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宋组诗。七绝。范成大作。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诗前小序云:“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与“冬日”五组,各十二首。组诗结合作者观感,从多方面表现南宋江南农家的生活,诸如自然环境、节令气候、风情民俗、耕耘稼穑以及悲欢离合,均有真切生动的再现。如歌咏田园风光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鞭挞繁重赋税的:“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这些诗继承了陶渊明、王维、储光羲的传统,却无闲适冲淡之风,而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这便与历来以山水田园寄寓隐逸思想者迥然不同。组诗兼用赋、比、兴表现手法,意境活泼自然,风格明快,语言平实,给人以清新之感,是诗人代表作品。清王载南总评《四时田园杂兴》曰:“纤悉毕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柳亭诗话》)钱钟书指出:“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他的最传诵、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并评论说:“使脱离现实的

猜你喜欢的书

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

1804年拿破仑主持编纂的《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旧的法典已不适应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拿破仑取得政权后,为了从法律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以《人权宣言》和宪法为基础,着手制定一部完整的法典。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制定了《法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商业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和《刑法典》等五部法典,从此建立起近代法国最完整的法律体系。在这些法典中以《法国民法典》最为著名,是拿破仑亲自主持编纂和审定的。1800年8月,拿破仑任命特隆歇(Tronchet)、比戈·德·普雷亚梅纽(Bigot dePreameneu)、马尔维尔(Malleuille)和波塔利斯(Portalis)等四位著名法学家组成法典起草委员会,由立法专门委员会讨论修改,交国务院审定。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于1804年3月,立法院正式通过,拿破仑签署后正式颁布实施。《法国民法典》包括总则和三编,共一千二百八十一条。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基本原则,阐明了资产阶级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性,它规定:“个人得以自由支配属其所有的财产”。法典进一步固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不受封建复辟势力侵犯。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并包含该地上空和地下的所有权,所有人得在地上从事其认为适当的种植或建筑”,“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法典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明文规定所有法国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民事权利。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它对维护、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残余势力,保证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强制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此法典,对于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法典》作为一部最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山堂肆考

山堂肆考

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明彭大翼撰。彭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号林居。扬州(今属江苏省)人。万历中曾知云南沾益州。张幼学补遗十二卷。张幼学为彭大翼之孙婿。是书辑录群书故实,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类编成帙。后有损佚。万历四十七年经张幼学重加辑补整理终成。全书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又分四十五门。宫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君道、帝属、臣职;商集分为臣职、仕进、科第、学校、政事、亲属;角集分为亲属、人品、形儿、性行、文学、字学、谥法、人事、诞育、民业;徵集分为释教、道教、神祗、仙教、鬼怪、典礼、音乐、技艺、宫室、器用、珍宝、币帛、衣服、饮食;羽集分为饮食、百谷、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树木、羽虫、毛虫、鳞虫、甲虫、昆虫、补遗。每门又分子目若干。每一子目有小序一篇,述其内容梗概、范围沿革等事。下录引文。引文采集宏富浩博,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或注作者、或标书名,剪裁适当,浅显易读。但亦有类目繁杂、立目不清之处,或引证间有改动,未尽据原书,或不见出处。如臣职一门,分开而隶属宫、商二集;亲属一门,而分隶商、角二集;饮食一门,而分隶徵、羽二集。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显金陵书林始刊本。万历四十七年梅墅石渠阁刊增补本。清北京文锦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大林和小林

大林和小林

现代长篇童话·张天翼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0月初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7月初版时,改书名为《好兄弟》,列入“少年读物丛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修订本,再改书名为《大林和小林》。作品描写了兄弟两人从不同思想出发,走了不同的道路,落得不同的结果。生于穷苦农民家庭的大林和小林,在父母死后出门求生。大林一心想“当个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又好,又不用做事情”;小林却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途中遇见妖怪,为了脱险,他们分头逃跑。小林落到坏蛋手里,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战胜了坏蛋与吃人的“四四格”,当上了火车司机。他始终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勇敢、坚强地斗争着。大林则遇见兔绅士。兔绅士满足了大林的企求,让他当了大富翁“叭哈先生”的养子。大林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变成了肥胖的寄生虫,最终因贪婪而饿死在富翁岛上。作者以他独特的夸张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幻却又非常现实的童话世界,日本学者伊藤敬一指出:“(周作人的)‘以现实的事物为素材,而整个气氛却是非现实的’这一要求,在中国的童话史上”,“正是由《大林和小林》才开始实现的”。(《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

玉涧杂书

玉涧杂书

笔记。宋叶梦得(1077—1148)撰。原十卷,存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叶氏见长于文学,一生著述甚丰。收集日常所记典故趣闻而成此集。故其条目内容,既有前人著述,又有叶氏文采。大致可归纳为前人轶事、当代趣闻、叶氏杂感等。叶氏崇拜陶潜、杜甫,述其轶事以隐居避世、同情民间疾苦为主,取材以前人诗文佳句居多。余皆借题发挥,或申述诗文理论,或讲求措词造句,或讨论文章规范。颇能代表宋代一派文风。有《说郛》本,《古今说部丛书》本。

白话明史

白话明史

《明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清朝顺治二年(1645)曾敕修《明史》,未成而罢。康熙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徐元文、徐乾学、王鸿绪先后任总纂,聘万斯同审定。成书三百十卷,即今署名王鸿绪之《明史稿》。此书为《明史》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