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陇其

- 姓名:陆陇其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平湖新埭泖口人
- 出生日期:1630
- 逝世日期:1692
- 民族族群:
陆陇其(1630—1692),初名世穮,一作龙其,字稼书,平湖新埭泖口人。出身清寒贫苦,然少有大志,勤奋好学,读书躬行实践,以圣贤为榜样。父陆标锡教导陇其说:“居官不入党,秀才不入社,便有一半身份。”又说:“贪与酷皆居官大戒,”为官则要“笃实务本”。陇其秉承庭训,入仕后以正直清廉自励。清顺治十七年(1660),华亭(今金山县)朱泾周茂滨聘陇其为师,以训其子曛。此外,受业者还有赵凤翔、慎徽等,均成为陆氏高足,有名于时。康熙初,回籍设馆于县城北水洞内富户倪钟瑞家,仍以程朱学说教授徒。康熙九年(1670),登二甲进士。康熙十四年四月授嘉定知县。嘉定县政繁赋多俗侈,陇其到任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杜绝浪费,铲除恶俗,惠政不可胜记。翌年,左都御史魏象枢荐举补福建按察使缺,而江苏巡抚慕天颜却言其才干不及,应降级调用。县民闻讯,纷至巡抚衙门前要求陆陇其留任,慕天颜不得不再次疏请部议。康熙十六年二月,被诬告“讳盗”罢官,县民大骇,罢市三天。离任时,惟图书数卷及妻织机一具而已。是日,九乡二十都万余男女,执香携酒,争相送行,拥塞道途。后乡民建生祠以为纪念。次年举博学鸿词,因父丧未能应试。康熙十八年,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上疏论前部议之非,遂奉旨复职,命守丧3年后任用。康熙二十二年,又在魏象枢荐举下补直隶灵寿知县。该县地瘠民贫,役繁俗薄,且灾情不断。他上任后,发粟赈灾,奖励农垦,减免赋税,推行乡约,肃正士风,在任七年,政绩良多,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康熙二十九年,被九卿荐为学问优良品行可用者,擢四川道监察御史。上疏言畿辅民情,痛斥“藉捐纳以济国用”,要求减轻赋役。因此击中弊端而与权臣冲突不和,次年夏,部议革职。归田后曾讲学于东洞庭山。后在东泖旁筑尔安书院,四方学者群聚门下。一年后卒。墓葬于泖上画字圩。雍正四年(1726),诏谕从祀孔子庙庭,复入祀贤良祠。乾隆元年(1736)特谥清献,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陆陇其在学术思想上以程朱为宗,以“居敬穷理”为要,力辟王阳明为禅学,反对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太极”、“天理”)提高到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后世论者以为自明代薛瑄、胡居仁后,惟陆陇其得程朱理学真髓,与陆世仪(1611—1672)并称“二陆”。著作甚丰,流传较广的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读礼志疑》、《读朱随笔》、《三鱼堂賸言》、《松阳钞存》、《战国策去毒》、《三鱼堂文集》、《松阳讲义》、《古文尚书考》、《读书志疑》、《卫滨日钞》、《问学录》、《学术辩》、《礼经会元注》、《呻吟语质疑》、《礼编》、《先正一隅集》等。此外,在灵寿县任内总纂《灵寿县志》,当时和后世都视为佳作,其所撰《续祁州志》、《续南皮县志》、《续武县志》、《灵寿志论》、《答傅君惟松修志议》等文,颇有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全北齐文
北齐是北朝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对其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无疑具有十分有益的价值。清代学者严可均所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一部收集唐以前文章的总集,其中有《全北齐文》十卷,收录了北齐作家的二百四十四篇文章,为此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基础。
光绪苗栗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建置、赋役、物产、古迹、风俗、祥异、学校、典礼、武备、职官、选举、列传、艺文十五类,有县署、捕厅署、大甲巡检署诸图和苗栗八景图。是清代台湾最后一部地方志。光绪间抄本最佳,其封面书背上方有“福建”二字,改错甚多。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另有其中“物产考”单行本,题为《苗栗物产考》,多被他书引用。
五四后三十年
陈旭麓先生的这本《五四后三十年》,是《近代中国八十年》的姊妹篇, 该书以“五四”为发端,讲述了五四后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书中对中国的社会形态做了特别认真仔细的分析,该时期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夹缝中发展,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都处在严重的裂变和不断地就冲突中,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也是从未有过的。以此为研究对象,不受朝代的限制,也不因新旧民主的界限而分割,全面地、纵深地论述这个社会的新陈代谢关系。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撰。他采集各种书籍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分类编撰而成。分为五篇,每篇下有子目。栋宇篇十目: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棚、沟涂;服饰篇八目: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裈袴、履舄、缯布;饮食篇六目:饔膳、羹豉、粉饎、炰脍、酒醴、茶名;称号篇十一目: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仅存琼花一目。共三十六目。《栋宇》等前四篇都有作者题词,所论颇为精赅,唯《植物篇》独无,可能是尚未完帙。所引证资料注明出处,甚为翔实。对于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清康熙二年(1662)吴江沈氏刻本、乾隆十六年(1571)重刻本、《四库全书》本、1998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元杂剧剧本。简名《金线池》。关汉卿作。剧述书生韩辅臣进京赶考,途访故友济南府尹石好问。石宴请辅臣,并唤上厅行首杜蕊娘陪席。韩杜2人一见钟情,韩当晚即宿于蕊娘家中。蕊娘的假母李氏知辅臣是府尹好友,乃敬礼款留。时经半载,韩、杜恩爱欢洽,誓相娶嫁。但李氏知辅臣无钱,极力挑拨阻拦。趁石府尹考满进京之际,将韩赶出妓院。辅臣负气,多日不往杜家,亦未与蕊娘相商,蕊娘亦气愠。李氏乘间诬辅臣已另就新欢。移日,辅臣探望蕊娘,蕊娘负气拒而不睬。石府尹任满朝京,天子以其贤良清正,命复任济南。辅臣求石为其作主。石乃于金线池设宴,请众妓为辅臣、蕊娘2人调解和好。蕊娘醉酒,辅臣探问,仍遭拒绝。辅臣再求石帮忙。石府尹乃命拘来蕊娘,责其失误官身,罚以杖刑,蕊娘央辅臣代为求告,许以婚嫁。韩乃为之告免,2人和好如初。石府尹取俸百金,为蕊娘赎身,韩、杜2人遂完婚配。《录鬼簿》、《太和正音谱》、《今乐考证》、《曲录》并见著录。版本有《新续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技集》本等。排印本《关汉卿戏剧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也收有本剧。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只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