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词谱 四

瑶台聚八仙·寄兴BbQ中华典藏网

宋·张炎BbQ中华典藏网

题考:瑶台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常见于唐人诗文如李白的“会向瑶台月下逢”、许浑的“晓入瑶台露气清”、李商隐的“更在瑶台十二层”等。八仙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唐代,李白、贺知章、李适之、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和焦遂为饮中八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该词牌名即由此而来,又名《新雁过妆褛》、《八宝妆》等。BbQ中华典藏网

做法:本词调共99字。首句四字起平韵。次句九字,为六字句前加三字豆,六字中第二字以用去声为佳。第三句四字,必须作仄平平仄。第四句六字,协韵。第五、第六句为七言诗句的一联。第七句为三字协韵,必须作仄平平。第八、第九句是两个四字句。下阕换头。首句六字,必须作平平平平仄仄。第二、第三句都是四字句,前加一字豆。第四、第五句与上阕的第四、第五句相同,只是第四句平仄略有不同。第六句为六字仄收,第一、第三字平仄不拘。第七句八字,其实是七字句前加一字豆。最后十二字分为三字、五字和四字三句;后两句其实是两个四字句前加一字豆。BbQ中华典藏网

秋月娟娟⑴,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⑵。也知游事,多在第二桥⑶边。花底鸳BbQ中华典藏网

○●○△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巷陌笑声不断,襟袖余香仍在。待归也,便相期明日,踏青挑菜⑶。BbQ中华典藏网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注释:BbQ中华典藏网

⑴ 银蟾:明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用蟾代指月亮。BbQ中华典藏网

⑵ 稔岁:丰年。闰正:闰正月。BbQ中华典藏网

⑶ 挑菜:春日郊游。古代的踏青节在农历三月三日或清明节。 挑菜:即挑菜节。唐代风俗,农历二月初二于长安曲江拾菜,谓之挑菜节。BbQ中华典藏网

评析:这是一首吟咏元宵的词作。吟咏元宵在宋词之中并不少见,如周邦彦的《解花语·风销绛蜡》、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但是这首词却是题材特殊,因为它所吟咏的是闰元宵。灯月交辉,是元宵节的特殊风景,而此时又是闰元宵,可谓数十年难逢,因此整首词用了“再”“又”“重”“更”等字特别突出了这一题材的特殊性。BbQ中华典藏网

上片写灯月交辉,又逢丰年闰正,可谓佳事罕遇,却一时四美得具。一时之间,灯市再起,依然是光明一片,好像天上的银河落入了人间。人海如潮,在莲花灯的照耀下熙熙攘攘,香车宝马、满街喧闹,一片繁华的景象。下片开始转入对天空的描写,正是天清气朗、月圆光满,让人感到无比的喜悦。因为是闰元宵,所以此时的柳树已经如烟、桃花已经娇小,正所谓花好月圆。巷陌之中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另外还有香风袭袭。最后曲终人散,人们相约以后大家一起踏青郊游,可谓其乐融融、意犹未尽。整首词描写闰元宵的风景流光溢彩,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但是并不多少深意。BbQ中华典藏网

绮罗香·红叶BbQ中华典藏网

宋·张炎BbQ中华典藏网

题考:绮罗香用来比喻豪华名贵,在唐宋人诗词中很常见,如秦韬玉的“蓬门未识绮罗香,欲遣良媒益自伤”、欧阳修的“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本调词名,盖由此来。BbQ中华典藏网

做法:本词调共104字。上阕起首为两个四字对句。第三句为六字,起仄韵。第四句十字,句法上要求上四下六。第五、第六句都是上三下四的七言句,最好是两句对偶。第七句也是七字,句法上要求上一下六或者上三下四。最后一句为七字,必须作仄平平仄仄平仄。下阕第一句六字协韵,作平平平仄仄仄。第二句六字,,第三句四字协韵;这两句也可以并作一个十字句,作上四下六,与上阕的第四句相同。以下各句,出最后一句为五字外,其他句法平仄皆与上阕相同。BbQ中华典藏网

万里飞霜,千山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⑴、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⑵、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芳树。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⑶。BbQ中华典藏网

⊙●○○ ●⊙● ⊙○○▲ ●○○●●○○ ●○⊙●●○▲BbQ中华典藏网

长安⑷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⑸,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⑹。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为回风、起舞樽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注释:BbQ中华典藏网

⑴ 枫冷吴江:唐崔信明有诗句:“枫落吴江冷。”BbQ中华典藏网

⑵ 船舣:船靠岸。BbQ中华典藏网

⑶ 甚荒沟二句:唐代流传红叶题诗的故事。一位年轻士人在御沟中得一红叶,上面题有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来这位士人娶宫女为妻,而红叶上的这首诗正为该宫女所题。BbQ中华典藏网

