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作者:浦江清浦江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刘基集
诗文集,刘基所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本各自为书,成化六年(1470)戴用、张僖等始将以上诸书并刘基之孙刘廌所辑《翊运录》合编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翊运录》所收为关于刘基的诏旨、制敕等,基于当时的尊君观念,被编为第一卷。嘉靖三十五年(1556)樊献科等重编《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将《覆瓿集》、《犁眉公集》中的诗文按体裁重编,将全书合并为十八卷。隆庆六年(1572),何镗等以樊献科本为底本,编为《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保存了诗文按体裁编次的特点,卷数则仍恢复为二十卷。其第一卷出于《翊运录》,卷二至卷四出于《郁离子》,卷五至卷十七为《覆瓿集》、《犁眉公集》的诗文,卷十八为《写情集》中的词,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春秋明经》。另有卷首一卷,收各本序引、刘基像赞、行状及神道碑铭。书中有些口语体资料,非常接近现代汉语。如卷一《诚意伯次子ト门使刘仲璟遇恩录》。今据《四部丛刊》影印隆庆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整理。以明初本《覆瓿集》、《犁眉公集》、成化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钱谦益《列朝诗集》等参校。底本漏收之作,辑为第二十一卷。
古城集
诗文集。明张吉(1451-1518)撰。六卷,补遗一卷。吉字克修,号翼斋、默庵、怡窝,晚自号古城,余干(今属江西)人。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学诸经及宋儒,以陆象山为正宗。有《陆学订疑》。是集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御题张吉古城集》。正文含疏、书、序等四卷,诗二卷,补遗一卷。此集第二卷即《陆学订疑》,为其宗陆学之代表作,以笃实着称。其诗文则以平正通达见长。《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吉“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又谓“以刚正之气发为文章,固不与雕章绘句同日而论矣。”有《四库全书》本。
养生肤语
明代陈继儒撰,一卷。本书杂录历代养生家轶闻趣事,并加以自己的议论。主张:咸多伤生,淡食延龄; 药可延年,亦可折寿; 绝欲延寿,劳神伤命。提出练功要辨别虚、实、寒、热来加以运用,认为“虚病宜存想收,固秘心志,内守之功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功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阳宅指南
第一要诀看宅命,动处乘空实处静;空边引气实边收,命从来处天然定。
第二要诀看宅体,端圆方正斯为美;前后修长蓄气专,若然匾阔分途轨。
第三要诀看生向,坎离震兑针尖上;得乘正卦合天心,若交杂乱生魔障。
囚绿记
现代散文集。陆蠡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之一。全书分为3辑,收1938年至1940年间在上海“孤岛”时期所写的散文11篇和《序》。这是作者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作者生性宁静澹远,诚实内向,但在战乱年代里,“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的消息的磨折”(《池影》),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于是他把这些“心灵起伏的痕迹”,“吞吐的内心的呼声”,“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序》)。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探究的写作倾向,从生活实感中提取人生经验,对日常生活现象体味甚深,把自己的人格色调表现出来。例如,在《私塾师》一文中,他写出蒙师的落伍和穷困,觉得“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对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理解和同情。在《独居者》中,他透过人物乐观的表象发现痛苦的心灵。在《囚绿记》中,从被囚禁的一枝常春藤上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藉此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品质。他的散文从小处落笔,力求微中见著,以诚挚谦逊、厚实蕴藉的人品文风而获得读者的好评。
四愿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作四不如愿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言佛陀对纯陀长者说人生在世有四愿,即欲吾身长寿康泰、欲财产俸禄长富饶、欲妻子眷属长恩爱荣乐、欲放心恣意淫于五乐等四者;然命终时,此四所愿皆无一能随从。故贤者应拔恩爱六根、绝三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