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洛阳长句二首(1)o7D中华典藏网

草色人心相与闲(2),是非名利有无间(3)。桥横落照虹堪画(4),树锁千门鸟自还(5)。芝盖不来云杳杳(6),仙舟何处水潺潺(7)。君王谦让泥金事(8),苍翠空高万岁山(9)。o7D中华典藏网

(1)《通典》:“河南府洛州,理河南、洛阳二县,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今号为东京,后改号东都。”按:《瀛奎律髓》谓此诗有望幸之意。《唐会要》载宝历二年二月,将幸东都,敕检修东都已来旧行宫,会裴度自兴元入相,因别对,奏云“国家建立都邑,盖备巡幸,自艰难已来,此事遂绝。今东都宫阙营垒廨宇悉已荒废”云云,知方氏所云良然。o7D中华典藏网

(2)谢朓《海陵王昭文墓铭》:“风摇草色,日照松光。”孙绰《天台山赋》:“游览既周,体静心闲。”o7D中华典藏网

阳陵郭门外(1),陂阤丈五(2)坟(3)。九泉如结友(4),兹地好埋君(5)。o7D中华典藏网

(1)《白虎通》:“葬于城郭外,何死生别处,终始异居。”o7D中华典藏网

(2)一云“五丈”。o7D中华典藏网

(3)《汉书·司马相如传》:“登陂阤之长坂。”《通鉴·汉纪》注:“平曰墓,封曰冢,高曰坟。”o7D中华典藏网

(4)《世说》:“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使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现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新序》:“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叔向对曰:‘其赵武耳。’”o7D中华典藏网

(5)原注:“朱云葬阳陵郭外。”○《汉书·朱云传》:“云年七十余,终于家,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按:《元和郡县志》:“咸阳县汉阳陵,景帝陵也,在县东四十里。平陵,昭帝陵也,在县西北二十里。”与《长安志》所载方向里数多不合。《朱云传》明云“葬平陵东郭外”,而此云阳陵,未详。o7D中华典藏网

黄州竹径(1)o7D中华典藏网

竹浊(2)蟠小径,屈折斗蛇来(3)。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o7D中华典藏网

(1)一本题下有“门”字,误。《三辅决录》:“蒋诩竹下开三径。”o7D中华典藏网

(2)一作“冈”。o7D中华典藏网

(3)《汉书·武帝纪》:“太始四年,赵蛇从郭外入邑,与邑中蛇群斗孝文庙下。”o7D中华典藏网

题(爱敬)〔敬爱〕寺楼(1)o7D中华典藏网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2)。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3)?o7D中华典藏网

(1)《唐会要》:“东京敬爱寺怀仁坊,显庆二年,孝敬在东宫为高宗武太后立,以敬爱为名。天授二年,改为佛授记寺,其后又改为敬爱寺。”按:隋有敬爱寺,有孙尚之画在洛阳。见《公私画史》。o7D中华典藏网

(2)《晋书·乐志》:“百尺楼高与天连。”o7D中华典藏网

(3)《淮南子》:“吾日悠悠惭于影。”o7D中华典藏网

送刘秀才归江陵(1)o7D中华典藏网

彩服鲜华觐渚宫(2),鲈鱼新熟别江东(3)。刘郎浦夜侵船月(4),宋玉亭前(5)弄(6)袖风(7)。落落精神终有立(8),飘飘才思杳无穷(9)。谁人世上为金口(10)?借取明时一荐雄(11)。o7D中华典藏网

(1)《唐摭言》:“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上等人,每年十月,随物入贡。五年十月,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吏部奏付考功员外郎考试,秀才一人,俊士十四人,所试并通,敕放选,与理入官。其下第人,各赐绢五匹充归粮,各勤修业。”《通典》:“江陵郡荆州,理江陵县。”o7D中华典藏网

(2)《魏志·夏侯玄传》:“无兼采之服。”《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陈书·陆琼传》:“车马衣服,不尚鲜华。”《水经注·江水篇》:“江水东迳江陵县故城南,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渚宫矣。”《通典》:“楚渚宫故城,在今江陵县东。”o7D中华典藏网

(3)《晋书·张翰传》:“翰有清才而纵任不羁,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o7D中华典藏网

(4)《通鉴·后唐纪》注:“江陵府石首县沙步有刘郎浦,蜀先主纳吴女处也。”o7D中华典藏网

(5)一作“春”。o7D中华典藏网

(6)一作“满”。o7D中华典藏网

(7)《水经注·沔水篇》:“宜城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雋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也。”o7D中华典藏网

(8)《后汉书·耿弇传》:“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晋书·温峤传》:“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o7D中华典藏网

