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讲论清诗

作者:钱仲联
钱仲联讲论清诗

钱仲联是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其在清诗方面的造诣尤其深厚,他晚年所主持编撰的《清诗纪事》已成经典,至今在此领域几乎无有能与其相比肩者。这是一本名家讲解清诗的书稿。书稿为钱仲联当年在苏州大学带博士生时的讲课稿,由其弟子魏中林整理而成。书稿共有八章,因钱对清诗造诣深厚,所有诗句早已烂熟于心,所以,授课时,并无教本,从清初至晚清,一路讲下来;无论溯源流、揭伏藏、发隐微、论析评说,皆娓娓道来,且旁征博引,纵横博论,新思隽想,所述不局限于一诗一人一事,这样的功力非一般学者或史著所能为的。

钱仲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落花生

许地山散文是现代文学中的一方宝藏。《落花生:许地山散文菁华集》以他生前著作《空山灵雨》等为底稿,收集了许地山先生一生最菁华的散文、杂文创作,力图打造一本最具许地山风格的经典选本。他早年受佛教思想影响,文笔风格绮丽空灵。作品往往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许地山一生作品数量不多,但对于新文学的贡献极大,影响深远。他的新文学创作,散文表现成熟、流畅,融会贯通宗教与文学,运用白话文的成熟度,更甚于朱自清、徐志摩等人。他的《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

《元始高上玉检大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上清派符箓。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谱录类。此书乃元始天王所受。首先列举「无上洞清混沌自然」尊神及上天四十余位道君之符图和名讳;其次列举诸元皇真人、领仙玉郎、功曹、使者、玉童、玉女、辅仙等仙众数额,再其次列举仙气、流烟、羽盖、飞骈、玉真气等仪杖数额;再其次列举飞行骑、飞轮策空骑、飞腾骑、策辔骑等侍卫数额。以上符箓名为「三元玉检文」,据称此文可用于「捡天检地检人,招仙制魔役灵」。

悼亡诗

组诗。共三首。西晋潘岳作。《六臣注文选》张铣说:“悼,痛也。安仁痛妻亡故,赋诗以自宽。”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说:“悼亡之作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是一期已周也。大功去琴瑟,古人未有有丧而赋诗者。”又说:“首云‘僶俛恭朝命’,后云‘改服从朝政’,又云‘投心遵朝命’,谓释服而复出也。当晋时,礼教已坏,然期丧犹解官行服。”今人陈志明《说潘岳的悼亡诗》则认为,三首《悼亡诗》并非作于一时,“只有第三首才是写于丧妻一周年之时,即所谓‘一期已周’,其余两首均作于周年之前”。(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现在一般认为,这组诗当写于晋惠宗元康九年(299)的秋天,当时作者的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中抒写对亡妻的怀念,情意深厚真挚。此组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大都以“悼亡”为题。

水浒记

明代传奇剧本。许自昌撰。《远山堂曲品》著录。取材于小说《水浒传》第10至22回,及第39至44回的有关故事。写郓城县押司宋江,为人侠义好施,同晁盖友善。晁盖劫取生辰纲后,因白胜被捕,将其供出。官府行文郓城县逮晁,宋江知之,急忙报信,让晁逃往梁山。晁为报答救难之恩,致书宋江,并赠以黄金。不料书信落入宋江之妾阎婆惜手,而阎与张文远私通,即以此要挟,逼宋写休书。宋江怒杀阎婆惜,欲投奔梁山。途经浔阳,遇友人戴宗,两人登楼对饮。宋江醉后,题反诗于壁上,被蔡九知府捉住,问成死罪。晁盖率梁山弟兄,前往劫法场,救宋江上梁山聚义。剧中张文远借茶、阎婆惜活捉等情节,不见于小说,系作者新添出。此剧旨在写宋、阎的故事,然敷演晁盖等人事过多,未免喧宾夺主。曲辞宾白喜用骈俪词句,与梁山好汉身分亦不相称。《借茶》、《刘唐》、《拾巾》、《前诱》、《后诱》、《杀惜》、《活捉》诸出,一直盛行于昆曲舞台上。其他戏曲剧种亦多有改编演出。今存明刊本及清抄本,《古本戏曲从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影印。明王异有改订本《水浒记》,今佚。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

大日经持诵次第仪轨,一卷,失译,尾题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供养次第法。

四教仪备释

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