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风

作者:王亚平
十二月的风

现代新诗集。 王亚平著。上海联合出版社1936年10月1日初版(封面印的是诗人俱乐部版) 收新诗26首。诗集完稿于1936年3月16日。26首诗是1935年“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全过程的实录。首篇《十二月的风》可看作序诗。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亡国的危险,学生们走出校园,“汹涌!澎拜!狂卷!怒号!”“把意志投入风涛里洗练。”爱国的学生“汇成了万里烽火,烧!烧!烧! /烧掉残暴的祸根,烧掉侵略的锁链! /汇成了冲溃长堤的狂澜,涌!涌!涌!”以下的诗,以时间为序,从《伟大的前夜》起,实写学生运动的经过,至学生离开北平,走向农村,去和民众结合,以《大地动荡了》终篇。全诗绝少修饰,充满激情,富于鼓动性。

猜你喜欢的书

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

作者西耶斯(1748—1836),法国革命家和立宪派理论家。本书收录了两篇论文:《论特权》和《第三等级是什么?》。《论特权》集中揭露了特权阶级的垄断性和寄生性,以及特权的弊端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三等级是什么?》回答了第三等级是什么、第三等级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么,以及第三等级要求什么三个问题。这两篇文章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引发了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彻底决裂,促进了1789年6月国民议会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废除。该书是西耶斯的代表作,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午亭文编

午亭文编

五十卷。清陈廷敬(1639—1712)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严,本名陈敬,因举进士时同科有两陈敬,因奉旨增“廷”字。泽州 (今属山西晋城东北)人。顺治十五年 (1658)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大学士。谥文贞。陈廷敬生平好学,少与汪琬以文章切磋,与王士祯以诗唱合,都能形成很好的交流契合,却又保持各自风格特点。著有 《尊闻堂集》。是书是陈廷敬晚年手定为此编,其门人林佶缮写付刻。陈廷敬有午亭山村,在阳城。因 《水经注》载“沁水迳午壁亭”而名,因以名集。凡诗二十卷,杂著四卷,经解四卷,疏序记及各体文共二十卷,《杜律诗话》二卷。陈廷敬论诗宗杜甫,不为流连光景之词,颇不与王士祯相合,而王士祯颇为推崇他的诗。所为古文,虽汪琬性好排诋,论文很少推崇别人文章,但对陈廷敬之文亦评价很高。他者生平身居官场近四十年。值文运昌隆之日,从容载笔。典司文章,虽不似王士祯笼罩群才,广于结纳,而文章宿老,人望所归,可称大手笔。该集卷首有廷敬自序,谓:“于汪王不苟雷同,然蹊径虽殊,而分途并鹜,实能各自成家,其不肯步趋二人,乃所以能方驾二人欤。” 由是可知其为文所本。该书有 《四库全书》本。

算学启蒙

算学启蒙

中国宋元数学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卷首一卷,正文三卷,元朱世杰撰,大德三年(1299)刊于扬州。卷首名总括,包括“释九数法”(九九表),“九归除法”(九归口诀),“斤下留法”(化两为斤)等共18项算学预备知识。“斤下留法”表明中国古典数学对进位制和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有一定的研究。 正文三卷共20门259问。卷上有纵横因法、身外加法、留头乘法、身外减法、九归除法、异乘同除、库务解税、折变互差8门113问。其留头乘法门首载留头乘法,九归除法门首载撞归法和起一法。留头乘法与归除法(包括撞归和起一)的系统记载说明筹算简化的过程已趋完成。卷中有田亩形段、仓囤积粟、双据互换、求差分和、差分均配、商功修筑、贵贱反率7门71问,卷下有之分齐同、堆积还源、盈不足术、方程正负、开方释锁5门75问。 《算学启蒙》不仅涉及《九章算术》以来的一些传统算法,如筹算四则运算、比例算法、面积与体积计算、盈不足术、方程术等,并且吸收宋元时期出现的优秀算法,如垛积术、天元术、增乘开方法以及系统的筹算简化算法。内容编排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简而不略,明而不浅,是一部算学入门上乘之作。 本书初刊本现已失传。现传最早的版本是15世纪上半叶朝鲜李朝世宗时期(1418~1450)的铜活字本,今藏日本筑波大学。清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全州府尹金始振重刊《算学启蒙》。道光十九年(1839),数学家罗士琳(1789~1853)访得金始振刊本,附识误、后记,请阮元作序,刊于扬州,始得流传。【文中有些小图,可以对照PDF版阅读】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又名《思微定志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经一卷。《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并有敦煌遗经本,该经为六朝灵宝经。灵宝天尊授思微定志要诀、两半图局及修行十戒,劝人识空忘身。并有故事二则。

仲子书

仲子书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之言行、事迹辑录。清人冯云鹓从史传中辑录仲由有关生平事迹、思想言论的资料,汇集而成。共七卷。依《阙里志》与宋陈尧叟赞列本传于卷首。排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至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间仲由生卒、从师、婚姻、仕宦等简历于卷一。卷二至卷四据《仲里志》原本、《孔子家语》、《说苑》、《荀子》、《韩诗外传》、《吕氏春秋》、《孔丛子》、《韩非子》、《新书》、《论语撰考谶》、《冲波传》、《庄子》、《搜神记》、《史记》、《论语谶》、《论语隐义》、《孝子传》等史籍杂传,综录仲由从政之才、勇于行义之德、果烈刚直之性。其中以仲氏善质疑与孔子对其之教诲为详、卷五收入《仲里志》、《山东通志》。《河南通志》、《卞里志序》、《峄县志》、《泗水志》、《曲阜志》中仲子祠庙、故居、墓之处所及蒲城、问津处、倾盖亭、石门桥、御水堤、仲子书堂、卞邑、石门庄、石门山、卞城等古迹名胜之方位。并按家谱列仲氏二代至六十七代(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宗子世表于卷末。收入《圣门十六子书》(道光本)。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随文解释天台智顗之观经疏,针对山外派之异议,倡导即心念佛之义,并倡色、心双具之说。本书刊行后,引起山家、山外派之论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