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训诂

作者:王相
三字经训诂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著。此《三字经训诂》由清代王相增修训诂(注解),其内容多沿袭自明代赵南星注本,其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此大字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

王相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国粹与国学

国粹与国学

许地山著。1946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内容涉及宗教、文物、语文等,共十三篇论文。是许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撰遗稿,由周俟松整理成集。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语文部分除《国粹与国学》这篇文章外,主要讨论的是汉字改革问题。《国粹与国学》则提出了作者对"国粹"的定义,并讨论了国学的价值和路向等问题。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

一卷。清人撰,作者不详。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据福建反,康熙帝任命惠献贝子富喇塔为宁海将军,同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统兵讨之。次年八月,官军破耿军于台州(今属浙江),耿军遁还温州(今属浙江)。本书即记述富喇塔进兵台州之史事与功绩。因系亲见亲闻,故记载颇为详实,为研究康熙朝平叛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有清康熙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借月山房汇钞 (嘉庆本、景嘉庆本》)第七集、《指海》(道光本、景道光本) 第十一集等。

孔子编年

孔子编年

南宋胡仔撰。五卷。为胡仔奉其父胡舜陟之命编撰。以《论语》为主,采《礼记》、《左传》、《公羊》、《穀梁》、《史记》及《孔子家语》等所载有关孔子言行事迹,按年编排,实即年谱,不称年谱而曰“编年”,意在尊圣。是编于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定在鲁襄公22年(前551年)。前有胡舜陟序,概述孔子重要经历说:“为中都宰一年,为司空二年,为司寇三年。”“去鲁凡十三年,适卫者五,适陈、适蔡者再,适唐、适宋、适郑、适叶、适楚者一,而复自卫返鲁。”原书采摭经传诸书均未注明出处。胡氏后裔,清胡培翚为之注,悉考所引诸书出处及后世考论孔子可以印证本书者注于下,提高了本书的价值。由于孔子的一些言行其时间地点并无明确记载,限于本书体例,胡氏不得不一一系年,自不免有断章臆附处。《四库提要》指出其对郑人游于乡校,仲尼闻之曰:“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胡氏系此于孔子年十岁时,斥其“殊为疏舛”。胡培翚注引《左传》“杜注云: 仲尼于是十岁,长而后闻之。据此则所言不在斯时也。当以郑人游乡校事在此岁,故系于此”。可补本书之未备。本书为孔子编年的最早著作,其考寻根据经传,虽不免有疏失,但大体上尚审慎。有《四库全书》本及胡培翚注,清刻本。

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入楞伽经》是一部难读的经典。说他难读并非经中名相深奥,而是主旨难明。《入楞伽经》所贯串的,实为佛法修习的最高法门,以当下自解脱为目标。这法门亦即是文殊师利菩萨及维摩诘居士所演说的「不可思议法门」。译著者对本书有详尽的本译及导论,希望对研读该书的读者有所助益,破解疑难。另,WIKI《楞伽经》条:梵文原典的发现及谈锡永译本:梵文原典由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偶然发现,1923年,日本人南条文雄(Nanjō Bunyū)曾校刊梵文本行世。2005年谈锡永上师根据南条文雄所刊的梵文本,参考现存的三种汉译本和二种藏译本而翻出《入楞伽经梵本新译》。谈锡永,法号无畏金刚(DorjeJigdral),以笔名王亭之驰誉于世。广东南海人,先世八旗士族。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皈依西藏密宗,于三十八岁时,得宁玛派金刚阿阇梨位。一九八六年由香港移居夏威夷,修习大圆满四部加行法;一九九三年移居加拿大图麟都(Toronio)。早期佛学著述,收录于张曼涛编《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通俗佛学著述有《谈佛谈密》、《说观世音与大悲咒》、《谈西藏密宗占卜》、《细说轮回》、《谈佛家名相》、《谈密宗名相》、《谈佛家宗派》、《闲话密宗》等,均由香港博益出版。于香港、夏威夷、纽约、图麟都、温哥华五地创立「密乘佛学会」,弘扬宁玛派教法。

圆觉经佚文

圆觉经佚文

日本松本文三郎序。

过去现在因果经

过去现在因果经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中,极具文学价值之佛传。此经另有绘卷形式之绘因果经(迄今流行于日本)。另有两种同本异译本:后汉竺大力与康孟详所译之修行本起经、吴·支谦所译之太子瑞应本起经两卷,此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然开元释教录则谓,除上记之外,另有三种异译本,即:后汉支曜所译之小本起经二卷、后汉康孟详所译之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过去因果经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