(9)《汉书·司马相如传》:“飘飘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魏书·常景传》:“有才思,雅好文章。”庾信《谢赵王启》:“落落辞高,飘飘意远。”o7D中华典藏网

(10)《法言》:“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o7D中华典藏网

(11)《魏志·陈思王植传》:“志欲自效于明时。”《汉书·扬雄传》:“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o7D中华典藏网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1)o7D中华典藏网

红烛短时羌笛怨(2),清歌咽处蜀弦高(3)。万里分飞两行泪(4),满江寒雨正萧骚(5)。o7D中华典藏网

(1)《唐书·杜正伦传》:“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羡。”o7D中华典藏网

(2)《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子弟,每至上元夜,各有千炬红烛,围于左右。”《风俗通》:“笛长二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梁元帝赋:“闻羌笛之哀怨。”o7D中华典藏网

(3)陶潜诗:“清歌唱高音。”《古今乐录》:“张永《元嘉技录》有《四弦》一曲,《蜀国四弦》是也。”o7D中华典藏网

(4)庾信诗:“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又《周赵公墓铭》:“陇水分飞。”《说苑》:“回曰:‘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独哭死,又哭生离者何?’子曰:‘何以知?’曰:‘完山之鸟。’孔子曰:‘何如?’曰:‘完山之鸟,生四子,羽翼已成,乃离四海,为是往而不复返也。’”刘缓诗:“徒教两行泪,俱浮妆上红。”o7D中华典藏网

(5)阮籍《东平赋》:“寒雨沦而下降。”李贺诗:“萧骚浪白云差池。”o7D中华典藏网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1)o7D中华典藏网

行乐及时时已晚(2),对酒当歌歌不成(3)。千里暮山重叠翠(4),一溪寒水浅深清(5)。高人以饮为忙事(6),浮世除诗尽强名(7)。看著白蘋牙欲吐(8),雪舟相访胜闲行(9)。o7D中华典藏网

(1)《元和郡县志》:“潭州,湖南观察使理所。刘和妻王氏《正朝》诗:太簇应玄律,青阳兆正初。《通典》:初,秀才科第最高,试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唐书·艺文志》:“李郢诗一卷,字楚望,大中进士第,侍御史。《九国志》:李郢,长安人,唐末,避乱岭表。”按:《唐书·宗室世系·蔡王房》:郢,颍州录事参军,当别为一人。又按:李郢有《和湖州杜员外冬至日白蘋洲见忆》诗云:“白蘋亭上一阳生,谢朓新裁锦绣成。千嶂雪消溪影录,几家梅绽海波清。已知鸥鸟长来狎,可许汀洲独有名?多愧龙门重招引,即抛田舍棹舟行。”与牧之此诗用韵并同,惟李题云冬至,而此云新正,然两诗语意相直,兼杜用白蘋,亦是湖州故事,知此题“湖南”当是湖州之误,因各本皆同,故仍之。o7D中华典藏网

(2)《宋书·乐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坐愁怫郁,当复来兹。”o7D中华典藏网

(3)《宋书·乐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o7D中华典藏网

(4)《宋书·谢灵运传》:“伫千里而感远。”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沈约诗:“山嶂远重叠。”o7D中华典藏网

(5)《水经注·涟水篇》:“控引众流,合成一溪。”庾信诗:“寒水细澄沙。”《沈隐侯集》:“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o7D中华典藏网

(6)《晋书·邵续传》:“此真高人矣!”《史记·陈轸传》:“陈轸见犀首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餍事可乎?’”o7D中华典藏网

(7)阮籍《大人先生传》:“逍遥浮世与道成。”《老子》:“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o7D中华典藏网

(8)《尔雅》:“苹,蓱,其大者蘋。”《说文系传》:“薲,大萍也,俗作蘋。”《尔雅翼》:“蘋,五月有花,白色,故谓之白蘋。”《逸周书》:“谷雨之日,萍始生。”o7D中华典藏网

(9)《世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因起仿偟,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o7D中华典藏网

赠朱(灵道)〔道灵〕o7D中华典藏网

刘根丹篆三千字(1),郭璞青囊两卷书(2)。牛渚矶南谢山北(3),白云深处有岩居(4)。o7D中华典藏网

(1)《后汉书·刘根传》:“根隐居嵩山中,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神仙传》:“府掾王珍,每见根书符了,有所呼名,似人来取,或数闻推问,有人对答,及闻鞭挞之声而不见其形。”《隋书·潘徽传》:“采标绿错,华垂丹篆。”《书断》:“程邈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o7D中华典藏网