⑷ 长安:此处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BbQ中华典藏网

⑸ 衰颜借酒:唐郑谷《乖慵》诗:“衰鬓霜供白,愁颜酒借红。”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发短愁催白,衰颜酒借红。”BbQ中华典藏网

⑹ 漫倚二句:句中“新妆”、“洛阳”都是代指牡丹。唐李白《清平调》咏牡丹云:“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洛阳以产牡丹而著称。BbQ中华典藏网

评析:这是一首以红叶为题的咏物词,其中渗透着家国之思和个人身世感慨的寄托。张炎出身于宋朝贵族,元兵攻破临安后,其父被杀,家财也被抄没。从此之后,张炎过着家破人亡的漂泊生活。43岁时候张炎曾北上入元大都,一年之后动秋风之叹,于是南归。这首《绮罗香》大概作于张炎南归途中。环境的险恶、内心的孤寂落寞、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首词中都隐约得到了表现。BbQ中华典藏网

上片首几句写万木萧条、严霜相逼,漫山遍野枫叶绽红,凄凉冷艳,不与春花争时。这是对红叶的描写,也是作者个人形象的写照。作者身背着国破家亡的阴影,内心敏感而孤傲,江湖落魄。接下来两句正面写作者在吴江之上,看红叶飞霜、独吟愁句。作者将船停靠在流水孤村的荒野,在斜阳之中看见枫叶像火一样的红。在这种情境下,作者不禁想起红叶题诗的故事,不过作者现在的红叶不是载着情,而是载着满腹的深愁。下片起首,作者回味这一年来在大都的漂泊,满心悲愁只能借酒相浇。作者在大都想必得意,此时他感慨着故宫离黍、身世漂泊,哪里能够入得洛阳花谱与新贵们同列呢!“为回风”几句写作者孤寂落寞之中引红叶为知己,且与之尊前共舞,散落成千缕红霞。这是作者忘情地抒怀,释放自己久已压抑的情感。可是词的结尾,作者又忆道:可是在江南,即使春天到来之后,我也只能是夜窗听暗雨罢了。整首词将对红叶的描写与个人身世之叹的抒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全词带有了浓重的冷艳与感伤色彩。BbQ中华典藏网

永遇乐·绿阴BbQ中华典藏网

宋·蒋捷BbQ中华典藏网

题考: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踰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该故事已不可靠,但可知此调约创于中唐时期。不过万树《词律》引用晁补之《永遇乐》词注说:“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这样,该词调又成了越调。上述两种说法哪个更为准确,目前尚不得而知。BbQ中华典藏网

做法:本词调共104字。起首两句为两个四字对句。第三句为起仄韵,作平仄平仄。第四、第五句也是两个四字对句。第六句五字,协韵。第七、第八句仍然是两个四字句,但不要求对偶。第九句六字,协韵。第十句七字,为四字句前加三字豆。最后一句六字,其中第一字可平仄不拘,但第二字断然不能作仄声。下阕起二句,与上阕第七、第八句相同。第三句为六字协韵。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上阕第四句至第十句同。最后为一个四字句,必须作仄平仄仄,句法上要求上一下三。BbQ中华典藏网

清逼池亭,润侵山阁,云气凝聚。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流水。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西园支径,今朝重到,半碍醉筇吟袂⑴。除非是、莺身瘦小,暗中引雏穿去。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梅檐滴溜,风来吹断,放得斜阳一缕。玉子敲枰⑵,香绡落剪,声度深几许。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层层离恨,凄迷如此,点破漫烦轻絮。应难认、争春旧馆,倚红杏处。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注释:BbQ中华典藏网

⑴ 筇:产于四川筇山的一种竹子,可做手杖。袂:衣袖。BbQ中华典藏网

⑵ 玉子:棋子的美称。枰:棋盘。BbQ中华典藏网

评析:这首词写词人在西园故地重游,在浓荫旧馆之中引起回忆,从而生发出些许感慨的经历和情感。上片首先写池亭、山阁和云气,是远景,也是对故地重游环境背景的概括。在这里,词人使用了了“清”、“润”和“凝”等这些字眼,突出了西园环境的清幽。接下来词人交代故地重游的时间,正是春末夏初无花无蝉只有绿树浓荫的清幽时节。接下来,描写从大环境转入绿荫。这里的树林茂密、绿树浓荫,总是牵衣扯袂,妨碍着词人行走。这其实是对树林中清幽环境的再一次强调,也是词人诗情的流露。在这浓荫之中,只有瘦小的黄莺可以轻快地穿梭啼鸣。这位绿树浓荫增添了活力,同时也更加衬托出树林的清幽。BbQ中华典藏网

