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钞
作者:吴之振
诗选集。一作《宋诗钞初集》。清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编选。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别号黄叶村农,石门(今浙江桐乡)人。平生锐意于诗。事迹分别见《碑传集补》卷三六。自牧乃之振之侄。清初,自明代弘治以后盛行的“尊唐黜宋”的诗风还有影响。于是,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陈訏等倡宋诗。吕、吴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凡例》),有感于“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极欲使“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吴之振《序》),乃编选此集。选刻始于康熙二年(1663),高旦中、黄宗羲亦参与搜讨勘订,最后由吴氏叔侄编定。原拟选一百家,刘弇、邓肃、黄幹、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肘行、岳珂、严羽、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有目而无诗,实为八十四家。每家系以小传,并为品评与考证。选刻完成于康熙十年。此集对宣传宋诗和端正对宋诗的认识,起了重要作用。其评语常有独到之处。其不足之处:对于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钞得“前详后略”,入选诗中,间有误入,诗题下小注往往误入诗题。191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康熙十年原刊本此集,由李宣龚校补此集缺文,补七百二十八字。李复自吴兴刘翰怡处得别下斋旧藏本管庭芬、蒋光煦《
章节列表
升序↑- 东坡诗钞
- 东坡集补钞
- 东皋诗钞
- 东皋集补钞
- 临川诗钞
- 临川集补钞
- 丹渊集钞
- 丹渊集补钞
- 丰集钞
- 乖崖诗钞
- 二薇亭诗钞
- 二薇亭集补钞
- 云巢诗钞
- 仲安集钞
- 先天集钞
- 具茨集钞
- 具茨集补钞
- 农歌集钞
- 农歌集补钞
- 剑南诗钞
- 勉斋集钞
- 北山小集钞
- 南海集钞
- 南阳集钞
- 南阳集补钞
- 卢溪集补钞
- 参寥诗钞
- 参寥集补钞
- 双溪诗钞
- 叠山集钞
- 后山诗钞
- 后山集补钞
- 后村诗钞
- 后村集补钞
- 后村集补钞
- 和靖诗钞
- 和靖集补钞
- 安阳集钞
- 安阳集补钞
- 宛丘诗钞
- 宛丘集补钞
- 宛陵诗钞
- 小畜集钞
- 小畜集补钞
- 屏山集钞
- 屏山集补钞
- 山民诗钞
- 山谷诗钞
- 山谷集补钞
- 平仲清江集钞
- 平园续集钞
- 平园续集补钞
- 广陵诗钞
- 广陵集补钞
- 庐溪集钞
- 建康集钞
- 建康集补钞
- 徂徕诗钞
- 所南集钞
- 攻媿集钞
- 攻瑰集补钞
- 文仲清江集钞
- 文仲清江集补钞
- 文公集钞
- 文公集补钞
- 文山诗钞
- 文山诗补钞
- 断肠集
- 旴江集钞
- 晞发近藁钞【《天地间集》附。】
- 晞发集钞
- 晞发集补钞
- 朝天集钞
- 朝天续集钞
- 栟榈集钞
- 横浦诗钞
- 横浦集补钞
- 欧阳文忠诗钞
- 欧阳文忠诗补钞
- 止斋诗钞
- 止斋集补钞
- 武仲清江集钞
- 武溪诗钞
- 武溪集补钞
- 水云诗钞
- 水云集补钞
- 水心诗钞
- 水心集补钞
- 江东集钞
- 江湖诗钞
- 江湖长翁诗钞
- 江湖长翁集补钞
- 江西道院集钞
- 沧浪吟集钞
- 沧浪集钞
- 沧浪集补钞
- 浪语集钞
- 浮溪集钞
- 浮溪集补钞
- 淮海集钞
- 淮海集补钞
- 清献诗钞
- 清苑斋诗钞
- 清苑斋集补钞
- 清隽集钞
- 潜斋诗钞
- 潜斋集补钞
- 玉楮集钞
- 玉澜集钞
- 玉澜集补钞
- 玉蟾集钞
- 白石樵唱钞
- 白石樵唱集补钞
- 盱江集补钞
- 省斋集钞
- 省斋集补钞
- 眉山诗钞
- 眉山集补钞
- 知稼翁集钞
- 知稼翁集补钞
- 石屏诗钞
- 石屏集补钞
- 秋崖小藁钞
- 秋崖集补钞
- 石湖诗钞
- 石湖集补钞
- 石门诗钞
-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
- 竹斋集钞
- 竹洲诗钞
- 竹洲集补钞
- 简斋诗钞
- 简斋集补钞
- 缙云集钞
- 艾轩诗钞
- 节孝诗钞
- 节孝集补钞
- 芦川归来集钞
- 花蕊诗钞
- 芳蘭轩诗钞
- 芳蘭轩集补钞
- 苇碧轩诗钞
- 苇碧轩集补钞
- 荆溪集钞
- 蛟峰集钞
- 襄阳诗钞
- 襄阳集补钞
- 西塘诗钞
- 西塘集补钞
- 西归集
- 西溪集钞
- 西溪集补钞
- 诚斋集补钞
- 退休集钞
- 道乡诗钞
- 道乡集补钞
- 陵阳诗钞
- 陵阳集补钞
- 隆吉诗钞
- 隆吉集补钞
- 雪岩集钞
- 韦斋诗钞
- 韦斋集补钞
- 香溪集钞
- 香溪集补钞
- 骑省集钞
- 骑省集补钞
- 鲁斋集钞
- 鸡肋集钞
- 鸡肋集补钞
- 鸿庆集钞
- 鸿庆集补钞
- 鹤山集钞
- 龙云集钞
- 龟谿集钞
- 龟谿集补钞
