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平义

作者:俞汝言
春秋平义

十二卷。俞汝言(1614-1679)撰。俞汝言字石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经学家。俞汝言在明末为诸生,孤贫力学,具有经世之才,恰值明清动乱,故闭门着书。俞氏精研经史,尤熟于明代典故。除此书外,尚有《春秋四传纠正》、《宰相列卿年表》、《渐以集》(已佚)。此书多引前人之说,自己立论者几稀。其《自序》云:“于是遍访诸家着述,辑成《春秋平义》十二卷。其言皆出于儒先,不入臆测一语。使其言足录,不以其人而弃之,言不足录,亦不以其人而存之,务得其平而已。”俞氏认为,“传经之失不在于浅而在于深,《春秋》为甚”。所谓“深”,即多臆度穿凿。故其书搜采宋明以来的持平之说,反对三传,尤其《公》、《穀》对经文的解释。 其书所采录的宋明诸儒之说计有四五十家,而采录最多者则是罗喻义《野篇》、高攀龙《孔义》、程颐之说,其次是黄震《日钞》、卓尔康《辨义》、胡安国《春秋传》。此书成于康熙十五年,《四库》系从俞氏手稿传抄。

俞汝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

德国戏剧家席勒(1759~1805)青年时期的代表剧作,写于1783年。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个封建小公国里,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他不顾阶级地位的悬殊和父亲的反对,毅然要与露易丝结婚。瓦尔特为了达到捞取政治权力的目的,强令斐迪南和公爵的情妇结婚,遭到斐迪南拒绝。瓦尔特便和秘书伍尔牧策划阴谋,先逮捕了米勒,然后告诉露易丝说,如果她能写一封情书给宫廷侍卫长卡尔勃,就可以使她父亲获释,并要她发誓保密。露易丝为救父亲,只得照办。他们还故意使“情书”落到了斐迪南手里。斐迪南质问露易丝,而露易丝却不能告诉他真实情况。绝望中的斐迪南给露易丝服了毒药,自己也服了毒,临死前,露易丝才吐露了真情。这一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德国市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对封建专制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同时也反映了进步青年要求打破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平等的思想。恩格斯称之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作者塑造人物善于刻划其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真实可信,富有立体感。如斐迪南这个人物,他能认识到贵族阶级的罪恶,勇敢地追求真诚、平等的爱情;但他受阶级、家庭的影响,主观、偏激、爱妒忌,以致不能识破阴谋,毒死了自己的情人。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著名小说《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优秀作品之一。全书共25个短篇,自1847年起在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小说以俄罗斯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色为衬托,以农民与地主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描绘了19世纪中叶俄国农村的习俗风貌,展示了在罪恶的农奴制度下人民苦难的生活图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淳朴、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农奴形象,如善于营生的霍尔和对大自然有高度审美感的卡里纳奇(《霍尔与卡里纳奇》);无师自通的天才歌手雅可夫(《歌唱者》);热情真挚,品德高尚的农家女阿库丽(《幽会》),等等,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地主贵族肖像,其中有刚愎自用,骄横专制,奢华无度的彼得·伊里奇伯爵(《莓泉》);被别林斯基称之为“举止温文尔雅的恶棍”宾诺奇金(《总管》)等。小说文字流畅而富有音乐性,其充满诗意的笔调,精确地再现了恬静优美的俄罗斯风光,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作品发表之初,其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及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注视,当时的进步思想界称其是对农奴制的“一阵猛烈的炮火”,是“一部点燃火种的书”。作品成集出版后引起了沙皇政府和地主贵族的极大恐慌和仇视,作者因此而被沙皇放逐。继《猎人笔记》之后,屠格涅夫除写了许多诗歌,剧本,散文和书简外,还创作了《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

《石城山志》书成于1917年左右。石城山又名石头山,即今南京城西之清凉山。石城山自古与钟山齐名,“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石城山西接明城墙,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书以石城山为中心,分山北路、山南路、山东路三个部分,山北路至北城狮子山段城墙而至,山南路至新街口而至,山东路至干河沿而至,西面以明城墙为界。诒绂仿照《水经注》的体例,详细叙述了这一区域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与其父作霖先生的《凤麓小志》、《东城志略》、《运渎桥道小志》以及自己的《钟南淮北区域志》共同构成了南京地域文化的系列图书,演绎了南京文坛父子共同著述成一家之言的佳话。

西河词话

西河词话

词学专著。二卷。清毛奇龄撰。成书于清初。多记明末清初词坛见闻,论述词韵和体制,间附自己所作词、以及同时诸人唱和的词。书中材料,大都是当时词坛实录,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如卷一云:“予少不检,曾以度曲知名,凡坊曲使人争相请教,且尝以己词令唱,故云间徐西厓赠词有云:‘晨消魂,一曲新词,雪儿争唱神仙句。’……皆是实赋。”卷二又云:“建平吴博士送予之江宁,有《念奴娇》词,尝藏之袖间。暨十年后重过其庐,出词读之,则已漫灭不可认矣。其词曰:‘五更初起,装成未,把酒送君烛下。挥手出门正月落,满屋光流如泻。此去江南,他时江北,回首无多话。驱车行矣,可怜独步归舍。 试看地荆榛,君今卜何处?能超罟获。无节望门去路远,天下朱家皆假。田舍粗安,壶浆堪掩,意气长相藉。天涯何限,一时去此秋夜。’”毛奇龄精通音韵、工于度曲,所以书中有许多关于词韵问题的论述,兼以具体例证,对于研究词的音韵颇有参考意义。卷一云:“词本无韵,故宋人不制韵,任意取押,虽与诗韵相去不远,然要是无限度者。予友沈子去矜,创为《词韵》,而家稚黄(毛先舒)取刻之,虽有功于词甚明,然反其古意。”随后,他举出苏轼《念奴娇》调与张孝祥《念奴娇》调,加以具体说明。《西河词话》还记载了笛色谱,如《锦缠道》、《普天乐》、《古轮台》、《尾声》等,因极少见于他书,故很可贵。该书的缺点在于,所记条目,不按时序,不分细目,颇难检索;同时,考证亦有失误之处,如云“宋末有安定郡王赵令畤者”,其“宋末”二字即不确。因为赵令畤生于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绍兴四年(1134年),并非“宋末”。有《西河合集》本、《词话丛编》本。

诸经要钞

诸经要钞

诸经要抄,一卷,首尾缺,二八一九。佛教著述。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罗列了善知识、恶知识、假佛、真佛、法身礼、假三宝、真三宝、假戒、真戒、不净说法、净说法、有诤法、有为法等类别,然后引证二十余种经文论述之。由于本书引用了译于唐开元年间(713—741)的《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而其文字又为《历代法宝记》所引用,故产生年代约为723—779年间。书内引用了《法句经》、《金刚三昧经》、《禅门经》的文字,且有不少禅宗色彩的词句,故研究者认为它与禅宗及《历代法宝记》的作者或有某种关系。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

梵名Sam!yukta -ratna-pit!aka-su^tra 。凡十卷(或八卷、十三卷)。元魏吉迦夜与昙曜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系集录关于佛陀、佛弟子,及佛陀入灭后之诸种事缘。凡一二一章之因缘谭,大部分皆系与佛陀有关之故事。包括十奢王与罗摩王子之事、佛陀入灭后二百年顷那先比丘与希腊弥兰陀王之问答,以及佛陀入灭后四百年只夜多尊者与月氏人栴檀罽尼吒王之问答等。全书共分五类:孝养篇、诽谤篇、施行篇、教化篇、斗诤篇。主要为阿含藏教思想,以因缘譬喻来阐示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