下片将描写聚焦到浓荫深处的一座旧馆:屋檐之上清水滴落,被林间拂来的清风吹断;斜阳返照入旧馆,撒下一缕金色的光。紧接着,词人的描写便跟随这一缕斜阳进入了旧馆之内,不过这已经是回忆了。在回忆中,词人与一位女子在这座旧馆之中弈棋,因为棋下得久了,女子起身挽着纱袖将炉香灰烬剪落:弈棋敲字和剪落香灰的声音,现在想来还十分清晰,犹响在耳。可是后来两人就分别了,再没见过面。自己也曾生出层层离恨,感到惆怅烦闷,不过现在似乎都已经习惯了,看淡了。即使是那位女子在来到这里,恐怕也很难认得出这一片浓荫和这一座旧馆了吧,词人回忆的场景和感情也不会再有了。结尾之处表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深情,有对清幽的喜爱,又对往事的眷恋,也有对美好往事永远消逝的感叹和释然。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是叙述逻辑清晰,从环境背景到林中路、到旧馆、到回忆,到感情的抒发,层层推进、自然绵密,其中运用大量勾连照应,使得整首词成为一个立体的、有深度的文字有机体。从这个层面上说,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BbQ中华典藏网

南浦·春暮BbQ中华典藏网

宋·程垓BbQ中华典藏网

题考:屈原《九歌·河伯》:“予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自此之后,“南浦”一词成为了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武元衡《送柳郎中诗》有“南浦离别处,东风杜兰多”, 谢眺《鼓吹远送曲》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牛峤《感恩多词》有“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不过,南浦是确有其地的。《方舆揽胜》载:“武昌路有南浦,在江夏南,离骚云:‘送美人兮南浦。’”《江夏记》亦云:“南浦,在江夏县南三里,商旅往来,皆于浦停泊。”另外,李白《江夏行》:“适来往南浦,欲问江西船。”由此可知,南浦之地实在江夏(今湖北武昌),并非一开始就是泛称。本词调名称出现之初,大概是将其作为送别之地的泛称的。BbQ中华典藏网

做法:本词调共105字。首句五字,不起韵。第二句九字,句法上要求上三下六,起仄韵。第三句与首句相同,只是第一字可以用仄。第四句也是九字,句法上也是上三下六。其中上三字必须作平平仄,下六字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第五句为四字,第六句为七字,实际上是上四下七之十一字句。第七句四字,也有不协韵而与结句的九字相连,成为上六下七或上七下六的十三字句。下阕换头,第一句六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四字,须协韵,第一字可仄。以下句子,与上阕相同。BbQ中华典藏网

金鸭⑴懒薰香,向晚来、春酲⑵一枕无绪。浓绿涨瑶窗,东风外、吹尽乱红飞BbQ中华典藏网

○● ●○○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絮。无言伫立,断肠惟有流莺语。碧云欲暮⑶,空惆怅韶华,一时虚度。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追思旧日心情,记题叶西楼,吹花南浦。老去觉欢疏,伤春恨、都付断云残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雨⑷。黄昏院落,问谁犹在凭栏处。可堪杜宇⑸,空只解声声,催他春去。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注释:BbQ中华典藏网

⑴ 金鸭:鸭形的铜质香炉。BbQ中华典藏网

⑵ 酲:病酒。BbQ中华典藏网

⑶ 碧云欲暮:南朝梁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BbQ中华典藏网

⑷ 断云残雨:指男女情事。BbQ中华典藏网

⑸ 杜宇:即杜鹃,其啼声犹如“不如归去”。BbQ中华典藏网

评析:据《词苑丛谈》卷八载,程垓在锦江曾恋一妓,分别时作《酷相思》相赠。这首词大概是作者晚年回忆这段情事,伤感岁月、旧情难忘的词作。上片写作者在暮春时分,病酒愁怀。他的香炉也不烧,酒醉之后懒洋洋地躺着,看窗外落红飞絮、绿树浓荫,心情很是怅惘。流莺之声阵阵,美好的春天就要逝去了。这不禁让作者想到自己年华易逝、青春不再,于是生出些许感慨。想来自己这大半生的光阴韶华,就在这分别辗转之中虚度了,更是让人倍增惆怅之感。BbQ中华典藏网

下片用“追思”开头,一下子从现在的伤感拉到对过去的回忆。作者与自己所恋的那个人“题叶西楼,吹花南浦”,是多么的令人难忘啊!作者另外有一首词《最高楼》也是回忆这段情事的,其中有两句:“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可见当时的欢爱,确实美好,确实令人难忘。紧接着,词又跌回了现在,如今人已经老了,人生长恨欢愉少,在这暮春时节更是令人伤感。到了黄昏的时候,自己所思念的人是否会像自己一样依靠在栏杆之上,深情地把对方想念呢?这更显出了作者的痴情,可是那段欢爱毕竟远去了,现在所有的,只是杜鹃声声地啼叫着,催促春天的逝去。结尾以景结情,其实还是景中融情,让情感更加内敛深沉,从而使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BbQ中华典藏网

