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首唐人绝句
作者:洪迈
唐代诗歌总集。南宋洪迈编辑。淳熙间集成5000多首,40卷,绍熙间成万首,100卷,每卷100首,凡七言绝句75卷,五言绝句25卷,末附六言绝句1卷38首。明代赵宦光、黄习远整理增补,总得10477首。今存明嘉靖刊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以影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校点出版。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容斋,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绍兴间中词科,官至翰林学士。晚年归乡从事著述,有《容斋随笔》、《夷坚志》、《文敏文集》、《野处类稿》及本书。本书采集唐代诸家诗文集,旁及野史笔记,为唐人绝句之集大成。但因追求足万首之数,讹舛总杂之处难免,宋人之作也掺入不少,编次也有紊乱。明人整理增补本弥补了这些缺陷,诗以人汇,人以代次,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期,依历史顺序排列,增补删除,堪称善本,极具参考使用价值。清人王士祯批评本书冗滥,卷册繁多,读者难以终卷,从中精选五言绝句227首,七言绝句668首,共得895首,厘为7卷,成《唐人万首绝句选》,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芸香阁刻本,商务印书馆据以刊行。其中五言绝句选王维最多,李白、韦应物、李商隐次之;七言绝句选王昌龄、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李益、张籍、王建、李商隐、杜牧等为多,余皆1人1首或数首,共约200余家,基本上选汇了唐
章节列表
升序↑- 提要
- 七言巻一
- 七言巻二
- 七言巻三
- 七言巻四
- 七言巻五
- 七言巻六
- 七言巻七
- 七言巻九
- 七言巻十
- 七言巻十一
- 七言巻十二
- 七言巻十三
- 七言巻十四
- 七言巻十五
- 七言巻十六
- 七言巻十七
- 七言巻十八
- 七言巻十九
- 七言巻二十
- 七言巻二十一
- 七言巻二十二
- 七言巻二十三
- 七言巻二十四
- 七言卷二十五
- 七言巻二十六
- 七言巻二十七
- 七言巻二十八
- 七言巻二十九
- 七言卷三十一
- 七言巻三十二
- 七言巻三十三
- 七言巻三十四
- 七言巻三十五
- 七言巻三十六
- 七言巻三十七
- 七言巻三十九
- 七言巻四十
- 七言巻四十一
- 七言巻四十二
- 七言巻四十三
- 七言巻四十四
- 七言卷四十五
- 七言卷四十六
- 七言卷四十七
- 七言巻四十八
- 七言卷四十九
- 七言巻五十
- 七言巻五十一
- 七言巻五十二
- 七言巻五十三
- 七言卷五十四
- 七言巻五十五
- 七言巻五十六
- 七言巻五十七
- 七言巻五十八
- 七言巻五十九
- 七言巻六十
- 七言巻六十一
- 七言巻六十二
- 七言巻六十三
- 七言巻六十四
- 七言巻六十五
- 七言巻六十七
- 七言卷六十八
- 七言巻六十九
- 七言巻七十
- 七言巻七十一
- 七言巻七十二
- 七言巻七十三
- 七言巻七十四
- 五言巻一
- 五言巻二
- 五言卷四
- 五言卷五
- 五言卷六
- 五言巻七
- 五言巻八
- 五言巻九
- 五言卷十
- 五言巻十一
- 五言巻十三
- 五言卷十四
- 五言巻十五
- 五言巻十六
- 五言巻十七
- 五言巻十八
- 五言巻十九
- 五言巻二十
- 五言巻二十一
- 五言巻二十二
- 五言巻二十三
- 五言巻二十四
- 五言巻二十五
- 七言巻八
- 七言卷三十
- 七言巻三十八
- 七言巻六十六
- 五言巻三
- 五言巻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绿胶囊之谜
主要讲述富商马库斯-切斯尼的侄女威尔斯小姐,被怀疑在特里太太糖果店的巧克力里下毒,毒杀了一名孩童。切斯尼先生决定自力救助侄女。他策划了一出只有两名演员的短剧——他自己和一名全身包裹的神秘客——要重现凶手下毒的手法。然而他竟然在众目睽睽下,被神秘客强塞下一颗绿胶囊而遭毒杀。这是为了争夺遗产而精心策划的戏外戏吗?那颗绿胶囊道具何时被换成剧毒的胶囊?
活人事证方后集
宋·刘信甫著。《活人事证方后集》乃因前集辑成药处方未备,再辑常用之方而成之。全书无序跋,惟目录前有无名氏小引一则,略叙原委。本书与前集一致,亦为二十卷,列有总目及分目,条理秩然。计分二十七门,论及中风、心气、虚损、白浊、盗汗、中暑、瘴疟、霍乱、痰饮、呕吐、肿满、疝气、肠风、胎产、淋闭、发背、血疾、中毒、咽喉、头目、口齿、耳鼻、疹痘、汤火等各病证候,分门别类,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证之。病源证候多用巢元方所论,所引各方类证,更达百家之多,而引证之中时有商榷批正,发明已说。全书共集方约一千余首,皆经验已效之方,故称此方可活天下。在每方后详列了主治证,同时还具体说明了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因此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参考意义,且临床上亦便于采用。
子家子
一卷。宋家颐 (生卒年不详)撰。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卫湜《礼记集说》曾引其语,可见颐为研经之士。是书为赵希弁 《读书附志》所著录,又载 《永乐大典》中。书中内容为语录之类,虽颇明白,而大率皆习见之语。后人疑此书非家颐自撰,如为自撰,不应自称 “子家子”,也可能为其门人所题。该书有 《诸子汇函》本。
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文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
楞严经贯摄
楞严经贯摄,十卷,清刘道开纂述并序,徐元文序,熊焯序,高珩序,内题楞严说通。 初名《楞严贯摄》,后改名《楞严说通》。佛典注疏。清康熙七年(1668)刘道开纂述、离指方示鉴订。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以儒者章句之例,融会经义。作者在《编辑始末》中称:“爰取《正脉》、《合辙》二书,研味参伍。……大约取《正脉》十之六,《合辙》十之四,而余间有管窥,亦附十之一。”书初成后,又以《如说》复加参订。本书撰成后即刊刻流布。今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般若心经直说
般若心经直说,一卷,明德清述,函是跋,原注出梦游集卷十九,古本卷十。按集内只载小引,参见嘉续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