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尊王发微
作者:孙复
十二卷。孙复撰。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着此书。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宋代《春秋》学专着。此书上祖唐啖助、赵匡、陆淳废传解注,以经求经,直寻大义之风,又兼宗韩愈排斥佛教,以为佛家是以春秋乱中国之旨,力主“尊王攘夷”。如此书于隐公“元年春王正月”下云:“孔子之作《春秋》也,以天下无王而作也,非为隐公而作也。然则《春秋》之始于隐公者非他,以平王之所终也。”此为尊王。又如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极邢”条下云:“齐桓公每天遂以来二十年”用师征伐皆称人者,以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未着,微之也。”而于此言“师”,乃因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渐见,少进之也。”此为攘夷。历来治《春秋》者,皆谓《春秋》一书寓意褒贬。如庄公八年《经》“秋,师还”,《穀梁》以“还”为善辞,而《左传》亦云“君子是以善鲁庄公”,这是褒。又如隐公八年《经》“郑伯使宛来归祊”,《穀梁》以名宛为“贬郑伯、恶与地”,这是贬。而《公》、《穀》所谓的《春秋》大义,主要也在于褒善贬恶。然孙复发孟子所谓“《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之意,认为《春秋》有贬无褒。如僖公九年九月戊辰葵丘之会,《公》、《穀》根据日月例,以为是美桓公尊天子。然此书却云:“桓公图伯,由帅诸侯,外攘夷狄,讨逆诛乱,以救中国。经营驰
章节列表
升序↑孙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五山集
《五山集》四卷,续集六卷。是朝鲜王朝时期五山车天辂创作的诗文集。作者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过问。后来正祖发现后,指派平壤监使洪良浩收集整理,并责成洪良浩校订后由平壤监营出版发行。
阳宅十书
《阳宅十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由王君荣编著而成。该书是明代一部专论住宅堪舆的典范之作,精选了当时最盛行的堪舆学术著述,将其汇总而成。该书内容丰富,搜罗广泛,针对性强,以条目形式逐项介绍阐述。既有阳宅理论,如福元法、大游年法、东西宅四宅法,以及卦例、星命等的具体介绍,又涉及到阳宅营建元素的方方面面,可谓驳杂而全面。与其它阳宅理论及应用的著述比较,该书突出的优点是以图示形,重点介绍了宅内形和宅外形的各种吉凶情况,可谓一目了然,也将阳宅风水原理应用作了一种普及。
京尘幻影录
民国15年3月5日至民国17年9月12日连载于北京(期间改名北平)《益世报》,1943,10上海新新书店初版单行本。该书主要讲述了落魄文人李逢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为了生存攀龙附凤,拜高踩低,却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故事。青楼妓院,文痞妓女,官府政客,豪门显贵,三教九流,撮合成一个混乱的社会,张开偌大个黑幕—— 落魄文人李逢吉,经人介绍进京谋职。然而谋职何其难,四处碰壁,生活无着。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他逐渐发现了做官与发财的绝窍,于是用尽卑鄙伎俩,攀龙附凤,投在高官显贵唐雁门下,求得一官半职,又利用职权,恶事做尽,中饱私囊。唐雁老突然在政治上惨败,他周围的一群乌合之众也树倒猢弥散。
独秀文存
陈独秀著。陈氏系安徽怀宁人。《新青年》的创办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独秀文存》收录陈独秀1915年到1922年之间的文章,共三卷,分为论文、随感录、通信三部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陈独秀这一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的思想主张,而且几乎可以管窥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想的全貌。书中认为要倡导民主与科学,就必须树立新的思想风范和人格楷模,即进行“国民性质行为改善”,要独立自主而非奴性,要积极进取而非退隐保守,要科学实利而非想象虚文,要强健开放而非懦弱自守。与此新人格、新思想相呼应,陈独秀还努力提倡“文学革命”,倡导“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新文学,以反对专制的、玄虚的、陈旧的封建文学。书中还有一部分文章是对封建旧思想的申诉,对正统儒学、圣人孔子的批判,表现了作者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的坚决态度与勇敢精神。书中认为孔子学说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是维护封建体制的,其所提倡的道德伦理不仅不适合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更与民主共和国的精神背道而弛,不可调和。因此,只有彻底消除孔子学说,才能维护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对待西学与中学、批判与继承、吸收与扬弃等问题上,陈独秀的某些言论过于极端,开了“全盘西化”论的先声。原书1922年11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后多次再版。198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重版,将三卷合为一册,最便读者。
归园田居
组诗。陶渊明作。收入《陶渊明集》。 陶渊明 (365—427),晋代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之家,《晋书》、《宋书》均谓其系东晋名将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决心去职归隐。诗文辞赋,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成就。有《陶渊明集》行世。本组诗共5首,作于公元406年的春天和夏天,是陶诗的代表作。组诗的第1首叙述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和愉快心情。他把自己置身的官场比喻成“羁鸟”和“池鱼”,田园生活则是“旧林”和“故渊”。回到鸡犬相闻的田园,犹如出笼之鸟,无比畅快。诗人之所以这么愉快是因为归田园之后没有世俗的交往,也没有世俗的想法,“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第2首)在这样一种环境里,诗人亲自参加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第3首),去山泽游娱,虽然偶尔也有“人生似幻化”(第4首)的感叹,但终归还是要比官场强得多,可以在这优美的环境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第5首),怡然自得。这组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之作。自陶渊明开始,诗人们才把田园生活当作歌咏的对象。唐代王维、孟浩然以及更后的咏田园诗人,无不受其影响。
戴东原先生轶事
族祖东原公,本考据学、算数学、制造学经世实用之旨,发为哲学家言。其所论著,远足以补汉宋儒者之偏弊,近足以导欧美文化之先河,是固海内学人所公认者也。公之生迄今二百年矣,人往风微,崇拜热忱,久而弥挚。族人祖荫将以独力建筑图书馆于公读书故址,暂于摇碧楼先行开办。学界诸君子,又为开得纪会于京师,亦有倡设图书馆之议。惟英末学,于我公之学术,曾不能窥其奥要,有以发挥而光大之,仅得举公之轶事,幼所闻渚先严,为各家传记所未及者而志之。虽无关宏旨,要亦不贤识小之意云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