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原精舍诗集
作者:陈三立
近代诗集。又题《散原老人手书诗稿》。陈三立著。1961年台湾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平装1册。卷首刊有作者《题辞》、1961年俞大纲《序言》。此集收诗稿手迹169题200余首。写作时间始于1919年,止于1926年。开篇为《始春初堂望钟山余雪》,终卷为《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陈三立在《题辞》中说:“此手稿付新午收藏”。俞大纲《序言》说:“《散原先生手书诗稿》起民国八年己未,讫十五年丙寅,都如干篇,次第与刊本《散原精舍诗》同。惟稿本录存《为海客索赠鼓娘诗》、《雪娘曲》、《庸庵尚书逸社第二集诗》、《庸庵尚书来游白下赋赠》、《寄题曹公亭》及《胡琴初母寿诗》等篇汰不入刊本,盖一时酬答遣兴之什,去取间有所经界也。”“先生诗造辞精眇,不苟下一字,侔色揣称,务极深美之致,稿端窜异之迹斑然可征。颖悟之士,抽绎巧绘,宜有会心。”“先生书法法山谷,略参以北碑,不假钩勒而幽姿古趣横溢毫端”。按:此诗稿原件的收藏者陈新午为陈三立之次女,俞大维之妻。此书整理者及《序言》作者俞大纲为陈三立之内侄,俞大维之弟。
陈三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新人来自火星
约瑟夫·戴维斯先生大学毕业后家庭美满,事业顺利,并成为颇有名气的作家。可近来他对身怀有孕的妻子的行为举止常常感到迷惑不解。一次,在天文俱乐部里,他听到了有关火星人利用宇宙射线改造地球人的说法,联想妻子的情况,他十分担心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于是,戴维斯前往赫德曼·斯代玎大夫处咨询,大夫建议他到各处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地球上确实出现了一批不同于普通人、头脑异常清晰的高智慧型人类。经过分析;他们认为,企图入侵地球的火星人由于无法适应地球的生存条件便试图通过改造地球人的大脑来达到这一目的,制造出地球人身体、火星人头脑的新人类,并且新人类已经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大家对地球和人类的命运十分担心。戴维斯的儿子降生了,是个非常健康相貌聪慧的孩子,戴维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紧接着,在与妻子一番谈话后,戴维斯猛然醒悟到,其实他自己就是新人类中的一员。
先生妈
短篇小说。吴浊流著。初载1944年4月台湾 《民生报》。后收入1977年9月台北远行出版社版 《吴浊流作品集 (卷二)》。小说描写日据时期 “皇民化运动”中有可贵民族气节的母亲和奴性十足的儿子的冲突。先生妈的儿子钱新发出身贫寒,毕业后娶了有钱小姐为妻,依附妻家和当地官绅发了迹,就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成为爱钱如命的守财奴。在日本殖民统治者推行“皇民化运动”中,他趋炎附势,迎合日本人心意,成了新的暴发户。他丧尽民族气节,成为彻头彻尾的日本人豢养的走狗奴才。他要把自己的家建成模范的 “国语家庭”,受到了来自母亲先生妈的坚决抵制。她至死不过日本式的生活。平日里讲台湾话,睡台湾床,吃油条烧饼,亲手用菜刀剁烂儿子为她买的日本和服。对儿子甘当走狗的无耻行径十分愤恨,并时常加以斥骂和责打。先生妈为人正直善良、乐善好施、她身上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是一篇揭露、抨击“皇民化运动”的力作,是讨伐民族败类的檄文,也是歌颂民族精神的赞歌。它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母子两个形象:一个是凛然刚毅,永葆崇高的民族气节;另一个则嗜钱如命,奴性十足,辱没民族尊严。作品美丑对照,褒贬有力。
扣舷集
词别集。明高启著。一卷。高启以诗鸣世,其词承宋元余绪,自抒情怀,天然秀丽。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誉为“和雅流丽,秀雅天成,亦足自立于词坛,非永乐后诸人所及也”。有正统九年(1444)刊本。景泰元年(1450)徐庸辑《高太史大全集》收入,民国间《四部丛刊》据以影印。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由徐澄宇、沈北宗校点的《高青丘集》亦收录之。
沈从文哲思录
沈从文著,沈从文先生关于“生活哲学”的思考历程的缓缓呈现,是沈从文先生对其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的坚定而温柔的刻画。文中选取了31篇能表现沈从文先生对于人生的富含哲学思考的篇目,汇编成一本《沈从文哲思录》,字里行间是沈老哲学观念下的发人深省的深刻的哲言,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佛说弥勒上生下生经译注
《弥勒上生、下生经》 此二经是指《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生经》、《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本经又称《弥勒上生经》、《观弥勒上生经》、《上生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观弥勒经》、《弥勒菩萨般涅槃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464)译。 本经是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是弥勒经典中最晚译出的作品,也是弥勒净土信仰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 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陀天,为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 《佛说弥勒下生经》,又称《观弥勒菩萨下生经》、《观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弥勒当来下生经》、《下生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 本经是弥勒三部经之一、六部经之一。也是古来说弥勒下生的诸经中,最受重视的一部经。 本经内容主要叙述弥勒菩萨下生、成道、说法等事。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
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见大集经五九及六十两卷,此存目。十方菩萨问何因缘,菩萨有痴有黠,乃至智能有厚薄?佛言,知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