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权力与荣耀
小说以反教会时期的墨西哥为背景。年轻的警长是狂热的革命党和反教权主义者,受命追捕从事秘密宗教活动的天主教神父,决心根除宗教的影响。就在神父即将上船逃离危险前,一个小男孩将他叫去为一个临死的印第安妇女做祈祷。神父放弃了逃生机会,开始了逃避追捕的亡命之旅。神父是一个酒鬼,而且当年还因一时软弱与别人生下了一个私生女,但在神职责任心的召唤下,他决定冒险继续教会的工作。在母女俩所住的村子里,神父靠她们的帮助躲过警察的抓捕,但嗜酒的神父因为买私酒而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被罚清扫牢房。警长出于对未暴露身份的神父的同情,将他放了。神父后来在另一省找到了安身之地,但他在逃亡途中结识的混血儿找到了他,说在他刚刚逃离的那个省边界上,有一个濒死的美国匪徒需要他去做祷告。神父明知这是混血儿为了700比索悬赏金而设下的圈套,却毅然前往,最终落入警长之手而被处死。就在那天晚上,另一位神父来到了刚刚执行过死刑的小镇,开始秘密的宗教活动。
括异志
衢本《读书志》、《通考》称《括异记》,袁本《读书志》题《括异志纂》。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张师正撰。王铚《默记》以为魏泰所作(据《四库全书总目》引,今本《默记》无),但尚无确证。《四库全书总目》云: “泰为曾布之妇兄,而铚则曾纡之婿,犹及识泰,其言当不诬也。”也只是猜度之词。 《郡斋读书志》云“魏泰为之序”,或即因此而疑为魏泰作。十卷,原书多散佚。《说郛》有录。今存《四部丛刊》续编本,辑一百三十三篇。内容记述宋时奇闻怪事、因果报应,不乏神鬼,《茅处士》一例,即为鬼话。如《乐学士》写乐史梦赤脚李仙人受天帝派遣,转生下界为宋仁宗。作者意在劝戒,故事内容荒诞,描写粗糙。
中国通史(第七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本卷综述五代、辽、宋、西夏、金史,分序说、综述、典志、传记4编。在序说中,对这个时期历史研究的材料、研究状况、考古发现分门别类进行概述;在综述中通贯叙述这前后近500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典志中对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进行研究;在传记中对重要人物作了生动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作颇具深度的概括。参与本卷撰写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全书内容丰富,叙事全面,语言流畅,是国内外第一部通贯综述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断代史巨制。
礼记章句
四十九卷。清王夫之撰。此书对《礼记》经文,逐句逐章,详作笺释,颇有发明。寻其意旨,盖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旧貌。唯在每篇之首,列其篇旨,大柢短长互见。如谓“《王制》为汉文帝时,令博士诸生作”,本《正义》引卢植说。然考卢说,出自《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有“文帝召鲁人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明年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作 《王制》,谋议巡守封禅事”。检校今《王制》,无一语言及封禅巡守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 “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以今《王制》参检,郑君《三礼目录》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绝不相合。此博士所作《王制》,或在《艺文志》中 《礼家·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中,非 《礼记》之《王制》。又谓“《月令》之作,为战国时,八家之儒与杂流之士,依傍先王之礼法,杂纂而附益之。而吕不韦以武力袭取,掩为己有。戴氏知其所自来,故采之于 《记》,以备三代之遗法焉”。考《正义》云,“贾逵、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肃用焉”。《后汉书·鲁恭传》:“恭议曰:《月令》周公所作,而所据皆夏之时也”。蔡邕《明堂月令论》 曰: “《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曰《月令》吕不韦作,或曰淮南,皆非也”。《隋书·牛弘传》: “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魏郑公《谏录》“《月令》起于上古,吕不韦止是修古《月令》,未必始起秦代也”。此则《礼记· 月令》非吕不韦著审定矣。《史记·文信侯列传》,“《吕览》实不韦宾客所集,不能因此附会其说,而谓《月令》亦其客所作也”。《汉书·河间献王传》《鲁恭王传》,两称《礼记》,皆统以“古文”。《鲁恭王传》又特别明之曰“皆古字也”。《河间献王传》,且明言“七十子之徒所论”。书中又怎会有秦汉之文混杂其中呢?此皆抄袭前言,未加深考之故。然如论《明堂位》,力破吕不韦、蔡邕之说,谓“天子朝诸侯于太庙户牖之间,其庙之堂坫,即所谓明堂也”。此与《论语》《管子》亦有“反坫”之说,可相互证。论《乐记》谓“此篇之说,传说杂驳,其论性情文质之际,多淫于荀卿氏之说,而背于圣人之旨”。此则为前人所未及。其《衍中庸》一篇,所得经义为多,尤为详晰。在近代注《礼》之家中,犹可谓瑜瑕互见者。此本有《船山遗书》本。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
地藏忏法著作。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种种方便。教出苦轮。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罔知断恶修善。净信日微。五浊增盛。由此剧苦机感。倍关无缘慈应。爰有当机。名坚净信。咨请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广叹地藏功德。令其建立方便。于是以三种轮相。示善恶差别。以二种观道。归一实境界。仍诫业重之人。不淂先修定慧。应依忏法得清净已。然后修习二观。尅获无难。此诚末世对症之神剂。而方便中之殊胜方便也。予悲障深。丁兹法乱。律教禅宗。淆讹匪一。幸逢斯典。开我迷云。理观事仪。昭然可践。窃以诸忏十科行法。详略稍殊。一一阄陈。纤疑始决。罔敢师心。乃述缘起。
古尊宿语录
中国佛教禅宗的著作。因记载的是禅宗著名大师的语录,故名。宋代颐藏主集。全书共四十八卷。汇集了禅宗南岳系怀让以下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四十余家唐宋禅师中所谓“古尊宿”的语录,多为 《景德传灯录》中所不载者。明万历年间重修《北藏》时收入《大藏经》。赜藏主原有《古尊宿语要》四卷,收集唐宋时期南泉普愿以下二十二家禅宗语录,刊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为四十八卷本《古尊宿语录》的基础。后人又逐渐将云门文偃、真净(宝峰克文)、佛眼(龙门清远)、佛照(育王德光)等数家语录编入,至南宋末年,由于“两浙丛林得之惟艰”,由女居士觉心捐资翻刻。以后又经过不断增补,至明代收入《大藏经》时,遂成现今所见四十八卷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