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作者:顾随
稼轩词说 东坡词说

《稼轩词说》《东坡词说》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时期撰著的两本小书。顾先生善于作词,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他的讲词方式,强调兴会体悟,以禅说词,在当代词学界可谓独树一帜。《稼轩词说》在天津《民国日报》“民园”副刊陆续发表,从1947年9月3日开始,到11月8日结束,共刊25次。《东坡词说》自1948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文学”副刊刊载,但其内容并未完全登载,后出版时才完整发表。报纸刊载时,多有误植,且标点未尽得宜,1980年代整理出版《顾随文集》时对原刊多有校正,本书以《顾随文集》本为底本。《稼轩词说》成书在前,《东坡词说》成书在后,二书排序,自当以稼轩在前,东坡居后,如此逻辑思理更为严谨,不宜乱其次序。

猜你喜欢的书

红桃4

红桃4本是一张普通的扑克牌,美国埃勒里·奎因所著小说《红桃4》悬疑小说,通过最普通的扑克牌,演绎最不寻常的谋杀,勾画了一场特殊,离奇的案件。这是一个以好莱坞为背景的故事。杰克·罗伊尔和布里斯·斯图尔特是声名显赫的电影明星,他们曾经相恋,却彼此仇视了二十余年。某天,复合的消息神秘地传了出来。终于,盛大的空中婚礼在万人瞩目之下举行。飞机载着新人对幸福的憧憬缓缓升空,然而,等待着他们的却是一条不归路——死亡。不仅如此,死亡的威胁还在逼近他们依然彼此仇视的明星子女…… 伴随威胁而来的,是一张张扑克牌,黑桃J,黑桃7,梅花9,红桃4……

波洛圣诞探案记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西米恩·李年轻时候什么坏事都干过,爱拈花惹草,在外有不少私生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年龄大了,虽然有钱,但身体不再健康,终日只有坐在轮椅上,他还有什么乐子呢?于是他专门以“整”他的家人为乐。马上是圣诞节了,西米恩·李又灵机一动,要所有的儿子(包括一个多年未曾回过家的坏儿子)、儿媳以及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都回来团聚,表面上好像希望全家团圆,实际上他又在找乐子。恰好西米恩·李以前在南非合伙人的儿子前来探望他,他也邀请其留下来过节。圣诞节前一天下午,西米恩·李把家里人都叫到他房里,逐个地或激怒、或教训、或讽刺、或羞辱了一番,让他们一个个灰溜溜地离开他的房间了。到了晚上,突然传来了西米恩·李的惨叫声,大家从不同的地方冲到其卧室门口。把门撞开进去后,出现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暴力谋杀现场……本地警监萨格登承办此案,而波洛受约翰逊上校之托来协助他。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凶手竟然就是……

晋录

地理杂志。明沈思孝撰。一卷。思孝字纯父,嘉兴(今属浙江)人。隆庆进士。官至都御史。著有《秦录》等。此篇以山西风俗、地理为主述对象。约三千字。肯定晋人质朴风俗。如记“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但“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记山西人牧羊以数千计,冬月草枯而南,随地而牧,至楚中、洞庭诸湖,异于他书记载。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是梁启超于1922年给清华学校历史系学生课外讲演的整理稿。主要讲述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屈原、陶渊明、杜甫分别是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代这段时间文学最兴盛阶段***诗人的代表。梁启超对三人分别作了详细的研究,可算是整体研究框架下的个案分析。早年喜爱填词的梁启超因政治的考量而略于创作,但在研究方面则有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主要体现在其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中.他的词学观注重体制之辨,以情感为尚,推许辛弃疾词"元气淋漓"的阳刚之美,这昭示了"新""旧"转换的词学进程:其基于传统的辨体之说和主情之论,统摄于以"表情"方式为视角的"系统"研究,在守旧和开新两方面具有辩证通达而又交融互动的意涵;而其关于辛弃疾的研究和评价,则具有词学史和方法论的意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原系梁启超生前未完成之稿,其去世后由后人整理出版。1936年该文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后收入林志钧整理的《饮冰室合集》中。

六一诗话

原书只称诗话,后人改称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诗话。宋欧阳修(1007—1072)撰。一卷。修有《欧阳文忠公全集》已著录。此编成书时间,《四库提要》谓“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 越一岁而修卒, 其晚年最后之笔也。”共二十八条,多叙论诗词作者身世及作品。多评论北宋时期诗人作品,间亦论及唐诗。书前自题:“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故多记述诗人轶事,亦表现出作者提倡艺术锤炼加工,反对浅率,主张诗歌应做到“意新语工”,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全一卷。唐代僧窥基撰。略称西方要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旨在劝众往生,内容系阐释往生西方之诸疑难。凡十四段:第一无相有相观念、第二心外心内观佛魔眷属、第三净秽修行胜劣、第四断惑未断念佛、第五静无生观修西方胜劣、第六魔障难解、第七弥勒西方难易、第八得生不退可难、第九念佛多善根、第十二乘有无、第十一会释三阶五种小疑、第十二念佛别时意趣、第十三定散念佛、第十四念佛作业次第。前六段通释金刚般若、佛藏、维摩、弥勒问、最胜妙定、涅槃等诸经所说往生净土之旨趣,第七段比较西方与兜率之优劣,举列十种相异处,八、九、十等三段顺次问答不退、少善根、二乘,第十一段会释三阶行者之五种小疑,第十二段依摄大乘论而论释往生西方是否有别时意趣,第十三段阐论散心称名可生净土,第十四段阐明作业之方轨、四修之行法。本书虽于题下署有‘基述’之字样,然却有疑义,故日僧济暹提出五项疑难:总相相违义、始觉本觉相违义、一乘权实相违义、兜率退不退相违义、迎不迎相违义等,断定其非窥基所撰。本书之注疏有日僧圆智之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科注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