望海潮·凯旋舟次BbQ中华典藏网

金·折元礼BbQ中华典藏网

题考:望潮是一种穴居海滩泥洞中的动物,躯干部近似球形,头部较短。潮水要来的时候,它就爬到洞口,举起螯,就像张望一样。可知这首词最初是吟咏望潮的。BbQ中华典藏网

做法:本词调共107字。上阕起首两句为四字对句,无需用韵。第三句六字起韵,其中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第五句也是四字对句,其中下句必须作平平仄仄。第六句六字协韵,句法与第三句相同。第七句为五字,协韵。第八、第九两句句,其实是一个上五下四的九字句。第十句四字,无需用韵。最后一句七字协韵,必须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下阕换头,首句为六字,与上阕的第三和第六句相同,但是必须作平平仄仄平平。第二句是上五下四的九字句,与上阕的第八、第九两句相同。以下各句句法平仄与上阕相同,只是最后一句换作上六下五的十一字句。BbQ中华典藏网

地雄河岳⑴,疆分韩晋⑵,潼关⑶高压秦头。BbQ中华典藏网

⊙○○● ○○⊙● ⊙○ ⊙●○△BbQ中华典藏网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虎旆拥貔貅⑷,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BbQ中华典藏网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千雉⑸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BbQ中华典藏网

⊙● ○○ ●○○●●○△BbQ中华典藏网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牟⑹。BbQ中华典藏网

○○●●○△ ●○○⊙● ⊙●○△BbQ中华典藏网

六郡⑺少年,三关⑻老将,贺兰⑼烽火新收。天外岳莲楼⑽,挂几行雁字,BbQ中华典藏网

⊙● ●○ ○○ ●● ⊙○ ⊙●○△ ○●●○△ ●⊙○⊙●BbQ中华典藏网

指引归舟。正好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⑾。BbQ中华典藏网

⊙●○△ ⊙●○○●● ●●●○△BbQ中华典藏网

注释:BbQ中华典藏网

⑴ 河岳:黄河以及西岳华山。BbQ中华典藏网

⑵ 韩晋:指韩国。韩国是由晋国分出来的,统治区域相当于今山西东南及河南中部地区。BbQ中华典藏网

⑶ 潼关:在今陕西华阴东面,为战国时秦国东部重要关隘。BbQ中华典藏网

⑷ 虎旆:画有虎形的旗帜。貔貅:猛兽,代指勇猛的军队。BbQ中华典藏网

⑸ 千雉: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千雉表示的城市已经很大了。BbQ中华典藏网

⑹ 兜牟:头盔。BbQ中华典藏网

⑺ 六郡: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和西河等六郡。《汉书》称六郡多出名将。BbQ中华典藏网

⑻ 三关:指上党关、壶口关和石陉关。《后汉书》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BbQ中华典藏网

⑼ 贺兰:即贺兰山,在今宁夏中部,当时是西夏与金的争战之地。BbQ中华典藏网

⑽ 岳莲楼:在华山附近。BbQ中华典藏网

⑾ 羯鼓:一种长筒细腰的鼓。 凉州:乐曲名。BbQ中华典藏网

评析:折家是河西的大家族,世为麟抚经略使。这首词所写的即是凯旋途中的所见所感。上片写潼关一带险要的形势和军营的肃杀气氛。这一带区域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急流险滩,在战国时候处于秦、韩两国的交界地带。此时正是黄昏时分,高山峻岭倚靠在红霞之中,江水奔腾着从绝壁处落下,溅起的水花和暮霭一起萦绕在河面高地的草木中上。就在这样险峻雄奇的环境中,一支雄壮威猛的军队出现了。他们守卫在这里,霜气横秋,一钩幽幽月牙的挂在天空,此时有悲凉的号角吹响。下片写作者感受和想象。首句中的“晓”字与上片的“五更”照应,承接自然。在凛冽的西风之中,作者怨恨自己的书生身份,不能在沙场是建功立业,于是非常羡慕军队的将士们。他们在边疆取得了胜利,正在返回的途中。作者想象返回之后的庆功场面,大家欢歌举杯畅饮、击鼓奏乐,一片欢腾。全词从环境描写到人事介绍,从险峻肃杀到畅饮欢歌,转接自然、虚实相映,中间虽有对自己儒冠的悔恨,但其实是用反衬手法赞颂凯旋军队的辉煌战绩。BbQ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