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
作者:康熙
三百一十二卷。清张豫章等奉敕编。张豫章生卒年、籍贯、仕履均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皇帝下令博采宋金元明代之诗“义尤著者”(《序》)辑成一书。即《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简称《四朝诗》)共三百一十二卷。每代分体各编,自名篇巨集以及断简残编,“罔有阙遗,均稍择而录之。”其目的 “用以标诗人之极致,扩后进之见闻。”该书分宋、金、元、明四部分,其中宋诗七十八卷,金诗三十四卷,元诗八十卷,明诗一百二十卷。共收录自宋迄明末诗人二千二百余家。选诗之序,首为帝制,依次为四言、乐府歌行、古体等,直至杂言,以体分编。四朝之诗纷乱而广博,“虽博识通儒亦无从遍观”,因此,该书对于古代诗歌研究,尤其是别裁得失、考境源流等方面,均具有参考价值。诗前之小传详述作者爵里、仕履,对后人理解、研究作品,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该书最初刊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乾隆四十六年(1671)又重新校刊并收录于 《四库全书》 中。
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四朝诗选序
- 提要
- 御选四朝诗总目
- 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一
- 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二
- 御选宋诗卷一
- 御选宋诗卷二
- 御选宋诗卷三
- 御选宋诗卷四
- 御选宋诗卷五
- 御选宋诗卷六
- 御选宋诗卷七
- 御选宋诗卷八
- 御选宋诗卷九
- 御选宋诗卷十
- 御选宋诗卷十一
- 御选宋诗卷十二
- 御选宋诗卷十三
- 御选宋诗卷十四
- 御选宋诗卷十五
- 御选宋诗卷十六
- 御选宋诗卷十七
- 御选宋诗卷十八
- 御选宋诗卷十九
- 御选宋诗卷二十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一
- 御选宋诗卷二十二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三
- 御选宋诗卷二十四
- 御选宋诗卷二十五
- 御选宋诗卷二十六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七
- 御选宋诗卷二十八
- 御选宋诗卷二十九
- 御选宋诗卷三十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一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二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三
- 御选宋诗卷三十四
- 御选宋诗卷三十五
- 御选宋诗卷三十六
- 御选宋诗卷三十七
- 御选宋诗卷三十八
- 御选宋诗卷三十九
- 御选宋诗卷四十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一
- 御选宋诗卷四十二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三
- 御选宋诗卷四十四
- 御选宋诗卷四十五
- 御选宋诗卷四十六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七
- 御选宋诗卷四十八
- 御选宋诗卷四十九
- 御选宋诗卷五十
- 御选宋诗卷五十一
- 御选宋诗卷五十二
- 御选宋诗卷五十三
- 御选宋诗卷五十四
- 御选宋诗卷五十五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六
- 御选宋诗卷五十七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八
- 御选宋诗卷五十九
- 御选宋诗卷六十
- 御选宋诗卷六十一
- 御选宋诗卷六十二
- 御选宋诗卷六十三
- 御选宋诗卷六十四
- 御选宋诗卷六十五
- 御选宋诗卷六十六
- 御选宋诗卷六十七
- 御选宋诗卷六十八
- 御选宋诗卷六十九
- 御选宋诗卷七十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一
- 御选宋诗卷七十二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三
- 御选宋诗卷七十四
- 御选宋诗卷七十五
- 御选宋诗卷七十六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七
- 御选宋诗卷七十八
- 御选金诗姓名爵里
- 御选金诗卷一
- 御选金诗卷二
- 御选金诗卷三
- 御选金诗卷四
- 御选金诗卷五
- 御选金诗卷六
- 御选金诗卷七
- 御选金诗卷八
- 御选金诗卷九
- 御选金诗卷十
- 御选金诗卷十一
- 御选金诗卷十二
- 御选金诗卷十三
- 御选金诗卷十四
- 御选金诗卷十五
- 御选金诗卷十六
- 御选金诗卷十七
- 御选金诗卷十八
- 御选金诗卷十九
- 御选金诗卷二十
- 御选金诗卷二十一
- 御选金诗卷二十二
- 御选金诗卷二十三
- 御选金诗卷二十四
- 御选金诗卷二十五
-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一
-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二
- 御选元诗卷一
- 御选元诗卷二
- 御选元诗卷三
- 御选元诗卷四
- 御选元诗卷五
- 御选元诗卷六
- 御选元诗卷七
- 御选元诗卷八
- 御选元诗卷九
- 御选元诗卷十
- 御选元诗卷十一
- 御选元诗卷十二
- 御选元诗卷十三
- 御选元诗卷十四
- 御选元诗卷十五
- 御选元诗卷十六
- 御选元诗卷十七
- 御选元诗卷十八
- 御选元诗卷十九
- 御选元诗卷二十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一
- 御选元诗卷二十二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三
- 御选元诗卷二十四
- 御选元诗卷二十五
- 御选元诗卷二十六
- 御选元诗卷二十七
- 御选元诗卷二十八
- 御选元诗卷二十九
- 御选元诗卷三十
- 御选元诗卷三十一
- 御选元诗卷三十二
- 御选元诗卷三十三
- 御选元诗卷三十四
- 御选元诗卷三十五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六
- 御选元诗卷三十七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八
- 御选元诗卷三十九
- 御选元诗卷四十
- 御选元诗卷四十一
- 御选元诗卷四十二
- 御选元诗卷四十三
- 御选元诗卷四十四
- 御选元诗卷四十五
- 御选元诗卷四十六
- 御选元诗卷四十七
- 御选元诗卷四十八
- 御选元诗卷四十九
- 御选元诗卷五十
- 御选元诗卷五十一
- 御选元诗卷五十二
- 御选元诗卷五十三
- 御选元诗卷五十四
- 御选元诗卷五十五
- 御选元诗卷五十六
- 御选元诗卷五十七
- 御选元诗卷五十八