吴之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疟疾;卷四为尸症、癫狂、黄疸、消渴、水气、胀满积聚;卷五为头项、背臂、眩晕、耳、鼻、口、舌、齿、咽;卷六为心痛、胃脘痛、腹痛、胺胁痛、四肢痛、肿颤振、脚气、痺症;卷七咳、喘、呕吐、泄、痢;卷八为梦遗、癃闭、淋症、痧证等,共列四十八门。书中自辑杂病证治,各门有总论,然后分述各种证候和治法,辨表里虚实,补泻温凉之用,后附按语。于繁重诸证,详分治法,列为子目。如中风门有卒中八法;痰饮门分攻逐、消导、和、补、温、清、润七法;失血门分风热、郁热、蓄热、气逆、劳伤、阳虚、伤胃八法;噎膈门分痰膈、血膈、气膈、虫膈四法;虚劳门分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肝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户劳九法;发热门分劳倦、火郁、血虚、阳浮、痰积、瘀血、骨蒸、食积、酒毒八法等。对内科杂病的分类较细,论述简明,选方切于实用。所载诸方,自 《金匮》以外;兼采古今名医之方,精选慎取,分录条下,使读者随证求方,不致盲目施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此书说:评其证候析其治法,表里虚实之辨,温凉补泻之用,开卷了然,如指掌焉,足补《金匮要略》之所未备,实能羽翼 《金匮》。尤氏不存门户之见,间采宋、金以后诸家之说,繁简适中,不芜不漏。可供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八年(1813)吴门徐氏心太平轩藏版赵亮彩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醒世恒言
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整理。四十卷四十篇。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此集成书较《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晚出,所收宋元旧作亦少,约占六分之一。现确知为宋元旧作者,有《小水湾天狐贻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明人拟作中的优秀篇章,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园叟晚逢仙女》反映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反映明代时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遭遇。《施润泽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描写城市下层人民间的友谊和患难相助的精神。《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揭露寺庙僧众的淫乱生活及宗教势力的罪恶。书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题材亦占突出地位。尤以《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成就最杰出。一反统治阶级凌辱妓女的丑行,歌颂新兴市民追求爱情幸福、尊重妇女人格的新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意义。这类作品一般描写细腻,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书中亦有美化统治阶级、鼓吹封建道德、宣扬封建迷信的篇章。有明叶敬池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叶敬溪刊本,大连图书馆藏。衍庆堂刊本,此本有二本:一为四十篇足本,卷二十三为《金海陵纵欲亡身》。一本删去此篇,析原书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为上下二篇,分入卷二十、卷二十一两卷中,而以原属卷二十一之《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篇补入卷二十三。今所见者多为此三十九篇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为较好通行本。
日本外史
22卷。作者赖山阳。讲述自源平之乱以来至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历史。叙事简赅、议论明通、褒贬微显、文笔生动,足以透视作者的史学思想和学术风格。是书出版以后,后人有众多编纂,及至在中国的翻刻和流传。这一由日本人所撰写的汉文著作及其流布中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史书,可称中日文化交流的“标本”。
十义量
韩清净撰,十义者何?一世间有情义,二佛教义,三真如义,四种姓义,五善巧义,六因缘业果义,七唯识义,八净土义,九成佛义,十立宗义。
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语录
凡二卷。又作一山一宁国师语录、一山宁和尚语录、一山国师语录、宁一山录。系一山一宁(1247~1317)弘法之语录,侍者了真等编。因开版于大云庵,故又称大云录。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卷上收录了真编初住四明鳌峰山祖印禅寺语录及惟凤编住庆元府宝陀观音禅寺语录等七种语录,及小参、法语、拈古、颂古。卷下收录偈颂、赞佛祖、自赞、小佛事,及彦栽撰之行记、中峰明本等之跋。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
清超琛(尼)说,普明编、明俊录。卷内收图像。像赞、序、示众、偈、颂古、机缘、佛事、记铭、行实、自叙行略训徒。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