说唐后传

又名《绣像说唐演义后传》、 《绣像后唐全传》。章回小说。题“鸳湖渔叟校 订”。八卷五十五回。书叙唐代罗通扫北,薛仁 贵征东事。北番狼主遣使者挑战,唐太宗御驾 亲征。不料为屠炉公主设空城计,困于木杨城。 程咬金突围,回朝求救。罗成之子罗通,比武夺 魁,为二路扫北元帅。途中被屠炉公主强逼招 亲,乃得屠炉公主相助,大胜番兵。后高丽国又 挑衅,太宗再次御驾亲征,薛仁贵英勇善战立 功甚多,却为张士贵女婿何宗宪冒领。张士贵 妄图篡位称帝,薛仁贵根据徐茂功锦囊妙计, 擒获张士贵。后薛仁贵挂帅大破番兵,高丽国 王投降,遂班师回朝,受封平辽王。书中多写仙 人、法宝及妖魔。孙楷第认为此书系根据《隋唐 两朝志传》第七十至九十八回,演为罗通扫北、 薛仁贵征东二事,较《说唐前传》尤为荒诞。坊 间多有将一书分为两截,成《说唐小英雄传》十 六回,《说唐薛家府传》四十二回。有乾隆三年 (1738)姑苏缘慎堂藏板本、乾隆三十三年鸳湖 最乐堂发兑本等。

陈书

陈书

36卷。姚思廉、姚察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33年的历史,全书只36卷,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记事从武帝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建立陈朝开始,到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为隋朝所灭止。本纪6卷,记陈朝五个皇帝史事,高祖陈霸先之纪分上下两卷。本纪中有两篇标有“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字样,其他为姚思廉所修撰。列传30卷,安排大致与《梁书》相同,第一篇是《皇后传》,记五个皇后,最后是后主贵妃张丽华传,传尾有魏徵的评论一篇,接近史事。列传第二十一《姚察传》三千多字。类传中除《皇后》、《宗室》外,还有《孝行》、《儒林》、《文学》等门类。《陈书》无志,志的内容包括在《隋书》里。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校定本《陈书》为现时最通行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