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选集
作者:李白章节列表
升序↑甲、編年詩
-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登錦城散花樓[1]
- 白頭吟[1]
- 登峨眉山[1]
- 峨眉山月歌[1]
- 巴女詞[1]
- 渡荆門送别[1]
- 秋下荆門[1]
- 望廬山瀑布二首[1]
- 望廬山五老峰[1]
- 望天門山[1]
-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1]
- 長干行[1]
- 楊叛兒[1]
- 金陵酒肆留别[1]
- 夜下征虜亭[1]
- 别儲邕之剡中[1]
- 越中覽古[1]
- 越女詞五首[1]
- 蘇臺覽古[1]
- 烏棲曲[1]
- 静夜思[1]
- 夜泊牛渚懷古
-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1]
- 黄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
- 江夏行[1]
- 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1]
- 山中答俗人[1]
- 酬崔五郎中[1]
- 玉真公主别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1] (選一)
-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1]
- 烏夜啼[1]
- 子夜吴歌[1]
- 古風[1](其二十四)
- 蜀道難[1]
- 送友人入蜀
- 行路難三首[1]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1]
- 贈裴十四[1]
- 登太白峰[1]
- 登新平樓[1]
- 贈新平少年[1]
- 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1]
- 留别王司馬嵩[1]
-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1]
- 寄遠十二首(選十)[1]
- 白馬篇[1]
- 梁園吟[1]
-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1] 并序
- 古風(其十六)
- 春夜洛城聞笛[1]
- 梁甫吟[1]
- 襄陽歌[1]
- 大堤曲[1]
- 江夏别宋之悌[1]
- 太原早秋[1]
- 將進酒[1]
- 贈孟浩然[1]
-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1]
- 嘲魯儒[1]
- 魯東門泛舟二首[1]
- 魯東門觀刈蒲[1]
- 游太山六首[1](選三)
- 南陵别兒童入京[1]
- 駕去温泉宫後贈楊山人[1]
- 陽春歌[1]
- 宫中行樂詞八首[1](選四)
- 清平調詞三首[1]
- 金門答蘇秀才[1]
- 塞下曲六首[1]
- 塞上曲[1]
-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1]
- 灞陵行送别[1]
- 玉壺吟[1]
-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院内諸學士[1]
-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1]
- 古風(其四十六)
- 送賀賓客歸越[1]
- 相逢行[1]
- 感寓二首[1](選一)
- 月下獨酌四首[1]
- 贈參寥子[1]
- 東武吟[1]
- 古風(其三十九)
- 古風(其十一)
- 古風(其十四)
- 山人勸酒[1]
-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況之秦[1]
- 鳴皋歌送岑徵君[1]
- 憶襄陽舊游贈濟陰馬少府巨[1]
-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1]
- 上李邕[1]
- 東海有勇婦[1]
- 贈從弟冽[1]
-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1]
- 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1]
-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1]
-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别杜補闕范侍御[1]
- 沙丘城下寄杜甫[1]
-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1]
-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1]
- 夢游天姥吟留别[1]
-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1]
- 丁都護歌[1]
- 對酒憶賀監二首 并序[1]
- 重憶一首[1]
- 酬崔侍御[1]
- 附:贈李十二 崔成甫
- 古風(其五十一)
- 登金陵鳳凰臺[1]
- 叙舊贈江陽宰陸調[1]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遥有此寄[1]
- 寄東魯二稚子[1]
-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1]
- 古風(其十三)
- 古風(其三十四)
-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1]
- 贈清漳明府姪聿[1]
- 北風行[1]
- 遠别離[1]
- 書情贈蔡舍人雄[1]
- 獨坐敬亭山[1]
-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1]
- 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1]
- 哭晁卿衡[1]
-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 五松山,南陵銅坑西五六里[1]。
-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1]
- 清溪行[1]
- 宿清溪主人[1]
- 秋浦歌十七首[1]
- 贈汪倫[1]
- 北上行[1]
- 奔亡道中五首[1]
-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贈崔宣城[1]
- 贈溧陽宋少府陟[1]
