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志疑

作者:陆陇其
读礼志疑

六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字稼书,初名龙其,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职,后辞官归。学宗程朱。着有《古文尚书考》、《困勉录》、《松阳讲义》、《渔堂文集》等。是编因《三礼》之书多由汉儒采辑而成,其中所载古今典礼,自明堂、清庙、吉、凶、嘉、宾、军、礼以及名物器数,互相考核,多有龈龉不合处,遂取郑(玄)孔(颖达)诸家注疏,折衷于朱熹之书,并旁及《春秋》、律吕等与《三礼》相关资料,悉为采入,务得其中。然其有疑而未决者,则仍缺之,故名“读礼志疑”。陆氏以其覃思,墨守于程、朱,考辨《三礼》黄制、名物、器具,指摘经文之疑,辨正注家之误,多附己意,时有发明。于经文注疏、随文纠正、考核折衷,其用意实非一般。因是书为读书时随手标记笺注,后经其弟子编辑而成,故时有疏误。有《正谊堂全书》本、《学海类编》道光间刻本十二卷、书三时斋丛书本、张清恪合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十二卷,附一卷。

猜你喜欢的书

湖山叙游

湖山叙游

湖景丽于昼,湖情暇于夜。主一舟焉,以司昼夜之长。晴开雨泊,傍树依云,栩栩然也。虽然,犹未也。神飘忽而无所着,其为游也,不静矣。于是舍舟而僦居。半在山,而半在水。背高而凭流,浣以红,而沃以青。眠食于其间,徘徊于其上。极朝昏之变态,看烟云之吐吞。其于湖也,亦非泛泛焉者矣!虽然,亦未也。湖之境有,未历湖之情,终未周也。

琴旨

琴旨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详)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属江苏)人。王坦作此书,本照《律吕正义》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阐明。其五声数论琴之说,认为丝乐弦音,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徽分疏密之数为用,不可以用黄钟九寸、太蔟八寸之说为准。其解黄钟均以仲吕为角之疑说、三弦独下一徽说、五弦独上半徽说,泛音四准说、调宫转调说都言之成理,颇有见地。王坦在清代论琴诸家中可谓有创见者。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此篇为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后半首,《正统道藏》单出为一篇,收人洞真部玉诀类。诗言内丹修炼法。认为修炼之道,须采合先天二炁,聚真炁于太空,以乾坤为鼎器,「拨得阴阳归掌内。顷刻中间造化生」,此即「混沌凝神神仙道」。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上天普善真人见世人养育六畜,牛马驹犊频遭疾疫,乞求太上道君广垂济度。天尊曰:世人不悟禁忌,不看牛黄马厩方位,冲犯神杀,致生时气瘟疫。解禳之法,应以吉日洒扫家庭,铺设宝座,燃灯焚香,转诵灵文,禳谢神杀,可涤除时瘟,永不为害。篇末附五言颂诗一首,当即所谓「灵文」。

天籁集

天籁集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天译。佛在兜率天说二咒,闻者不生魔界,速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