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花室诗集
作者:连横
近代诗集。连横著。1960年1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出版。卷首有作者之子连震东《弁言》、魏清德《〈大陆诗草〉序》、胡殿鹏《〈宁南诗草〉序》、作者《〈大陆诗草〉自序》和《〈宁南诗草〉自序》以及林资修、李书等人题诗。该集为连横诗作的汇编本,共收4种诗集:《大陆诗草》、《宁南诗草》、《剑花室外集之一》、《剑花室外集之二》各1卷。各集之诗皆作于民国初年,共计915首。其中《大陆诗草》126首,《宁南诗草》275首,《剑花室外集之一》465首,《剑花室外集之二》49首。又附录词作4首。连横自谓“余固不能诗,亦且不忍以诗自囿“(《〈大陆诗草〉自序》)。然作者经历坎坷,尤其曾尝台湾沦亡之苦,故其诗多感时抚事之作,富怀乡亡国之痛,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不失为上乘之作。胡殿鹏谓:“连子旗鼓骚坛,独饶著作,其亦可谓三百年文献中之秀者欤!”(《〈宁南诗草〉序》)
猜你喜欢的书
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十七世纪的剑道家,四百年前的传奇人物;他,十七岁前杀戮无数,二十一岁立志修行,后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最终参悟了「剑禅合一」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引导他在岩流岛的比武中,面对小次郎的高超剑法和力道,凭着精神之剑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 本书以日本战国初期的这段历史为背景,描述了宫本武藏在乱世的历史舞台上,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健,手提孤剑,漂泊天涯,寻求「剑禅合一」之真谛的曲折历程。全书分为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天之卷和元明之卷七个部分,叙述了日本战国背景下武藏波澜壮阔的一生。 宫本武藏,为迷茫中的你我提供修炼己身之道,寻找跨越障碍迈向成熟的凝练人生。
褐衣男子
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唯一一次以生活里的人物为原型创作一个书里的角色,而且是应一位朋友的要求——爵士的秘书一角的原型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前夫的朋友、邀请阿加莎一家去南非旅行的贝尔彻,在题词中,阿加莎也将本书献给了贝尔彻。本书后来连载在《新闻晚报》上,为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连载时改用了一个俗气的名字:《女冒险家安娜》
定山集
诗文集。明庄昶(1437—1499)撰。十卷,补遗一卷。昶字孔旸,江浦(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授翰林检讨。因疏谏内庭张灯忤旨,谪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丁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学者称定山先生。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是集正德二年(1507)成书。近十五万字。末有其同邑弓元后书。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学以主静为宗,其诗亦全作邵子《击壤集》之体。如“山随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等句,则妙合自然,语含兴象,颇为杨慎等称之。有《四库全书》本,《金陵丛书》丁集本。
封氏闻见记
笔记。唐封演撰。十卷。《新唐书·艺文志》杂传记类著录为5卷。《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在小说家类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类著录为2卷。现通行本多作10卷。《雅雨堂丛书》、《说郛》、《石研斋四种》、《学津讨原》、《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都收入本书。书约成于贞元年间(785—805)。前六卷记各种典章制度和风俗习惯,七、八两卷记古迹和传说,末两卷记当时士大夫轶事,共百余条,四万余字。多为唐事,兼及前代。文亦洗炼,为唐人笔记上乘之作。所记较实,大抵详核,且时加考辨,订正疑误,颇有史料价值。清有雅雨堂本、学津本、《学海类编》、乾隆道光年间刻本等。
茶录
饮茶论著。北宋蔡襄撰。1卷。一作2卷。是书撰于皇祐三年(1051),书成进于仁宗。前后皆有自序,前序称:“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故“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此编。全书共800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茶论”,凡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10则;下篇为“器论”,凡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9则。专论斗茶时对茶叶加工的要求,及斗茶器具、斗茶方法等。是书为中国最早的斗茶专著,对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有颇大影响,于中国茶文化研究有重要价值。书成不久,原稿即为人取去刊行。治平元年(1064),蔡襄又以小楷书之,刻石于禁中。书法出入晋唐,劲实端严,生动流活,为其传世小楷的代表之作。欧阳修、杨时、刘克庄皆为之跋,后世书家亦深为推重。上海图书馆藏有此石宋拓本。刊本有《百川学海》、《格致丛书》、《说郛》、《五朝小说》、《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诗经通释
李辰冬著,写于1971年,本书以全新角度解读《诗经》,打破两千年来《诗经》是诗歌总集的定论,力主《诗经》是尹吉甫一人之作。并跳出风、雅、颂的既定框架,以尹吉甫一生经历重新安排诗篇次第。结论惊世骇俗,却是一字一句读通之后,自然而然得出的结果。作者将《诗经》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立足《诗经》本身寻求内部规律,归纳出数条研究法则。然后运用这些法则,对每一篇诗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广泛利用文献追究诗中出现的地名、时间、人名、事件、名物、制度、风俗,并观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发现。最后,种种发现连缀成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不仅包含着一部周宣王复兴史与周幽王亡国史,同时也是尹吉甫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