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考异

作者:王夫之
四书考异

清王夫之撰。全书一卷,凡87条,考析四书中名物和字词语义。如譬如北辰、不逾矩、人焉廋焉、吾不复梦见周公、诲人不倦、斗筲之人、孔子辞以疾等,书名注为“许慎所引古文九经字义不同者”。有益于研究四书原文古义。有清光绪年间刻本,后收入《船山全书》。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广宁县志

广宁县志

辽宁地方志。清张文治等修,范勋纂。八卷。文治, 山西介休人。康熙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任广宁(今辽宁北镇)知县。十六年,会同府派主纂范勋(参见《锦州府志》条)为编纂《盛京通志》而修此志。十八年完成初稿。明年成书。约一万五千字。卷首图十一幅。凡八卷:地理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妇女双名记

妇女双名记

一卷。明李肇亨撰。李肇亨字会泰,嘉兴(今属浙江)人。本书所录古今妇女双名共六十七人。书中自序谓王元美《弇卅卮言》、张睿父《琅琊代醉编》、陈无功《析醉漫录》中皆有所载,而彼此未备,暇日偶有所睹,即随手录出,又兼三书考其出处云。

乐郊私语

乐郊私语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乐郊私语》,“虽若幸之,实则伤乱之词也”(《四库全书总目》)。全书记载遗闻佚事,多近似小说家之言,但其中有关地方史乘部分,足资考史者参证。又如所记海盐腔创制于元曲家贯云石,则一直受到治戏剧史者的注重。卷末原载有杨维桢为姚桐寿之兄姚椿寿所写的墓志,被《四库全书》编者讥为“颇为不伦”,并删除不载。本书除有《四库全书》本,尚有《续百川学海》、《盐邑志林》、《宝颜堂秘笈》、《说郛》、《学海类编》等本。

咆哮了的土地

咆哮了的土地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时,革命工人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回到了家乡,在农民中播撒了反抗的火种,土地开始咆哮了。他们组织了农会,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这巨大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农民们开始觉醒。不久“马日事变”发生,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觉醒的农民在张进德等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冲出包围,夺回了“金刚山”。作品着重塑造了两个革命者的形象。张进德是一个矿工。他沉着老练,耿直勇敢,阶级觉悟高,反抗性强,讲究斗争策略,善于联系群众,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一位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干部。李杰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他曾参加黄埔军官学校,卷入革命洪流中。他看到某些假革命的真面目,于是回到家乡做实际工作。他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地主家庭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作品崭新的主题和人物在当时的进步文坛上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既有浓郁的革命激情,又有细致的客观描绘,生活实感很强。《咆哮了的土地》是作者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蒋光慈文集》第2卷。

温飞卿诗集笺注

温飞卿诗集笺注

唐诗别集笺注本。明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有秀野草堂本、《四部备要》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新排印出版。据顾嗣立所撰《后记》可知,其父顾予咸任山阴县令时,邑人曾益注《温庭筠诗》四卷,曰《八叉集》。予咸谓其用心良苦,刻印刊出,流传一时。予咸致仕归里后,翻阅曾注,发现多有阙佚穿凿之处,便“重为笺注,广搜博考,援笔记纂。凡夫割剥支离、舛错附会之说,辄复随手删削,未毕事,而先考功殁世”(《后记》)。当时嗣立只五岁,二十馀年后完成父亲未竟之业,在原有基础上增广内容,纠正讹误,依宋刻本《金荃集》分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从《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出温庭筠诗集中未收之佚诗定为《集外诗》,并加续注,改名为《温飞卿诗集》。成书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此编考据较为详核,注释简明,然在校勘、注释中尚有不足之处。上海古籍本据顾嗣立秀野草堂本进行校点,并用明毛晋刻本和《全唐诗》复校,择要做出校记。又辑录温庭筠的词和文,作为附录补印于书后,将原刻本中的《旧唐书》本传、诸家诗评和后记移于书后,亦作为附录。

焚香记

焚香记

传奇剧本。明王玉峰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下上品”,说:“王魁负桂英,做来甚恳楚。”清梁廷楠《曲话》说:“《焚香记·寄书》折,关目与《荆钗记》大段雷同:金员外潜随来东,孙汝权亦下第留京,一同也;卖登科录人寄书,承局亦寄书,二同也;同归寓所写书,同调开肆中饮酒,同私开书包,同改写休书。无之不同,当是有意剿袭而为之。”近人姚华《菉猗室曲话》说:“此本为王魁翻案而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打消背约事实,使之重圆,是虽出于传奇常套,反减杀悲剧之兴味焉。”“此记关目布置、用笔疏密不得其宜,宜疏处反冗漫令人倦,宜密处反草草一过,淡然无味。”《王魁负桂英》原为一部著名悲剧,作者为替王魁翻案而改为喜剧,实是点金成铁。关目布置处处捉襟见肘,情节发展落入传奇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