- 猛虎行[1]
- 扶風豪士歌[1]
-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1]
-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1]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1]
- 上留田[1]
- 萬憤詞投魏郎中[1]
- 上崔相百憂章[1]
- 贈何七判官昌浩[1]
- 贈張相鎬二首[1]
- 公無渡河[1]
- 流夜郎贈辛判官[1]
- 放後遇恩不霑[1]
- 南流夜郎寄内[1]
- 上三峽[1]
- 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1]
- 早發白帝城[1]
- 荆門浮舟望蜀江[1]
-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1](選一)
- 江夏贈韋南陵冰[1]
- 江上吟[1]
-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1]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1]
- 與史郎中欽聽黄鶴樓上吹笛[1]
-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1]
- 巴陵贈賈舍人[1]
-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1]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後三首[1]
- 荆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1]
-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 司馬將軍歌
- 門有車馬客行[1]
- 贈盧司户[1]
- 早春寄王漢陽[1]
- 鸚鵡洲[1]
- 廬山謡寄盧侍御虚舟[1]
- 下尋陽城汎彭蠡寄黄判官[1]
- 豫章行[1]
-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1]
-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
- 臨路歌[1]
乙、不編年詩
- 古風(其一)
- 古風(其三)
- 古風(其九)
- 古風(其二十一)
- 古風(其二十六)
- 古風(其三十三)
- 古風(其三十五)
- 古風(其四十八)
- 古風(其四十九)
- 古風(其五十三)
- 古風(其五十四)
- 古風(其五十九)
- 戰城南[1]
- 長相思[1]
- 前有樽酒行二首[1]
- 夜坐吟[1]
- 日出入行[1]
- 胡無人[1]
- 俠客行[1]
- 關山月[1]
- 登高丘而望遠海[1]
- 荆州歌[1]
- 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辭[1]
- 久别離[1]
- 結客少年場行[1]
- 古朗月行[1]
- 獨不見[1]
- 白紵辭三首[1]
- 妾薄命[1]
- 玉階怨[1]
- 鼓吹入朝曲[1]
- 秦女休行[1]
- 少年行二首[1]
- 渌水曲[1]
- 春思[1]
- 擣衣篇[1]
- 横江詞六首[1]
- 送友人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1]
- 山中與幽人對酌[1]
- 自遣
- 聽蜀僧濬彈琴[1]
- 勞勞亭[1]
- 宣城見杜鵑花[1]
- 長門怨二首[1]
- 怨情
- 學古思邊[1]
- 思邊[1]
- 折荷有贈[1]
- 哭宣城善釀紀叟[1]
猜你喜欢的书
俳谐文辑佚
亦称“诽谐文”。文体名。隐喻、讥嘲、调谑或噱笑一类作品的通称。“俳”又作“诽”。《隋书·经籍志》录有袁淑《俳谐文》十卷,现仅存《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等5篇。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韩退之作《毛颖传》,此本南朝俳谐文《驴九锡》、《鸡九锡》之类而小变之耳。俳谐文虽出于戏,实以讥切当世封爵之滥。”与今天的“幽默讽刺”之文类似。此文体主要以讽刺手法讥刺社会生活现象。
王氏兰谱
植物谱录。南宋王贵学撰。1卷。贵学字田叔。前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称其嗜兰成癖,曾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质植之,遂撰为此谱。全书分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拆之法、泥沙之宜、受养之地、兰品之产6篇。述种植、品评诸事,颇为详尽。可与赵时庚《金漳兰谱》互相参证。如“大张青”、“蒲统领”二品,赵书叙花、茎、根、叶之状,此书则述名之由来。明王世贞曾评为诸家兰谱之最佳者。对研究当时兰花品种、培植方法及文人艺兰风尚,颇有价值。有《说郛》、《山居小玩》、《香艳丛书》、《群芳清玩》等本。
丽泽论说集录
理学著作。宋吕祖谦著,吕乔年编。是吕祖谦门人杂录其师学说的汇辑。十卷。祖谦所创书院名丽泽,故名。其中《易说》、《杂说》各二卷,《诗学拾遗》、《周礼说》、《礼记说》、《论语说》、《孟子说》、《史说》各一卷。吕祖谦生前讲学由其门人记录,但因所记多有舛误,故告戒弟子不可传习。卒后,其记录广为流传,而又无所是正。故其弟吕祖俭广为搜录,加以整理。吕祖俭子吕乔年在其父的基础上加以补缀,始成此书。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禅宗四祖道信(580~651)撰,原书已佚,仅由楞伽师资记道信条之记载,而知道信曾著有本书。又据同书道信条所用之资料,若推测其书曾大量摘录本书内容,则依其所述,道信于本书主张以坐禅观心为主之五种禅要,即:知心体、知心用、常觉不停、常观身空寂、守一不移等。
三无性论
梵名Try -asvabha^va-prakaran!a 。凡二卷。陈·真谛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旨在解说三无性之义,以明法空之理。内容先述造论之旨趣,次说分别性品类功用之差别、依他起性成立之理及其体相、七种真如、四种道、二种转依等。本书之作者,或谓世亲,或谓无著,迄无定论。
决定义经
佛说决定义经,一卷,宋法贤译。佛在祇园,为诸苾刍说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禅定,四无色定,四无量行,四无碍智,四三摩地想,三十七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