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稗
作者:郑方坤
十二卷。清郑方坤撰。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雍正元年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此书杂采前人说经之文,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四书》。因多摭诸说部之中,故名之曰“稗”,犹如正史之外别有稗官所记。汉代传经,专门授受,自师承以外,罕有旁征,故治此经者,不通他经,即便同治一经,也因师承不同,此师之训故不同于他师,这样专而不杂,才能对一部经典有较深入的钻研。自东汉郑玄淹贯六艺,参亘钩稽,旁及纬书,又多采摭,经学之有考证自此始。宋代诸儒,只有朱子穷究典籍,其余研求经义者,大都断之以理,不大阅读经籍。当时方坤荟粹众说,对经籍的研求颇为有益。
猜你喜欢的书
胡文敬集
诗文别集。明胡居仁(谥文敬)著。三卷。所作诗文不多,由其门人余祐搜罗遗佚,编成本集。卷一、卷二为文,卷三为诗。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读史抄
郑当时好黄老言而每五日洗沐尝置驿马长安诸交请谢宾客至明旦常恐不徧何胷次扰扰如博极其言亦若人之流亚也孟坚谓其不能为醇儒过矣
纬略
笔记。宋高似孙撰。十二卷。似孙字续古,号疏寮,浙江余姚人。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处州太守等。有《史略》、《骚略》诸书传世。自称“既辑《经略》、《史略》、《集略》,事有佚者、琐者为《纬略》。盖与诸《略》相为经纬”。记佚闻琐事为本书一大特点。此书考证旧文,疏通疑义,采摭颇富。引录原书,亦翔实可信。据自记称,“事有逸者、琐者为纬略” ,可知是书系似孙考证疑义之文,而非解释纬书之作,援据赅洽,叙述简洁,其有原书已亡,散见类书者,亦多征引。
症因脉治
内科著作。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四卷。景明名昌遇,上海人。因病学医,始以儿科著称,后又精通内科。撰有《脉法领球》、《痘疹折衷》、《幼科折衷》、《大方折衷》等书。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各科疾病以症寻因,参以脉象,定其治法,故名。成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秦氏认为“前贤著书,往往于外感内伤,有余不足,混叙一篇”,“每每以治虚之法,施之实症之人;内伤之方,用之外感之症”。为使读者临证不惑,明辨寒热虚实,故卷首提出医论六篇。然后各卷依次叙列诸证。每证首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继之分述各病的症、因、脉、治四项,并附方药加减运用。内容较为丰富,理、法、方、药具备,条理清晰,通俗易晓,切于实用,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四卷,明慧经说,元贤重编,刘崇庆序,日本性融跋,尉直正公跋,附塔铭,补刻嘉兴本明黄端伯序、德清赞。内题寿昌和尚语录,或寿昌无明和尚语录,或寿昌语录。
海八德经
佛说海八德经,一卷,秦罗什译。举大海之八德,比显戒经之八德者。见小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