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

- 姓名:齐己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长沙(今属湖南)人
- 出生日期:864
- 逝世日期:938
- 民族族群:
齐己(864—938)唐末诗僧,本姓胡,名得生,长沙(今属湖南)人。幼孤贫,性颖悟,七岁为大沩山寺牧牛,常以竹枝画牛背作小诗,为老僧所赞赏,遂剃度为僧。后云游各地,遍览名山大川。曾居于长沙道林及庐山东林二寺。后梁龙德元年,拟往西蜀,途经江陵,荆州节度使高从诲慕其名,留其居龙兴寺,命为管内僧正。然其性放逸,爱乐山水,懒谒诸侯,虽不得已而受,终怏怏不快,遂作《诸宫莫问诗》一五首以寄意。后病卒于江陵。己性耽吟咏,工诗善琴,亦擅长行书,风雅放逸,诗名大著于湖湘间。为晚唐五代之交著名诗僧。当时著名诗僧、诗人如贯休、虚中、曹松、李洞、方干、沈彬、孙光宪等均与之交游唱和。为诗苦吟,尚琢炼,自言“旧制新题削复刊,工夫过甚琢琅玕”(《寄曹松》)。孙光宪称其诗“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白莲集序》)。徐东野亦推崇其诗“格古”、“意新”、“调雅”、“语奇”(《赠齐己诗》)。亦精行书,《宣和书谱》称其“笔迹洒落得行字法,望之知非寻常释子所书也”。所作诗由门人辑得八一○篇,编成《白莲集》一○卷,友人孙光宪于后晋天福三年为之作序。《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白莲集》一○卷,《风骚指(一作旨)格》一卷,今存。《风骚旨格》论诗有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三格,为论诗法之作。后人有疑其非齐己作者。此外,《崇文总目》亦著录《诗格》一卷,然亦未能断其必为齐己所作。《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八三八至卷八四七。《全唐诗补编·续拾》卷四三补诗一首,卷五○又补三首四句,重录六首二句。文二篇,见《全唐文》卷九二一。生平事迹见孙光宪《白莲集序》、《五代史补》卷三、赞宁《宋高僧传》卷三○、《宣和书谱》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七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九。
猜你喜欢的书
缙云文集
亦称《缙云先生文集》。诗文别集。宋冯时行著。四卷。《宋史·艺文志》载《缙云集》四十三卷。然原书至明初已散佚。嘉靖中,重庆推官李玺始访得旧抄残本刊行。《四库全书》本即从玺刻本传写而来。卷一至三为古近体诗、启,卷四为墓志、杂著、题跋及乐府,末附宋骞驹《古城冯侯庙碑》。计诗一百五十余首,文四十余篇,词十二首。然所收不及原作十分之一,除散佚无征者外,漏收亦不少。近人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六及续补辑得其佚文三十四篇,可补是集之失。漏收之诗则散见《蜀中广记》、《永乐大典》及同治《壁山县志》诸书中。
乐府群玉
散曲总集。全名《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元无名氏编,任讷考证为元胡存善编,未有确证。五卷。成书于《阳春白雪》之后,《太平乐府》之前。专收小令,不载套数。体例以作家为序,故称“类聚名贤”。收元刘时中、任昱等知名作者二十一家、失名者二家之小令共六百二十七首。其中三百二十五首为是集独具。又元乔吉《惺惺道人乐府》、张可久《今乐府》二书失传已久,而赖是集全录原书得存。但其中亦有少数以调系人,造成体例不一之处。有明抄本、罗振玉心井庵抄本、吴梅校新过录本、任讷《散曲丛刊》校订本(附录“诸家传略”并据《乐府群珠》补录三家八十七首)、隋树森校订本。
山神庙裴度还带
简名《裴度还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演述唐代宰相裴度的故事 结构:此剧在情节结构上主要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裴度个人的遭遇,这是主线。一条是韩琼英一家的遭遇,这是副线。这两条线被一条玉带连系在一起。韩琼英一家三口的性命系于一条玉带,玉带被裴度所拾,从而使四条人命系于一条玉带之上。裴度如果贪财不还玉带,四命皆亡,裴度还了玉带,四命皆存,这是对裴度品德的大考验。裴度毕竟是一个有古朴之风的君子,他在别人眇视他时“胸次高傲”,蔑视世情;拾到玉带时,惊恐万状,夜不能寐,手捧达旦,归还原主。韩琼英一家得救了,裴度个人命运也因其不欺心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法华论疏
凡三卷(或二卷)。隋代吉藏(549~623)述。为世亲所造‘法华论’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吉藏著有诸多有关法华经之注释书,其立场深受法华论之影响,本书即为其中之一。全书旨在指出南北朝时代四宗、五时等教判之歪曲法华经意,例如贬低法华经为无常教或覆相常住教;谓华严经未有根本一乘佛乘之真实义,涅槃经无佛性常住义等。故吉藏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力说法华一乘之旨,以阐明法华之经意。此书予教理史之影响极大。
辟除诸恶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此陀罗尼能除毒虫等之难。
进学经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一孝顺,二仁慈,三惠施,四舍俗。又圣默然,及圣说法,又财法二施,法施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