- 御选元诗卷五十九
- 御选元诗卷六十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一
- 御选元诗卷六十二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三
- 御选元诗卷六十四
- 御选元诗卷六十五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六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七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八
- 御选元诗卷六十九
- 御选元诗卷七十
- 御选元诗卷七十一
- 御选元诗卷七十二
- 御选元诗卷七十三
- 御选元诗卷七十四
- 御选元诗卷七十五
- 御选元诗卷七十六
- 御选元诗卷七十七
- 御选元诗卷七十八
- 御选元诗卷七十九
- 御选元诗卷八十
- 御选元诗卷八十一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一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二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三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四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五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六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七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八
- 御选明诗卷一
- 御选明诗卷二
- 御选明诗卷三
- 御选明诗卷四
- 御选明诗卷五
- 御选明诗卷六
- 御选明诗卷七
- 御选明诗卷八
- 御选明诗卷九
- 御选明诗卷十
- 御选明诗卷十一
- 御选明诗卷十二
- 御选明诗卷十三
- 御选明诗卷十四
- 御选明诗卷十五
- 御选明诗卷十六
- 御选明诗卷十七
- 御选明诗卷十八
- 御选明诗卷十九
- 御选明诗卷二十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一
- 御选明诗卷二十二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三
- 御选明诗卷二十四
- 御选明诗卷二十五
- 御选明诗卷二十六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七
- 御选明诗卷二十八
- 御选明诗卷二十九
- 御选明诗卷三十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一
- 御选明诗卷三十二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三
- 御选明诗卷三十四
- 御选明诗卷三十五
- 御选明诗卷三十六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七
- 御选明诗卷三十八
- 御选明诗卷三十九
- 御选明诗卷四十
- 御选明诗卷四十一
- 御选明诗卷四十二
- 御选明诗卷四十三
- 御选明诗卷四十四
- 御选明诗卷四十五
- 御选明诗卷四十六
- 御选明诗卷四十七
- 御选明诗卷四十八
- 御选明诗卷四十九
- 御选明诗卷五十
- 御选明诗卷五十一
- 御选明诗卷五十二
- 御选明诗卷五十三
- 御选明诗卷五十四
- 御选明诗卷五十五
- 御选明诗卷五十六
- 御选明诗卷五十七
- 御选明诗卷五十八
- 御选明诗卷五十九
- 御选明诗卷六十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一
- 御选明诗卷六十二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三
- 御选明诗卷六十四
- 御选明诗卷六十五
- 御选明诗卷六十六
- 御选明诗卷六十七
- 御选明诗卷六十八
- 御选明诗卷六十九
- 御选明诗卷七十
- 御选明诗卷七十一
- 御选明诗卷七十二
- 御选明诗卷七十三
- 御选明诗卷七十四
- 御选明诗卷七十五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六
- 御选明诗卷七十七
- 御选明诗卷七十八
- 御选明诗卷七十九
- 御选明诗卷八十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
- 御选明诗卷八十二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三
- 御选明诗卷八十四
- 御选明诗卷八十五
- 御选明诗卷八十六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七
- 御选明诗卷八十八
- 御选明诗卷八十九
- 御选明诗卷九十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一
- 御选明诗卷九十二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三
- 御选明诗卷九十四
- 御选明诗卷九十五
- 御选明诗卷九十六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七
- 御选明诗卷九十八
- 御选明诗卷九十九
- 御选明诗卷一百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一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
- 御选眀诗卷一百三
- 御选明诗卷一百四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五
- 御选明诗卷一百六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七
- 御选明诗卷一百八
- 御选明诗卷一百九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二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三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四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五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六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七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八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九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的书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间的往事,是一个浪漫动人但又残酷悲情的历史故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知天命的年纪与未及弱冠之年的埃塞克斯相遇,自此以后,两人的组合便是极为浪漫的,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他们之间交织了各种情感纠葛和利害冲突,既有男女之情的爱恋,也有权力之争的博弈,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注定复杂多变、飘忽不定。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女王与伯爵的关系将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十字军骑士
