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

廖平
  • 姓名:廖平
  • 别名:字季平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井研人
  • 出生日期:1852
  • 逝世日期:1932年
  • 民族族群:

廖平(1852—1932年),字季平,1852年3月29日(清咸丰二年二月初九)生。四川井研人。家贫,其父曾为人牧牛、佣力,后稍自给,在盐井湾设一磨坊,廖平始能读书,勤于学。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张之洞放四川学政,次年院试,张对廖平很是赏识,拔为第一,补为县学生。1876年(清光绪二年),调尊经书院肄业。不久,王闿运到四川,主讲尊经书院,授《春秋公羊学》,谈今文经说,廖平受其影响,称“高第弟子”,与绵竹杨锐、汉川张祥龄齐名。1879年乡试,廖平考中第二十四名举人。1889年成进士,以知县用。廖平考虑亲老,不愿到远处做官,请求改就教职,选授龙安府学教授。历署射洪训导、绥定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及嘉定九峰书院、资州艺风书院,安岳凤山书院山长等职。


廖平早年研求宋学,后来逐渐专门分析经学中的今文与古文。他的学说以善变称,大体说来,从1883年到1902年的二十年间,学凡四变。第一变讲“今古”。初持古文为周公所创、今文为孔子所创之说,认为今文学崇奉的《王制》和古文学尊崇的《周礼》可“同治中国”,分别周公和孔子的异同。这时虽平分今古,但已说“《左传》出于今学方盛之时,故虽有简编,无人诵习,仅存秘府而已。至于哀、平之间,今学已盛而将微,古学方兴而未艾,刘子骏(歆)目见此编,遂据以为今学之故,倡言求立。至于东汉,遂古盛而今微,此风气盛衰迭变之所由也”[1]。已对古文经学的创始人刘歆表示不满,代表作是《今古学考》。


第二变讲“尊今抑古”。1884年,廖平以为今文是孔子的真学,古文是刘歆的伪品。自称:“当时分教尊经,与同学二三百人朝夕研究,析群言而定一尊,于是考究古文学渊源,则皆出许、郑以后之伪撰,所有古文家师说,则全出刘歆以后据《周礼》、《左氏》之推衍。又考西汉以前言经学者皆主孔子,并无周公。六艺皆为新经,并非旧史。于是以尊今者作为《知圣篇》,辟古者作为《辟刘篇》。”[2]代表作是《知圣篇》和《辟刘篇》。这一时期,他尊奉孔子之“圣”,攻击刘歆之“篡”,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所本。


第三变讲“小大”。1898年说什么《周礼》是皇帝书,与《王制》大小不同,“一内一外,两得其所”。代表作是《地球新义》、《王制集说》和《皇帝疆域图》。


第四变讲“天人”。1902年,廖平以《尚书》为“人学”,而《诗》、《易》则“遨游六合以外”,是《天学》。他把过去写的《诗》、《易》旧稿加以改正,专门讲天人之说的演进。代表作是《孔经哲学发微》。


戊戌政变后,因康有为援引今文经说,推演变法维新,受到廖平启发,于是廖平被劾为“离经叛道”、“逞臆说经”,被革职。1909年,四川提学使赵启霖又以廖平讲左丘明实无其事,《春秋》三传都出于子夏,说是“穿凿附会”,命四川各学堂不得再延廖平讲学。1911年,辛亥革命起。次年,刘师培任四川国学馆长,聘廖讲经学。1913年廖出席全国读音统一会,为四川代表,1914年,任四川国学学校(后改为公立四川国学专门学校)校长,后兼成都高等师范、华西大学教授,至1922年辞退。


民国以后,廖平的学说又有改变,先把“小大”融合在“天人”之内,讲“人学、天学”(第五变,1918年),以六经皆孔子所作,各有领域,《礼》、《春秋》、《尚书》三经为“人学”,以《周礼》、《王制》为之传;《易》、《诗》、《乐》三经为“天学”,以《灵素》、《山海经》、《庄子》、《列子》、《楚辞》为之传,“各有皇帝、五伯四等”。后来又想再变一下,但越变越离奇,终于没有变出来。


1932年6月5日,廖平由四川嘉定返里,途中病逝。廖平著书甚多,除经学著作外,兼及医术、堪舆,撰有《四益馆经学丛书》,后又增益为《六译馆丛书》。

猜你喜欢的书

全史日至源流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 (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 《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前三卷论述推步方法,实为许氏推算至朔的历术原则。后三十卷将上起轩皇下迄明代四千年的朔闰编为长历,可依历谱考校经史传注所载历日。实为三十三卷,总目作三十二卷。有《碧琳琅丛书》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

太上正一朝天三八谢罪法忏,撰人不详。内有元成宗加封天师张陵之尊号,应成书于元明之际。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本书称正一派弟子虽专心求度,但因多有前世宿累,所以流转轮回,受诸业报。如欲使形神合道,障累顿消,法依三八谢罪之仪,志心皈命三清上圣、玉皇上帝等神灵,忏悔杀生、偷盗、邪淫等三业十恶之罪,断恶修善。勉而行之,当可渐人仙宗,升于天路。书中有向三清、玉皇等神仙表示忏悔之启词数篇。

新野叟曝言

新野叟曝言

二卷二十回。卷端题“青浦陆士谔撰”。有清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本;上海亚华书局铅印本(1928)。正文前有李友琴序和总评各一篇。 书叙主人公文祁为解决中国人多物少、求过于供的困难,成立拯庶会,寻求富民强国之道。他构想出三个步骤: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发展科学:第三是移民外星。在近一百年前提出这些构想,表现了作者丰富和大胆的科学幻想。如文祁设计飞舰将人运载到外星去,以及对月球、木星的描绘,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如办公宅,宅内人人不分男女都有职业,吃饭有公饭所,洗衣有洗衣房,孩子有蒙养所等,又明显地受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小说主要着力于科学幻想和社会梦想,人物的刻画不很成功,主人公缺乏个性,给人印象不深。

宋会要辑稿

宋会要辑稿

中国宋代制度史。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有缪荃孙、屠寄整理之广雅书局稿本、刘富曾整理之嘉业堂清本、北京图书馆于1935年据徐辑原稿影印的线装本和1957年中华书局缩印的精装本等。徐松(1781—1848),字星伯,中国清代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礼部郎中、陕西榆林府知府等职。除辑编有《宋会要》、《宋三司条例考》、《宋元马政考》等史籍外,还有《新疆志略》、《新斠注地理志集释》、《唐登科记考》等著作。宋代修撰的会要,前后成书11种,达3000余卷,但大都散佚,惟赖本书保存最多。本书厘分为200册共376卷,约800余万言。内容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大门类,每大类之下分列若干细目,按年月排比史料,较详实地记述了宋代政治、经济、军政、文化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社会史事。其中以礼类、职官类、食货类篇幅最多。记事详瞻、生动和具体,有些内容为他书记载简略或不详,有些则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是研究宋史最基本的文献之一。但由于本书是宋会要残余部分的辑编,今流行辑本又未作细致的整理,以致书中文字脱漏、残昏、羼混、讹误、重复、衍文、颠倒等情形较为严重,今已有王云海著《宋会要辑稿考校》等书,对此多所改正补校,可供参考利用。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轨仪

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轨仪

一卷,唐金刚智译。释迦如来坐菩提树下马鸣菩萨白佛自说大神咒,使像末之贫穷获大福利。

穰麌梨童女经

穰麌梨童女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