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杜牧
  • 姓名:杜牧
  • 别名:字牧之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 出生日期:803年
  • 逝世日期:约852年
  • 民族族群: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其祖父杜佑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是有名的史学家,著有《通典》。杜牧青少年时代博览经史,关心国事,尤其重视学习兵书。23岁时作《阿房宫赋》,借古喻今,讽刺唐敬宗的荒淫误国。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26岁时举进士,同年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举,授官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即出朝,数年间先后任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僚。大和九年,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三年(839),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朝,先后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其间曾多次上书宰相李德裕,论列军国大事,被李德裕所称赏。唐宣宗大中三年(848),被召回京任司勋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司勋”。次年,转吏部员外郎。同年,请求外任,出任湖州刺史。大中六年,复入朝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本年卒于长安,终年50岁。


杜牧为人刚直有奇节,常以经邦济世之才自负。好论列国家大事,指陈利病,长于军事兵法。47岁时,曾将所注《孙子兵法》献给宰相周墀。杜牧尤以诗名重于世,与李商隐齐名,号为“小李杜”,是晚唐靡弱诗风下独标一格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情致豪迈,能在俊爽峭健之中又具风华绮靡之致,抒写忧国忧民的壮伟怀抱和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咏史论事,奇句惊人,抒情写景,清丽生动。善作七言律、绝,多流传人口的名作,代表作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过华清宫绝句》、《赤壁》、《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山行》、《清明》、《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等。晚唐人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杜牧为“高古奥逸”派入室诗人。杜牧又是著名散文家,他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所作以政论及人物传记见长。其书法、绘画也有相当造诣。杜牧逝世后,其外甥裴延翰收集他的诗文450篇,编为《樊川文集》。杜牧有别业在樊川,故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杜牧注《孙子》3卷、《樊川集》20卷。《全唐诗》卷520至527存诗8卷;卷870“谐谑”类存诗1首,卷884“补遗”类存诗1首,卷891存词1首。《全唐文》卷748至756存文9卷。清人冯集梧有《樊川诗集注》(有原刻本、《四部备要》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华书局版重印本),今人研究著作有缪钺《杜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杜牧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曹中孚《晚唐诗人杜牧》(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等,陈允吉曾校点《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猜你喜欢的书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唐莫休符撰。作者在广西西道任职 期间,博采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等 资料。退居后,粗录见闻为《桂林风土记》,成书于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全书内容广泛,其中反映 了传说人物尧、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密切关系、灵渠 对沟通中原与粤西关系的评议等,对研究古代南方 民族史有参考价值;谱民风、记土产的记述体裁,对 后世著述领域亦有积极影响。是研究广西地方史和 壮族史的早期重要文献资料之一,收入《丛书集成 初编》中。

茶经

茶经

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唐代陆羽撰。书中的内容分为10门,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其中,“一之源”指出茶原产于我国南方,对茶树的生态环境、特性和选种进行了论述;“二之具”,叙述采茶所用的器 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的加工过程与方法;“八之出”,记各种茶的产地。这些都属于农学的范围,书中对茶的烹煮饮用方法及茶具,甚至有关饮茶的轶事都作了介绍,虽嫌简略,但较全面和系统。《新唐书·陆羽传》说《茶经》“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此书流传很广,有多种刻本,甚至在日本也有刻本,明代以来的多种丛书都收录此书。陆羽《茶经》开风气之先,有人誉陆羽为“茶神”,此后茶书不断出现,约有100多种。

彭德怀速写

彭德怀速写

丁玲撰。最初发表于1937年2月3日《新中华报·新中华副刊》第6期。这篇速写通过转述青年政治委员的话,抓住人物富有特征部分的描述及与老百姓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彭德怀在战士中的崇高威望,对下级的真诚相待,同群众的水乳交融,刻划了红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全文以人物为中心,在粗线条的勾勒中显示出人物的肖像和神态,语言简洁,凝炼集中,堪称人物速写佳作。

谷响集

谷响集

元诗别集。3卷。释善住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除《四库全书》所收入的3卷本《谷响集》,尚有数种清抄本传世,各本内容基本一致,但或作1卷,或作2卷,或不分卷。卷首无序言。《四库全书》所收3卷本的卷1为五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词。3卷全是律绝近体,没有收入古体诗。释善住的诗颇有矩矱,他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命意极为不凡”。《秋怀十首》是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表述了感事伤时的心境:“抆泪哀吾道,伤心忆故园”;“駸駸已迟暮,吾道入衰微”。而他的《春日杂兴八首》则写出充满失落感的复杂情愫。尽管他显然受到“四灵”与江湖派的影响,但由于他的诗相当贴近生活,绝无蔬笋之气,所以在元代僧诗当中,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甚至认为是元代释子中首屈一指的诗人

半塘定稿

半塘定稿

二卷。王鹏运撰。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羊城(广州)刻本、光绪三十三年小放下庵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清名家词》本、民国三十七年金陵京华印书馆重刊本、1949年成都薛崇礼堂《清季四家词》本等多种。京华本系其侄孙王序灏、王序宁据羊城刻本重刊,卷首有小像并朱祖谋序、钟德祥光绪三十年序,附录蔡丐因《王鹏运传》及民国三十七年蔡济舒跋。《清季四家词》本,卷首增刊王鹏运自撰《半塘僧鹜传》,卷末增况周颐《半塘老人传》。王鹏运一生词作编为九集:《袖墨集》、《虫秋集》、《味梨集》、《鹜翁集》、《蜩知集》、《校梦龛集》、《庚子秋词》、《春蛰吟》、《南潜集》,统名《半塘词稿》。各集有《薇省同声集本》、家刻本、钞本。据谭志峰《王鹏运及其词》列表统计,现存六百三十八首。词人晚年亲自删汰,选出一百三十九首,编为《半塘定稿》,交由朱祖谋校雠并作序,于光绪三十一年刻于羊城。朱氏惜《定稿》“刊落泰甚”,又编《半塘剩稿》刻印行世,收词五十馀首。朱祖谋序云:“半塘词尝刻于京师,为丙、丁、戊三集。今刻于广州者,乃君裒其前后七稿,删汰几半,仅存百许首,自定本也。”“君词于回肠荡气中,仍不掩其独往独来之概。”“君词导源碧山(王沂孙),复历稼轩(辛弃疾)、梦窗(吴文英),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与周止庵(济)氏说契若针芥。”钟德祥序云:“今再读其遗词,幼(窈)眇而沈郁,义隐而指远。”王鹏运各种词集,唯《半塘定稿》流传较广,《虫秋》、《南潜》二集已佚。南京图书馆虽收藏宏富,亦仅《味梨集》等四种。

中边分别论疏

中边分别论疏

中边分别论疏,卷三,新罗元晓撰。收于续第七十五套第一册至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