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坤

- 姓名:郑方坤
- 别名:字则厚,号荔乡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生卒年不详。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直隶邯郸知县,考绩卓异,擢知景州,调河间同知,迁山东登州知府,后调武定、兖州等地。所历皆有善政,于饥荒之岁,发帑银、截留漕米以放赈,并释贫民因饥夺富室谷而被诬为盗者,后以足病自免其官。方坤博学强记,论诗力攻严羽“诗不关学”之说。有九女,皆工吟咏,其中七人有集传世。官兖州时,退食馀暇,日有诗课,拈毫分韵,相互酬唱,有《垂露斋联吟集》。方坤与其兄方城齐名,互相唱酬,有《却埽斋倡和集》。其诗学韩愈,好逞才炫学,用僻典险韵奇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下笔不休,有凌厉一切之意”,“于涩字险韵,恒数十叠,虽闻见层出,波澜不穷,要亦不免炫博。”诗多唱和题咏之作。集中有《暖锅诗》咏北方火锅,仿韩愈《石鼎联句》用二十三梗韵,共三十六韵,常见字使用殆尽,纯用赋体,刻画描写极为细腻。其小诗颇富情趣,如“竹院绿崖架似楼,篮舆取径捷于舟。山花红润矜人面,石笋青巉露佛头”(《岭行杂诗》),流畅平易,不似其古体之险怪。著作极富,有《经稗》十二卷、《五代诗话》十卷、《全闽诗话》十二卷、《国朝诗钞小传》二卷及《岭海丛编》等。其诗文集名《蔗尾诗集》十五卷、《文集》二卷。《清史列传》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
猜你喜欢的书
秉烛谈
散文集。周作人著。列为“文艺新刊”之一。北新书局1939年12月初版。收散文24篇。其中有关于人物的品评与忆述,如《关于俞理初》、《记太炎先生学梵文事》等;有浏览书籍的札记与随感,如《读书随笔》、《人境庐诗草》、《老学庵笔记》、《浮世风吕》等;有文史小札之类,如《再谈试帖》、《再谈尺牍》、《谈笔记》、《明珠抄》等。
天牖二光
北京大学图书馆存”燕京大学”基督教书籍。倪维思著,《天牖二光》,清光绪32年(1906年),上海美华书局1868年版本。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龙山四友
《龙山四友》,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名,本文所记乃是蒲城一个少年,姓寇名公遐,出身本是耕读之家,从小好武,最喜结交江湖豪侠之士,才十七岁便匹马仗剑,出作壮游。与其好友结拜为龙山四友,专诛灭异派余孽,报效国家。
人天宝鉴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
亦称《大乘百法明门论钞》。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现知有伯2077号等多号。本书是对《大乘百法明门论记》的论释,主要阐述其中难点及未尽义理。可视为《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的姊妹篇。书前有昙旷自序,撰于大历九年(774)六月初一日,详述本人经历和著述情况等。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