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杜牧
  • 姓名:杜牧
  • 别名:字牧之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803年
  • 逝世日期:约852年
  • 民族族群: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其祖父杜佑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是有名的史学家,著有《通典》。杜牧青少年时代博览经史,关心国事,尤其重视学习兵书。23岁时作《阿房宫赋》,借古喻今,讽刺唐敬宗的荒淫误国。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26岁时举进士,同年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举,授官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即出朝,数年间先后任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僚。大和九年,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三年(839),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朝,先后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其间曾多次上书宰相李德裕,论列军国大事,被李德裕所称赏。唐宣宗大中三年(848),被召回京任司勋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司勋”。次年,转吏部员外郎。同年,请求外任,出任湖州刺史。大中六年,复入朝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本年卒于长安,终年50岁。


杜牧为人刚直有奇节,常以经邦济世之才自负。好论列国家大事,指陈利病,长于军事兵法。47岁时,曾将所注《孙子兵法》献给宰相周墀。杜牧尤以诗名重于世,与李商隐齐名,号为“小李杜”,是晚唐靡弱诗风下独标一格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情致豪迈,能在俊爽峭健之中又具风华绮靡之致,抒写忧国忧民的壮伟怀抱和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咏史论事,奇句惊人,抒情写景,清丽生动。善作七言律、绝,多流传人口的名作,代表作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过华清宫绝句》、《赤壁》、《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山行》、《清明》、《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等。晚唐人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杜牧为“高古奥逸”派入室诗人。杜牧又是著名散文家,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所作以政论及人物传记见长。其书法、绘画也有相当造诣。杜牧逝世后,其外甥裴延翰收集他的诗文450篇,编为《樊川文集》。杜牧有别业在樊川,故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杜牧注《孙子》3卷、《樊川集》20卷。《全唐诗》卷520至527存诗8卷;卷870“谐谑”类存诗1首,卷884“补遗”类存诗1首,卷891存词1首。《全唐文》卷748至756存文9卷。清人冯集梧有《樊川诗集注》(有原刻本、《四部备要》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华书局版重印本),今人研究著作有缪钺《杜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杜牧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曹中孚《晚唐诗人杜牧》(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陈允吉曾校点《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猜你喜欢的书

高宗御制文集

高宗御制文集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序六卷,跋、书后、问、碑文、赋、颂、赞十七卷,凡五百七十篇。按年编次。二集四十四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解、谕、记十三卷,序、题、跋五卷,考、辨、碑文、书事十七卷,赋、铭七卷,凡四百余篇。三集十六卷,经筵御论一卷,论、说、谕、诏、训、记七卷,序、题辞、跋、辨八卷,凡一百九十四篇。余集二卷,含诏、谕、记、序等文三十六篇,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一篇。所论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水利、农桑诸多方面,倡导德、宽、信、仁、敬、孝、义、礼等儒家思想,强调“圣人”要养贤以及万民,“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要“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主张文章“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由邓中夏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时在苏联写成,1930年在苏联出版。本打算写30章,因回国参加革命斗争而未能全部完成,实际上写了13章,即从第4章《原始的职工运动》至第16章《省港大罢工》。叙述了中国职工运动主要是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到大革命为止的中国革命职工运动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工人阶级的重大斗争,工人群众的组织情况都有详尽的论述,提供了许多具体斗争史料,并对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特别是共产党对于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的领导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如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及其斗争策略,党在领导工人运动时同其他政治派别的关系和斗争,党与工会的关系等。这本书已成为中国职工运动的宝贵文献,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宝贵文献。

童学书程

童学书程

一卷。书论。明代丰坊撰。是书系丰氏为初学书法者而作。是书从论用笔、论次第、论名言、论法帖、论墨迹、论临摹、学书次第之图、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八分等各个角度为学书者指示具体的循序渐进的门径,并举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宜学什么书体,什么碑帖,皆一一写出。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

原名《忠烈侠义传》。长篇小说。清石玉昆撰。一百二十回。玉昆字振之,天津人。约生活在道光同治年间。著名说书艺人。据唱本《包公案》改编成书。光绪五年(1879)后经俞樾修订,删去第一回“狸猫换太子”,并“援据史传,订正俗说”。在已有南侠、北侠、双侠四人外,加上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补成七人,曾改名《七侠五义》。前半部描写包拯在侠义之士辅助下审案平冤、“除暴安良”故事,后半部描写翦除襄阳王党羽及七侠五鼠间纠葛。书中 “平冤狱”、 “铡庞昱”、“除蕃王”等描写,揭示清代现实社会黑暗,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的清官形象,反映出人民的愿望。情节曲折,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具有浓厚平话色彩。然亦杂有忠于统治阶级、维护封建道德、宣扬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有光绪五年(1879)北京聚珍堂活字本、亚东图书馆本。解放后有广东、安徽、豫章等出版社铅印本。

五灯严统解惑篇

五灯严统解惑篇

全一卷。明代费隐通容撰。桂王永历八年(165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由于青原下之曹洞宗诸师作明宗正伪、摘欺说、辟谬说等,责难通容于所撰五灯严统中,将天皇道悟归于青原之法系、天王道悟归于南岳之法系之说为谬,鼓其改易,故通容作解惑篇以驳斥之。篇中亦附有通容对其他批评者或忠告者之答辩。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一卷,宋施护译。大日如来,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之诸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