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集
作者:孟浩然
唐诗别集。孟浩然撰。原书是由王士源在孟浩然死后不久,于天宝四载(745)收集遗诗编辑而成。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浩然凡所属缀,就辄毁弃,无复编录,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流落既多,篇章散逸,乡里购采,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获”。“今集其诗二百一十八首,分为四卷。诗或缺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酬赠,咸录次而不弃耳。”天宝九载(750),韦滔又据王本重加整理,“增其条目,送上秘府”。宋代,《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为3卷,题名为《孟襄阳集》,诗的数目也稍有差异,但基本上仍保留了原编情况。现存宋蜀刻本,题名《孟浩然诗集》,收诗201首,与王士源原编本最为接近。元明以后,刊刻者很多。有元刻刘辰翁评点本3卷,收诗233首;明弘治关中刻本3卷,收诗218首;吴下《十二家诗》本,收诗263首;明毛晋汲古阁刊本3卷,收诗266首。《四部丛刊》据江南图书馆藏明刊本影印,共4卷,分体编次,计五古63首,七古5首,五排37首,五律129首,七律4首,五绝19首,七绝6首,总计263首。《四库全书》据江苏蒋曾莹家藏4卷本编录,收诗262首,但指出:“此本四卷之数,虽与序合,而诗乃二百六十二首,较原本多四十五首”,“则后人窜入者多矣”(《四库全书总目》)。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上海商务印
孟浩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拙轩集
诗文别集。金王寂著。“拙轩”乃作者斋名,因以名集。元好问《中州集》卷二《王都运寂小传》称寂“著有《拙轩集》传于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予以著录。原本久佚,今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拙轩集》提要云:“好问所选寂诗仅七首及附见《姚孝锡传》后一首,其他亦失佚不见。惟《永乐大典》所载寂诗文尚多,虽如好问所摘《留别郭熙民》诗诸联及蒋一葵《长安客话》所纪《卢植墓》诗逸句,皆未见全篇,亦不能尽免于脱缺,而各体具存,可以得其什七矣。”馆臣因厘此书为六卷,分体编排,卷一为赋及五、七言古诗,卷二为五、六、七言律诗,卷三为五、六、七言绝句,卷四为词,卷五、六为表、牒、记、序、帖、启、书后、行状、墓志、哀词等各体文章。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自《永乐大典》残卷中补辑得《咏西湖》等三诗,但栾氏所撰《王寂小传》,误以寂为“元大德二年进士”,当据《中州集》订正为“金天德三年”。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及《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附《补遗》一卷)。
澹轩集
诗文别集。一作《李澹轩文集》、《澹轩文集》、《李滨老集》。八卷,其中诗三卷。宋李吕撰。《周益国文忠公集》卷七五《澹轩李君吕墓志铭》称吕“读《易》六十四卦,皆为义说,徧观经史百家之书,……凡兴衰得失论著数百篇”。吕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墓志铭作于略后,未云有集,知其时集尚未刊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墓铭云吕有《澹轩集》十五卷云云,偶误)。其集之刊行,未知始于何时,《宋史·艺文志》无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始著录,谓一部十五册。《箓竹堂书目》著录,谓三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五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五卷。知其书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已不见其书,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八卷;卷一至卷三为诗,计五古四十首、七古十四首、五律二十四首、五言长律一首、七律四十五首、五绝五十三首、七绝四十六首,卷四为词,计二十四首;卷五至卷八为各体文,计四十九篇。而墓志名所云“论著数百篇”皆未见,知所佚者甚多。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七古诗各一首,跋二篇。
本草详节
12卷,清代闵钺编著、卢煌校正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闵钺清代人,生平履历不详。分草、木、谷、菜、果、金、石、水、火、土、兽、禽、鳞、介、虫、人、服用17部,载药896种,其中正名697种,附药199种。每药首录性味阴阳、有毒无毒、产地、生药形态、归经、相使、相恶、禁忌、炮制等内容;次述功效、主治;末为按语,阐述治病机理、配伍应用及用药宜忌等。
喉科指掌
喉科学著作。6卷。清·张宗良(留仙)撰。刊于1757年。本书卷1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2论选方及制药方法;卷3~6分论咽喉(11症)、乳蛾(7症)、喉痹(7症)、喉风 (12症)、喉痈 (11症)、大舌 (13症)、小舌(15症)及杂喉(7症)等八门,共为73病证治图说。内容较为丰富。1815年又有《喉科杓指》(又名《图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为在本书内容中加入了牙齿门,并作了部分补充,删去原作者姓名合并为4卷者。本书张氏著本现存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刻本。另有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崇川日正轩刻本。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刊本等。包氏著本也存有十余种版本。最早为清嘉庆二十年乙亥 (1815) 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出有石印本。
槜李诗系
地方诗总集。四十二卷。清沈季友编纂。沈季友,字客子,号南疑,浙江平湖人。康熙丁卯(1687)副贡生,有《学古堂诗集》。槜李本古地名,在今嘉兴西,后专指嘉兴。清代嘉兴府包括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七县。嘉兴在六朝时有“士大夫之郡”之称,以诗名世者,实始于唐,如丘为、顾况、殷尧藩等。后经南宋,文化逐渐发达,元、明、清三代,名诗人辈出。此集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于清康熙初,共收一千九百馀家,“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世者,皆录之。而以仙鬼题咏谣谚附焉。姓氏之下,又各为小传,略叙梗概。其山川古迹、土风物产,亦间加附注,以备考据”(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种体例为后世辑地方总集者树立了范本。后世辑一省、一郡之诗者大体采用此种模式(如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此书收清初诗虽只七卷,但“多表彰节概之士。季友为人,亦从可知矣”(《清诗纪事初编》)。此书之前,有明景泰间朱翰曾编《槜李英华》,崇祯末蒋之翘编《槜李诗乘》,但较芜杂。沈氏在前二书基础上去伪存真,又详加搜采,故更为精当详博。沈书一出,朱、蒋二书遂废。书中小传亦偶有沿袭旧说而失考之处。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中国国民党总章
1924年1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党章。内容包括13章及附则,共86条。主要有:①规定以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最高宗旨。规定了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常设机构、中央监察机构的组成和任务等;②规定国民党地方组织为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和区分部4级;③关于接纳党员的条件;④关于党的纪律;⑤规定党在秘密、公开或半公开的非党群众团体中设立党团问题;⑥关于党的经费来源;⑦规定一些地区设立特别地方党部问题;⑧规定孙中山为本党总理、全国代表大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具有最后决定权力。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对它作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