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斋诗钞
作者:敦敏
诗别集。一卷。清爱新觉罗敦敏撰。此集为残卷,署名“燕野顽民”之藏主题云:“蕴辉阁藏。自乾隆二十九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起至三十一年(按:有误,应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止,共二百四十首。其割裂不完之篇,想皆删而不留者。然草本惜只一卷,约不止此也。予有《四松堂集》,今又得此残本,故略为粘补成卷,因并识之。”可知今所见本乃是“燕野顽民”之“粘补本”,并非原本形状,故多颠倒错谬之处。作者在《东皋集》小序中云:“自山海归,谢客闭门,唯时时来往东皋间。……大约烟波渔艇之作居多,遂以‘东皋’名之。”故知此集作者自题为《东皋集》。估计此残本只是《懋斋诗钞》中的一个小集。集中保存了作者与曹雪芹过从唱和的一些诗篇,对了解曹雪芹生平、经历、思想、性格颇有参考价值,故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其诗在思想艺术上也有一定的价值。此集为抄本,文学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影印出版。
敦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枕藏外科
《枕藏外科》作者佚名,成书时间约为明末清初。书分“诸症”和“必用诸方”。“诸症”绘八十形图,每图一至多症不等,标示病症名称、部位,偶及性状,图后附文论其病因、病机、传变、治法、禁忌、方药、预后。图直观,文精审,相得益彰。“必用诸方”录九十余方,多汤剂,其次为散、膏、丸、饼、药酒方,方水煎,或酒、姜汤送服,外用方以敷、洗浴为主。本次整理以乾隆三十二年(1767)胡瑔刻本为底本。【图片见PDF版】
周易象义
元丁易东撰。十六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据《易》象以明义,故名曰《象义》。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为本体、互体、卦变、正应、动爻、变卦、伏卦、互对、反对、比爻、原画、纳甲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于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于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于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㮮《授经图》作《易传》十一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余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述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按,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云:“瞿镛藏有宋刻残本,《四库》本所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象传》注及《系辞上》‘彖也者,言乎其失得’至‘各指其所也’之注,宋本皆全。瞿氏录其文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好事者若刻此书,可据以补入。惟《四库》本《豫》、《随》、《无妄》经注之阙也,瞿氏宋本亦阙,则终无可考焉。”又按,北京图书馆今藏此书元刻本,题《周易象义》十二卷,有清季锡畴校语,可资参考。
儿易内仪以
六卷。《儿易外仪》十五卷。明倪元璐 (1593—1644) 撰。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上虞(今浙江绍兴)人。天启二年 (1622)进士,·历官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明亡后殉难。后来,清顺治帝赐谥为“文贞”。元璐善书法绘画,除此书外,还著有《倪文贞集》十七卷,《续编》三卷,《诗集》四卷等。《儿易内仪以》一书专门以大象之辞解释经文,每卦列卦爻辞至大象而止。因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大象都有“以”字,故称之为“内仪以”。《儿易外仪》则分原始、正言、能事、尽利、曲成、申命六目,又分别为小目以纪之,都取系辞中的字义来命名,而且每篇都有图。朱彝尊在其所撰《经义考》中著录此书时只言《儿易内仪》,脱漏了一个“以”字。据倪氏自序知,此书之所以称为“儿易”,“儿”是孩始之义,明万历年间苏浚就曾作过《儿易》一书。可见“儿”字并不象蒋雯阶序中所说的那样,是“倪”的古字通假。倪氏此书作于明末危亡之时,所以书中所说大都忧时感世,借《周易》来阐发自己的感受,不囿于经文本义。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外,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丛书集成初编》本,道光、光绪间南海伍崇曜刊《粤雅堂丛书》本。
四分比丘尼钞科
四分比丘尼钞科,一卷,宋允堪述,首题释四分律比丘尼钞科文,尾题释四分律比丘尼钞科。
迦才净土论
凡三卷。唐代迦才撰。又作净土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作者迦才与善导同为继承道绰之净土教而活跃于同一时代之高僧。本书乃整备道绰之安乐集,以问答之形式,叙说净土教之教法,更彰显安乐集之思想。内容系评定极乐净土之报化及往生机品等,举理证及实例论述凡夫往生之可能。全书总分九章。我国及日本净土教徒多沿用此书。
宝星陀罗尼经
又名《大集宝星经》、《宝星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暑30、芥50。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卷。前者属卷二,后者属卷九,均首尾俱残。此经共十三品,谓佛大显神通,降魔、破魔军,使五百魔女变为男身,大集十方佛,说诸神咒,护佑一切等。与《大方等大集经·宝幢分》为异译本,但篇幅约为《宝幢分》的两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