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监诗集
作者:姚合
十卷。唐姚合撰。姚合,陕州陕石(今河南)人。宰相姚崇之曾孙。登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应中历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荆、杭二州刺史。后为户、刑二部郎中,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开成末,终于秘书少监。姚合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著有诗集十卷。编有《极玄集》。据《崇文总目》载姚集一卷,而《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等均载作十卷。此集为毛晋所刻。分类编次,按送别、寄赠、闲适、时序、风月、题味、游览、宴集、和答、酬谢、花木、鸟兽、器用、哀挽、杂咏等内容分为十卷。但唐人无此例,盖宋人所编。据毛晋跋称“此为浙本,尚有川本,编次小异”。又称“得宋治平四年(1067)王颐石刻《武功县诗》三十首,其次序字句皆有不同。”知非唐时旧本。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与自然景色,诗风清丽典雅,善作五言诗。故诗家称其为“姚武功”,其诗体亦称“武功体”。自晚唐起即有人学习他的诗,宋末江湖派,明代竞陵派诗人亦多效其诗风。本书传世者有《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另有《唐六名家集》本,题为《姚少监诗》亦为十卷。
姚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拜占庭帝国史
A.A.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权威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历史,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在该地区相互交融的进程。
七钟面之谜
七面钟之谜又名七钟面之谜,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另一部作品《名苑猎凶》的续集。故事发生在“名苑猎凶”四年以后,Caterham把大厦租给了工业巨子Oswald爵士。一个周末,许多年轻人来到烟囱大厦做客,其中有外交部的Bill,Wade,Ronny和他们的挚友Jimmy。Wade特别贪睡,不到12点绝不起床,朋友们为了捉弄他,买了八个闹钟,在半夜时候放到他床边,准备次日把他吵死。第二天早上,已经到12点了,闹钟也尽职尽责地闹过了,可Wade还是没有起床。正当年轻人们为此沮丧不已,大叹Wade的睡功时,管家进来报告说,Wade先生死在了床上。医生的结论是服用过多安眠药,他床头的那杯安眠药残液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其他人并不这样看,因为Wade从来没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而在他床头整齐摆放的7只闹钟,更加深了众人的疑问。一周以后,Caterham伯爵回到烟囱大厦,爱琳小姐无意之中发现了Wade在去世前一夜写给他妹妹罗琳的一封信,信上提到一个叫做七面钟的地方,爱琳把信转寄给罗琳,也就罢了。次日在去伦敦的途中,她又遇见了负伤奔走的Ronny,他挣扎着说出了七面钟几个字后去世了。种种疑惑让爱琳好奇心顿起,决心调查七面钟之迷。为此她费心心思,甘冒风险,当她最终揭开七面钟之迷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道德真经全解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以前研究《老子》的注疏,分章逐句释解经文,非自得之学,多为臆说,而且前后不能贯通一致;对于道德真谛,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令读者不知所向,不知所云。《道德真经全解》一书以自然为宗,杂道教方术;所作疏义,明白晓畅。如其解“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三句,认为玄有赤有黑,乾为赤,坤为黑,同隐于内皇,是皇天皇地之意。天地之道,如同总气于上元,所以“玄之又玄”。认为玄之又玄是谓大梵天中之天,下镇人身、泥丸、绛官,中理五气,混合百神,众妙由此以出入,所以称为“众妙之门”。此番释义,上下贯通,环环相扣,非常精彩。而其谓玄“有赤有黑”,与章安“玄之为色,赤且黑”之意相近。时雍对《道德真经全解》赞誉很高,认为读罢此书,使心目洞开,以往难点疑点都涣然冰释。时雍的评语,虽有些虚夸,但此书的确是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
禅真逸史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潇湘怨词
《潇湘怨词》是王船山在努力抗清而失败后最能代表其接受稼轩词风成就的一组词,共分三组,根据写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与《潇湘十景词》。其中《潇湘小八景词》与《潇湘大八景词》之抒情基调皆以稼轩《摸鱼儿·晚春》(更能消、几番风雨)为摹写旨归,对满目山河落入敌手的惨痛现实反复吟咏,表达内心深深的民族情结、故土之思与中兴无望的无限悲慨。代表了船山词的最高成就。
陆氏南唐书[四库本]
十八卷,音释一卷,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二十四(1154),应试礼部,因论恢复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陆游出任枢密院编修官并赐进士出身。乾道间入蜀为夔州通判,先后为王炎及范成大幕僚,居蜀八年东还,历提举福建、江西。嘉泰间,召入修孝、光两朝实录,书成后升宝谟阁待制,即致仕归家。陆游是南宋着名诗人,他的诗雄浑豪放而沈郁顿挫,多以表达力主恢复大宋江山的爱国热情为主。他的词熔纤丽与雄健于一炉,亦自成一家。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撰修《南唐书》的在宋初有六家,大都十分简略。后来又有三家,胡恢、马令、陆游各成一家,现唯存马、陆两家。陆游的《南唐书》尤简核有法,元天历初年,金陵人戚光为之做“音释”一卷,程塾等校刊。书中陆游于烈祖、允宗、后主皆作《本纪》,且于烈祖论中引苏颂之言,以《史记·秦庄襄王、项羽本纪》为例。该书流行的版本为毛晋汲古阁本。另有《秘册汇函》本、《陆放翁全集》本、《述古丛抄》本、《南唐书合刻》本、《翠琅玕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等。






![陆氏南唐书[四库本]](/d/file/books/10ed9b16aef70f4fd734e49f67be75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