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天
作者:李渔
传奇。又名《奇福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内容与作者所著小说《无声戏》中《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及《连城璧》中《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二篇大抵相同。写荆州人阙素封家室巨富而相貌奇丑,且有恶臭。初娶邹氏,邹嫌其丑而以书房为净室修行。再由戏班中俊雅正生代己相亲,娶美貌佳人何小姐,何亦逃至净室修行。时有袁经略之妻极妒,乘袁领兵在外而嫁其二妾。阙素封先买袁妾周氏,周知阙丑而自缢;又买袁妾吴氏,吴氏亦与邹、何二女同居净室,并为净室题额名“奈何天”。阙素封赖管家阙忠之力,输粮助边,焚券免债,力行善事,上天赐福让他变形为美男子,又被朝廷封为尚义君。邹、何、吴三女遂与丈夫欢好,皆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此剧表达劝人为善的观点,同时流露天命思想。情节离奇,但一些细节描写流于猥亵。后世有无名氏据此编为《奈何天弹词》。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绛州志
四卷, 清刘显第修,陶用曙纂。显第,字泽远。辽东东宁卫(今辽宁辽阳)人。贡生。康熙二年(1663)任。宏才多干,百废俱兴,严禁火耗,减轻百姓负担,优礼士绅,政绩甚多。用曙,生员。正文七门六十二目十一附目。图四幅。起修于康熙八年,成于九年并刻印。记事止于同年。星野门论星象不必与地域区分强行联系。坊乡目中有后述,记本地民无世业,人口凋敝,户不盈甲,甲不盈里,是绛州难以雄邑称也。水利目中记兰村西北山上有间歇泉,定时涌出。职官门先置官秩目,序历代设官变化。田赋目记知县刘氏代民捐马工和粮食银两,并有作者小记,论赋役宜轻不宜重,宜公平不宜有诡。人物门乡贤目特详,记韩云、韩霖兄弟。由于乾隆《绛州志》中删去韩霖事,所以此志所载尤足珍重。霖之著述目录详见光绪和民国年所修之志。艺文门中记霖五言绝句八首,为各志所无。还有马中锡《一间轩赋》,为其《东田集》中所无,注文云系马氏为都御史时所作。有康熙九年刻本。北图、南京地理所、中科院图藏。
(嘉靖)安溪县志
福建地方志。明汪瑀修,林有年纂。八卷。汪瑀,直隶歙县(今属安徽)人。监生,官安溪知县。有年字塞谷,福建莆田人。曾官贵州提刑按察司副使、监察御史。安溪县建南唐保大十三年。县志始修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于嘉靖八年。是志以旧志为底本,询于故老,并续嘉靖以后事,书成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约八万二千字。分地舆、规制、官制、学校、选举、人物、文章、杂志八类。为该县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比较全面记载了该县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其地舆较为详赡,含建置、星野、山川、形胜、疆域、屯堡、隘堑、乡里、风俗、气候、土田、屯田、户口、土产等十目, 载山、 岭、峰、岩百余;溪、湾、潭、滩三十余。坑冶有龙崇银场,清洋铁矿山铁场等。户口自唐开元后有记载,但甚为疏略,至明颇详。尤以土产较为详备, 分谷、货品、蔬、果、药、木、竹、花、草、毛、羽、鳞、甲等十四类,二百六十余种。有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1963年《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竹树一卷。分别记载花卉、竹树的名品、故事,说明其各自种植的方法。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实为可观。但有的内容写得过于细微、繁琐,风格仍没有脱离明末小品的习俗。是书可以说是作者晚年的游戏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列为存目。
拳术
1913年向恺然毕业回国,与王润生在长沙创办“国技会”,并写了第一本书《拳术》,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
针灸甲乙经校注
分为:原文、校勘、注释、按语。收选文献丰富翔实,校勘精审,注释明晰,按语精当,体现了古今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必读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校注》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敖氏伤寒金镜录
又名《伤寒金镜录》。舌诊专著。一卷。元杜本撰,刊行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杜氏博学善文,兼通医学,对敖氏原书加以增定,增二十四幅舌图,并列出治疗方药,定名为《敖氏伤寒金镜录》刊行。敖氏继翁,字君首,宋元间福建福州人,寓居潮州,深通经学。平生除治经外,专究医学,特别对张仲景《伤寒论》有所研究,依据仲景之论,补验舌法十二条,载舌图十二幅。本书有论有述,有图有文,有方有药。本书上部,首论“伤寒用药说”,次则“验证舌法”,载敖氏原书图十二幅,即白苔舌、将瘟舌(舌色纯红)、中焙舌(舌见纯红,内有黑色如小舌者)、生斑舌、红星舌、黑尖舌、黑圈舌(舌见淡红色,而中有一红晕,沿皆纯黑)。人裂舌、虫碎舌、里黑舌、厥阴舌、死现舌等。在十二舌象后,附有验证舌法病案。本书下部以“敖氏伤寒金镜录图”为标题,详述杜氏新增二十四幅舌图。每幅舌图有文字说明,并据舌测证,遗方用药,以及药物加减、服药法等。由于本书以舌诊为主要内容,以舌测证,推断伤寒之邪在表在里,例如,“人得病初在表,则舌自红而无白苔等色,表邪入于半表半里之间,其舌色变为白苔而滑见矣”,“邪传于里未罢,则舌必见黄苔,乃邪已入于胃,急宜下之。”本书乃中医学第一部舌诊专著,本书的刊行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并为中医舌诊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现存主要版本有《薛氏医案》本,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甲申王氏刻本,《医林指月》本,《摄生众妙方》本等。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曾重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