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作者:杨向奎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杨向奎著,1989年出版,15.3万字。书中首先论述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并兼论“炎黄”、“华夏”两个实体的形成。然后结合宗周之礼乐文明论述一统天下的理想制度。礼乐文明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就形成了一统天下的理想制度。书中探讨了公羊学派之形成与“大一统”思想的关系。《公羊》一方面不能忘记诸侯割据的现实,一方面又在规划“大一统”,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分析了汉武帝之大一统与董仲舒的对策。董仲舒的三策以区别于黄老之学的方式为汉武帝建立新的大一统,亦即天人合一之“大一统”。对司马迁与公羊学的关系,作者也作了探讨。司马迁提出了“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文一质,终始之变也”的历史发展规则,而“一文一质”的理论出自公羊学派,作者认为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大一统。何休对于公羊学的总结的意义在于保存了公羊学派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历史哲学。书中阐述了宋儒之“春秋”学,清代前期的大一统论与公羊学,以及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大同思想。康有为终以大同思想代大一统学说,大同包含大一统思想在内。而大同世为社会性质之改变,不同于大一统之为政治上的统一。作者总结说,大一统思想,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种要素在内的实体,而文化的要素更占重要地位。

杨向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隐花平原

隐花平原

作者是松本清张 。在植物链的底层,有一种名为“隐花植物”的低等植物,它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在阳光下开出鲜艳的花,只能在黑暗中缠绕爬行。在广袤平原下阴暗潮湿的角落中,隐花植物以各自奇形怪状的藤须盘根,交错形成一朵巨大而盛烈的恶之花……画家、上班族、记者、画廊老板、医生、渔民、银行会长、警察、司机、陪酒女、教主……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彼此间毫无关联的人们,接二连三在日本各地被离奇杀死。没人想象得到这些怪死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没人能找出任何一丝破案线索。凶手仿佛是谁也看不见的隐身人,隐匿在喧嚣社会的阴暗处,一步一步完成他庞大恐怖的杀戮拼图……悬疑宗师松本清张,从人性黑暗中创造出吃人的怪物,将整个日本社会变成死亡的舞台。

杭俗遗风

杭俗遗风

风俗志。清范祖述撰。一卷。于同治二年(1863)撰成是书,专记道光至咸丰以来俗情掌故。约三万七千字。分时序、乐善、声色、婚姻、寿诞、丧事、排场、俦品、女工、饮食、驰名、备考十二类。时序类记其四季风俗、婚姻、寿诞、丧事,排场诸类记婚嫁、生日、作茔安葬、搭彩等三十余事,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丰富史料。声色类载杭城四大戏班,南词、花调、木人戏、花鼓词及著名艺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重要资料。女工类记妇女所事职业,如磨纸、糊锭、办线、收生等,详叙其操作,工具及生意状况。饮食类专载各味食店及四时点心。全书内容广泛,所记均为作者亲见,详实可据,与后出《杭俗怡情碎锦》相接,备载杭城近代掌故。抄本见藏台湾,前有林真序及自序,后附吴凤藻撰祖述墓志铭及自跋。 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

续茶经

续茶经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野议

野议

宋应星以其《天工开物》而作为科学史家享有盛名,却鲜有人知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宋应星。政论集《野议》就是其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作,该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按宋应星的自我标榜,所谓“野议”是相对“朝议”而言的,即在野之议论。其立说著书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明末社会所面临的政治及经济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期望社会由乱而治,使国家转危为安,体现了宋应星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爱国思想。

吴氏医方汇编

吴氏医方汇编

方书。1卷。清吴杞 (杖仙)辑。乾隆九年(1744年)成书。吴氏汇录历代治疗疮疡良方。首为总论,收十二经络部位歌、十二经络引经药歌、十二经所属五行歌、五善、七恶、收功万全歌、秘传口诀、饮食戒忌、阴证收口论、视证要诀等。以下分百会疽、顶门痈、额疽、鬓疽等82症录方。又按托里、清解、发散、攻里、补养、通用分类,汇录疮疡用方,并述治疗疮疡器械、淋洗法、针法及外敷通用方等。现存乾隆九年 (1744年)稿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凡二卷。略称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般若心经最早之注疏,全书系依法相唯识之义旨而随文解释心经之内容。初引解深密经之三时教判,与辩中边论辩相品之颂以赞中道之义,次则释经题,并拈出五种般若与七最胜之义。其后则为经文之义解。本书之注疏本有崆峒记三卷(守千)、解节记六卷(护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