(2)注见卷二《许七侍御》。o7D中华典藏网

(3)《元和郡县志》:“宣州当涂县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太平寰宇记》:“当涂县谢公山,在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堵址见存。”o7D中华典藏网

(4)《南齐书·褚伯玉传》:“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张正见诗:“鹫岭白云深。”《史记·蔡泽传》:“退而岩居川观。”o7D中华典藏网

屏风绝句(1)o7D中华典藏网

屏风周昉画纤腰(2),岁久丹青色半销(3)。斜倚玉窗鸾发女(4),拂尘犹自妒娇娆(5)。o7D中华典藏网

(1)《释名》:“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周礼·司几筵》注:“斧谓之黼,其制如屏风然。”o7D中华典藏网

(2)《释名》:“画,绘也,以五色绘物象也。”《画断》:“周昉穷丹青之妙,画子女为古今之冠。”《后汉书·宋弘传》:“常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彻之。”o7D中华典藏网

(3)《抱朴子》:“岁久则劳矣。”《隋书·突厥传》:“大义公主书屏风为诗曰:富贵今何在?空自写丹青。”《文心雕龙》:“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o7D中华典藏网

(4)王延寿《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梁简文帝诗:“何时玉窗里,夜夜更缝衣?”o7D中华典藏网

(5)《宋书·乐志》:“袍以光躯巾拂尘。”按:宋子侯有《董娇娆诗》。o7D中华典藏网

哭韩绰(1)o7D中华典藏网

平明送葬上都门(2),绋翣交横逐去魂(3)。归来冷笑悲身事(4),唤妇呼儿索酒盆(5)。o7D中华典藏网

(1)按:韩绰,《唐书·宰相世系表》无之。本集有《寄扬州韩绰判官》诗。o7D中华典藏网

(2)《汉书·张良传》:“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礼记》:“送葬不避涂潦。”《长安志》:“唐天宝元年,以京城为西京京兆府,至德二载曰中京,元年建丑月停京名,寻曰上都。京城南面三门:中正曰明德门,东曰启夏门,西曰安化门;东面三门:北曰通化门,中曰春明门,南曰延兴门;西南三门:北曰开远门,中曰金光门,南曰延平门;北面一门,曰光化门。”o7D中华典藏网

(3)《礼记》:“助葬必执绋。”又:“饰棺,士画翣二。”o7D中华典藏网

(4)《史记·孟尝君传》:“长铗归来乎。”《北史·崔瞻传》:“何容读国士议文,直此冷笑。”鲍照《游息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o7D中华典藏网

(5)《晋书·刘伶传》:“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阮咸传》:“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o7D中华典藏网

新定途中(1)o7D中华典藏网

无端偶效张文纪(2),下杜乡关别五秋(3)。重过江南更千里(4),万山深处一孤舟(5)。o7D中华典藏网

(1)《通典》:“新定郡睦州,理建德县。”《释名》:“涂,度也,人所由得通度也。”o7D中华典藏网

(2)曹植诗:“无端获罪尤。”《后汉书·张纲传》:“纲字文纪,奏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无君之心十五事,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唐世说新语》:“李纲,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慕张纲为人,因改名纲,字文纪。”o7D中华典藏网

(3)《水经注·渭水篇》:“覆盎门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部落也,故曰下杜门。”o7D中华典藏网

(4)谢灵运诗:“江南倦历览。”《南齐书·丘灵鞠传》:“江南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此中。”《商子》:“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元丰九域志》:“池州南至本州界二百八十里,自界首至歙州三百五里,歙州东南至本州界一百一十里,自界首至睦州二百六十里。”o7D中华典藏网

(5)蔡邕《汉津赋》:“遇万山以左回。”景定《新定续志》方逢辰序:“严于浙右为望郡,而介于万山之窟。”王昌龄诗:“深处不可挹。”刘眘虚诗:“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o7D中华典藏网

题新定八松院小石o7D中华典藏网

雨滴珠玑碎(1),苔生紫翠重(2)。故关何日到(3)?且看小山峰(4)。o7D中华典藏网

(1)《陈书·虞寄传》:“梁大同中,尝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o7D中华典藏网

(2)《初学记》:“《广志》曰: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o7D中华典藏网

(3)《元和郡县志》:“秦函谷关在汉弘农县,即今灵宝县西南十一里故关是也。汉武帝元鼎三年,杨仆为楼船将军,本宜阳人,耻居关外,上疏请以家僮七百人徙关于新安,武帝从之,即今新安县东一里函谷故关是也。”o7D中华典藏网

(4)《初学记》:“郭缘生《述征记》及《华山记》云:山上有三峰直上,晴霁可睹。”o7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