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集
作者:齐己
诗别集。唐僧齐己撰。齐己《白莲集》系其卒后由门人西文收集、孙光宪编辑而成的,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勒成十卷,共八百十篇。据《直斋书录解题》云,《白莲集》十卷外,尚附《风骚旨格》一卷。此书北宋曾刊行,传世既久,湮灭不完,诸家庋藏,仅依传抄。今传最早之抄本为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抄本,有嘉靖八年(1529)柳佥跋文;此抄成为后来众多抄本之母本。《四部丛刊》影印者即此本。明末毛晋从柳佥本录出,与皎然、贯休诗合刊为《唐三高僧集》,至此,《白莲》一集才有了新的刻本。据《江苏一图善本书目》,有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依宋刊之《齐己诗集》一卷,收入《唐人小集三十四家》。《白莲集》向为十卷,此竟为一卷,殆收入丛集时合十为一。此书不见于《全国善本书目征求意见稿》,其详情不得而知。此较诸本,以柳氏抄本为胜;此本较汲古阁本存诗多,且足以正毛本伪误之处甚多,且附《风骚旨格》,为毛本所无。齐己集尚有一卷之朱警《唐百家诗》本及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本,皆题作《唐齐己诗集》。
齐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吾吾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3卷。吴皋撰。原书自明初就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吴皋诗120余首,杂文十余篇,重编为《吾吾类稿》3卷。卷首有胡居敬序,梁寅序,张美和序。据胡居敬序,吴皋所著诗文很多,但经过元末战乱多有散失,吴皋死后十余年,由其子吴均汇次遗作编成本集。据张美和序,可知吴皋诗文结集后,“临江税课大使、京兆赵君师尝见而说之,遂率郡中士友,命工刻梓,以永其传。”卷1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著。现存吴皋诗当中,以五言古诗最佳,《拟古七首》、《拟古杂诗十二首》、《杂诗四首》、《拟古十首次刘闻廷韵》等组诗写得颇具汉魏风致。《四库全书总目》评本集:“所作大都以朴澹为主,不涉元末佻巧纤靡之习。”“虽其骨格未坚,尚不能抗行古作者,而缠绵悱恻,要不失变雅之遗意焉。”这个评价大体上是恰当的。
脉确
诊法著作。清黄碄撰。一卷。碄字韫兮,石阳 (属今江西) 人。有感于时医论脉不确乃作,故名。约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首论脉原、脉名、脉类、寸关尺脏腑部位、诊法、平脉、病脉、死脉等问题,继以歌诀形式论述二十六种脉象及其主病。皆以 《内经》有关论述为主,兼取《脉经》及后世医家论述作为补充,内容简要。有宗圣要旨本,抄本 (王文藻据乾隆十一年程崟校梓本精抄)。
全史宫词
诗别集。二十卷。清史梦兰撰。此书皆为史氏自撰宫词,起自上古有熊氏,下迄明末,凡一千五百首,每首均详注史事,以与诗相印证。意欲以宫词之体综述五千年治乱兴衰,以为读史之助。故于每朝之前,皆列其统系,以便于掌握。许乃普序云:“其词绮丽,其气流逸,其韵铿锵,富于征引而无摭拾故实之迹,长于讽刺而有和平忠厚之风。令阅者晓然于正变之义,慨然于治乱之故。四千馀年兴亡一辙,莫不为之击节而歌,掩卷而泣,听其弦外之音,味其言外之旨,无声有声,如怨如诉,诗之教也。亦史才也。”可见作者较为成功地把诗与史结合起来。近人徐世昌谓其咏史之作“冲和朴厚,无轻佻噍杀之音”,并多警句(见《晚晴簃诗汇》)。此集有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
续日本后纪
《续日本后纪》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史书,20卷,藤原良房、春澄善绳等奉敕撰,述仁明天皇一代事,为六国史之第四部。始于天长10年2月28日(833年3月26日)受禅,止于嘉祥3年3月25日(850年5月14日)大葬,详述天皇动静记录,是平安时代由天子亲政至摄关政治转换期的基本史料。
晋纪
(1)西晋陆机撰。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在曹魏当权时事迹。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2)西晋曹嘉之撰。十卷。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3)东晋干宝撰。二十卷。记述自司马懿在曹魏当权至西晋愍帝共五十三年的历史。编年体。 史称“其书简略,直而能婉”,为当时佳作。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辑本,收入《辑佚丛刊》。(4)一称《晋元明纪》。东晋邓粲撰。十一卷。记东晋元帝、明帝时事。久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5)东晋徐广撰。四十五卷。记东晋事。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6)南朝宋王韶之撰有《晋安帝纪》,亦称《晋纪》。(7)南朝宋刘谦之撰。十卷。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辑本,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佛教教规礼仪
《佛教教规礼仪》共十二篇,堪称佛教小百科,修行资粮篇,禅净加行篇,寺院巡礼篇,人生礼仪篇,应用礼仪篇,丧葬礼仪篇,生活礼仪篇,佛化家庭篇,社会团体篇,佛教育乐篇,佛门用语篇,问题答问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