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考

作者:廖平
古学考

不分卷。廖平撰。《古学考》是作者将十四年所成的《辟刘编》改订而成的。卷首有廖平的《自记》。《自记》曰:“丙戌刊《今古学考》,求正师友。当时谨守汉法,中分二派。八年以来,历经通人指摘,不能自坚前说,谨次所闻,录为此册。以古学为目者,既明古学之伪,则今学大同,无待详说。今考所更易者,如旧以《仪礼经》为古学,《记》为今学,兹则以为皆今学。旧以《孝经》为古学,《论语》为今古皆有,兹则定《孝经》《论语》同为今学。旧以《诗》三家鲁为今学,齐、韩皆参用古学,兹则以其时尚无古学,何缘参之,盖多互文见义。《公羊》之于《榖梁》亦同此列。 又称“经”为孔子所传,凡“经”皆今学。《周礼》本为传记,今蒙“经”名,然其原本经学,不过刘歆所改数条,乃为异尔。”在《古学考》中,廖平对刘歆的攻击比先前更为激烈,认为古学至东汉始成,经学真传由刘歆一人所断。所存《左传》《周礼》,由于刘歆“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使经文面目全非。东汉以来,治经学者无不受到刘歆传文的影响。《古学考》甚至认为《周礼》是刘歆为了讨好迎合王莽而作,是“发得《周礼》,以明因监”时,《周礼》始出。为了正本清源,廖平在《古学考》中认为,自西汉以后,六经分裂,不能相通,《经》《礼》纠纷,众说纷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万历太原府志

万历太原府志

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官太原知府时所作。《太原府志》旧虽有草篇,未成书。廷访掌太原时,见旧志稿疏讹无章,搜集补订,重新编纂,万历四十年(1612)始付梓刊行。全书二十六目,分为星野、舆图、建置、形势、城池、衙署、学校、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封建、祀典、帝后、职官、名宦、选举、武备、人物、乡贤、诗词、艺文、古迹、杂志、灾祥。此志采辑太原府在明初时所领五州、二十县志书。全书体例则仿通志,与通志略有不同,通志叙述郡事太简,县志又无法囊括。该志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就太原一府疆域、形势、山川、人物等作了较详细记述。不足之处,类多而无纲纪,略显散漫。

文言尺牍入门

文言尺牍入门

文言尺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特有的脱离口语而形成的独立书面语体。“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然而在人际交往日益重要的今天,文言文典雅庄重、谦恭委婉、简洁精练的优点,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本书作者经过多年钻研和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旧形式服务于新内容,将慰问、邀约、感谢、恳托、馈赠、延聘等20多个门类的数百种人际交往事项,各举当今应用实例以示读者。 本书为学习文言尺牍而写,取材以实用平浅为主,雅俗共赏。每篇尺牍后均附有注释和译文,可令读者无师自通。 本书按性质分为四类:请求类、陈叙类、人事类、交际类。书后附有称谓、套语,读者可参照使用。

家范

家范

北宋司马光撰。取唐代狄仁杰所著 《家范》之名,撰 《家范》10卷。全书之首以 《周易·家人卜辞》 和摘录 《大学》、《孝经》、《尧典》、《诗经 ·思齐》等书中的精语作为家范的总原则,自 “治家”至 “乳母”共19篇,广泛搜集历史上可以作为子弟榜样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加上自己的评论,分论家庭中不同身份人的不同行为规范和准则。提出齐家的准则是: 为人祖者,要“以义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为人父者,“爱子教之以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为子者,以孝为天经地义等。治家的总的方针是 “莫如礼”。内容接近于生活实际,语言比较通俗简洁,各种准则大多有可操作性。其目的在于敦厚子弟的道德,加强他们的封建家教,维护纲常伦理。本书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等。《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收录清朱轼点评 《家范》本,颇便阅读参考。

周易本义

周易本义

南宋学者朱熹对《周易》的注解,又名《周易注》。成书于淳熙4年(1177)。原书据吕祖谦校订的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而分为十二卷。其书以“象数”与“义理”合一为宗旨。“易本为卜筮而作,以断吉凶。今其法不传,诸儒之言象数者,例皆穿凿;言义理者,又太汗漫。故其书为难读。此《本义》、《启蒙》(《易学启蒙》)所以作也。”(《答刘君房》,《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卷首列有《周易本义卦歌》和《周易本义图》。本书卷首除刘世谠所辑考证,为卦歌,易图。易图为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等,并解释曰:有天地自然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卷末为易赞,筮仪。自宋元以来,易宗程朱。程传经文从王弼本,以传附经。

尼赫鲁传

尼赫鲁传

《尼赫鲁传》由连士升所著,是一部深入剖析印度现代史上重要人物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佳作。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在印度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尼赫鲁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的贵族出身,接受良好教育,到投身印度独立运动,历经多次牢狱之灾,始终坚定地为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奋斗。在政治舞台上,尼赫鲁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带领印度走向独立,并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他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努力提升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连士升以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刻画了尼赫鲁复杂而多面的性格。他既有政治家的果敢与智慧,又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热爱。书中不仅展现了尼赫鲁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策与行动,还深入探讨了他的思想理念对印度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对印度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希望了解现代政治人物成长历程的人士,《尼赫鲁传》都能为其打开一扇深入了解尼赫鲁及印度那段重要历史的大门,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传记作品。

受岁经

受岁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受岁,指夏安居后,比丘增一戒腊。本经内容即叙述目连尊者为诸比丘说夏安居结束后,所行‘自恣’戒仪之意义。比丘若谦抑自省,坦陈自己所犯之过错,请大众予以纠正,大众即欢喜举出其罪过,并施以教诫。反之,比丘若叛逆难驯,又俱恶法,大众即不予举罪、教诫与顾念。此外,本经与中阿含经第八十九比丘请经之内容相近,或为中阿含经之别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