历史长篇小说《十字军骑士》是波兰著名作家享利 克·显克微支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1900年发表, 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陈冠商的中译本。作品 反映的是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抗 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并在格隆瓦尔德一战取得历史性 胜利的一段光辉历史。小说主人公兹皮希科出于民族 仇恨和年轻无知,误向骑士团使者挑战。为此,骑士团 千方百计把他置于死地。在关键时刻,波兰著名骑士尤 仑德的女儿达奴莎挺身而出,救了兹皮希科。后十字军 骑士团设计劫走了达奴莎,并要尤仑德亲自去领女儿, 答应只要尤仑德交还俘虏,送去赎金,就把达奴莎交还。 骑士尤伦德为救女儿只身来到骑士团驻地。背信弃义 的骑士团非但没有还他女儿,而且对他百般凌辱,最后 尤仑德被骑士团割去舌头,烫瞎眼睛,剁去臂膀。兹皮 希科历尽艰辛,终于找回了达奴莎,而达奴莎被骑士团 迫害得精神失常、气息奄奄,最终死在回家的途中。十 字军骑士团在波兰土地上横行霸道,任意践踏波兰人民 的罪恶的行径,激起了波兰人民的强烈义愤,为此,波兰 人和立陶宛人联合起来,同仇敌忾,合力御侮,与十字军 骑士团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格隆瓦尔德大战,并且取得 了辉煌的胜利。小说真实地表达了波兰人民和立陶宛 人民的爱国热情,描写了他们的英勇斗争,歌颂了保卫 祖国的正义战争。作品情节曲折、生动,叙述流畅、自 然,人物刻画富有个性、栩栩如生。
岛夷志略
亦称《岛夷志》,海外游记。作者元汪大渊,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后,曾两次随商船浮海游历数十国,并曾亲临台湾。1344年前后根据旅行中见闻完成此书,计一百条。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间曾两附海舶,游东西洋数十国。据所闻见于至正十年(1350)撰成此书。约二万一千字。首有张翥、吴鉴二序。次载澎湖、琉球、三岛、龙涎屿(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龙多岛,一说今布腊斯岛)、交趾(越南中北部)、真腊(柬埔寨)、吉兰丹(今马来西亚东北吉兰丹一带)、丁家庐(今马来西亚丁加奴)、罗卫(在今曼谷湾西北叻丕一带)、罗斛(今泰国中部班塔欣一带)等
不居集
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师朗)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吴氏精通《周易》,又以《易》通医,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总不外河洛、八卦,医之理即《易》之理也,故尊《周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取名为《不居集》。全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内虚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证的理法方药,其中以嗽、热、痰、血为四大症,论之甚详,因虚损之人未有不兼此数症者,四症之中又以血症论述最详;下集外损为作者之创见,将六淫外感,由浅及深导致虚损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最多。其体例,首列经旨,次脉法,次病机,次治法,次方药,次治案。采摭《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真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集前贤方剂800余首,并有吴氏治血症方9首。全书内容丰富,引据广博,所列医案进一步阐明该病的症因脉治,可谓集虚损之大成。现存版本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间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经文前半篇为神仙图像,有大像五幅,小像四十余幅。其中有部分宫殿楼阁图。图像之后为《九宫紫房三丹田诀》。诀文称人首脑中有九宫,即明堂宫、洞房宫、丹田宫、流珠宫、玉帝宫、天庭宫、极真宫、玄丹宫、太皇宫。除脑部上丹田等九宫外,身体内亦有中丹田宫及下丹田宫。每一宫中皆有神真居守。本篇所载图像诀文,与上清派存思身神之道法有关,所谓「九宫紫房」即人体内神真居住之处。
资治通鉴纲目[四库本]
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纲目体编年史书。五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因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头太大,且内容太繁,所以要点不明,又不便阅读。因此,朱熹以《资治通鉴》为依据,欲改编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读本。另外,《资治通鉴》原书的正统名分观点,基本上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这既不能使理学家的观念得到印证和贯彻,又没有通过书法义例而达到寄寓褒贬与劝戒的效果。所以,朱熹又欲以《春秋》笔法为义例,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并加强了史书对于维护封建秩序及封建道德、伦理教育的作用。总之,《资治通鉴纲目》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取舍上,无不基于这两点。记事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主要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增损括而成。体例仿《春秋左传》,大书以提要者为纲,分注以备言者为目,纲如经,目如传。纲乃朱熹自作,颇寓褒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