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仲联

- 姓名:钱仲联
- 别名:名萼孙,以字行
- 性别:男
- 朝代:现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
- 出生日期:1908
- 逝世日期:2003
- 民族族群:
钱仲联(1908-2003)古近代文学研究专家。名萼孙,以字行。祖籍浙江湖州,生于江苏常熟。故取室名曰“梦苕盦”,以寓怀念故乡之苕溪之意。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钱振伦,清道光十八年(1838)与曾国藩同科进士,前后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且长于文学,尤擅骈文,有《示朴斋骈体文》传世。祖母翁端恩,为翁同龢之姐,亦善诗词,单士釐《国朝闺秀正始再续集》、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叶恭绰《全清词钞》均录有其作品。钱仲联以其家学渊源,自幼耳濡目染,为其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3年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唐文治学。其间遵唐文治命,赴苏州随曹元弼习经学,造就了深厚的学术功底。1926年冬于无锡国专毕业后,担任大夏大学、无锡国专教授。并完成了《人境庐诗草笺校》,被钱钟书评为“可追冯氏父子之注玉溪、东坡”(《谈艺录》)。继而又陆续完成了《鲍参军集注》、《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海日楼诗注》。同时在《学衡》、《学术世界》、《学海》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论文,如《近代诗评》等。还在《中央时事周报》、《无锡国专学刊》连载《梦苕盦诗话》,纵论中国古典诗学。
新中国建立后,执教于南京师院、江苏师院,并任江苏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教学之暇,仍勤于著述,有《后村词笺注》、《吴梅村诗补笺》、《李贺年谱会笺》、《文廷式年谱定稿》、《剑南诗稿校注》问世。其中的《剑南诗稿校注》凡8厚册,三百万言,是陆游研究领域之重大成果,曾获1988年全国古籍出版社评比会第1名奖。还参加并校订了郭绍虞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论选》。近几年更老当益壮,先后担任了苏州大学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副主编、《汉语大词典》编委、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诗学研究会理事长。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后又聘为访问学者导师。并主编了一千多万字的《清诗纪事》(1990年9月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收有三千多家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对清代文学的研究做了前所未有的工作。钱钟书特致函称赞《清诗纪事》曰:“文史载笔,当大书而特书,举世学人,受益无穷。”又编纂了《宋诗三百首》、《清诗三百首》、《清诗精华录》、《清文举要》、《近代诗选》、《近代诗三百首》等普及读物。
钱仲联还长于旧体诗词文的创作。其词为当代词家夏承焘所推赏。其骈文有集未刊。于诗尤精,早年即与王蘧常合刊《江南二仲诗》(王字瑗仲),后又有《梦苕盦诗》印行。诗学家金天羽谓“其骨秀,其气昌,其词瑰玮而有芒,盖骎骎乎造作者之堂矣”(《〈梦苕盦诗〉序》)。
猜你喜欢的书
蜀都杂抄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午朝仪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午朝仪。
入伍后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1928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除戏剧外,收《入伍后》、《岚生同岚生太太》等短篇小说8篇。
友会谈丛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北宋上官融撰。三卷,据作者自序称共六十则。今存有《宛委别藏》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虽亦为三卷,但仅存三十则,仅及自序所云之半数,疑已有所缺佚。作者自序称,喜读“古今小说洎志怪之书”,在游历各地及科场之中, “每接缙绅先生、贡闱名辈,剧谈正论之暇,开樽抵掌之余,或引所闻,辄形纪录,并谐辞俚语,非由臆说,亦综辑之。”于天圣五年(1027)整理成本书,并云有效仿袁郊《甘泽谣》、李玫《纂异记》之意。书中所录,皆宋初以来的怪异之事,仅有个别处追及唐五代之事。内容以言报应、示劝戒者为多,但因整理时仅为存录异闻,未作进一步的加工,故多数故事均显得较粗糙。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批评其“纤悉胪载,间伤猥杂”,亦有一定道理。
古今书评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隋书
唐魏征等撰,85卷。现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刊本。本书起自隋开皇元年(581),迄于隋义宁二年(618),记38年隋之史事。其中纪、传55卷,由魏征、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志30卷,由于志宁、李淳凤等撰。全书的主要观点是,以隋亡为鉴。本书是第一部出自史馆诸名家之手的纪传体断代史,结构严谨、文笔简捷,在二十四史中也是一部较好的著述。其列传存有很多珍贵史料,如《万宝常传》记载了《乐谱》64卷。《耿询传》记载了制造水转浑天仪、马上刻漏。《张胄玄传》记载了精密的天文推算。《临孝恭传》记载了《欹器图》及《地动铜仪经》。《杨素传》记载了制造五牙战舰,容战士800人。像此类珍贵史料,足以说明中国在6、7世纪时,就已有高度的科学创造,是很值得重视的。《隋书》的十志,材料丰富、内容真实、论述精确,如《天文》、《律历》二志,至今仍是研究天文、气象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而《经籍志》所创立的,把中国历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的方法,具有指导作用,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一直沿用到近代未变。故宋郑樵早在《通志·艺文略》中就高度评价说:“《隋志》极有伦理,而本末兼明,可以无憾,迁、固以来,皆不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