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家塾读诗记[四库本]
作者:吕祖谦
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在诗篇正文之前,首列《诗序》。各章之后,分列诸家之说,自毛苌以后,凡引四十四家。书中所称“朱氏曰”者,即所采朱熹早期的见解,其后朱熹疑序,自变前说,吕祖谦则仍坚守毛、郑,成为宋代汉学的最后壁垒。陈振孙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按汉学诗经学,在《毛诗正义》颁行以后,似已告一段落,宋代汉学家虽然作些零碎修补,少有重大发明。此书语言浅显,条理清晰,可以看作宋代汉学《诗经》注释的普及读本。书中名物训诂,较为详悉,于此尚有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诗经学史的重要资料。《吕氏家塾读诗记》有明嘉靖刻本、清嘉庆中听彝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经苑》本、《墨海金壶》本、《金华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和《百部丛书集成》。丛书本以《墨海金壶》本为佳。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东坡文钞
二十八卷。宋苏轼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刊行于此。是本也坤所选编并加评语,红黑二色套印本,盖万历年间所刊。苏轼文28卷,计制策2篇,上书7篇,札子14篇,状12篇,表、启27篇,书22篇,论70篇,策25篇,序传10篇,记26篇,碑文6篇,铭、赞、颂15篇,说、赋、祭文、杂著15篇。
东田遗稿
明代诗文别集。张羽(字凤举)著。为张羽季子张桢所编,门人储洵序之,凡2卷,诗、文各1卷。其集选家未有及之者,传本甚稀。四库馆开,两江总督录进,得以著录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曾评其名说:“案明初张羽,为吴中四杰之一,相距不过百载,而袭前辈之姓名,殊不可解。然前张羽工诗,此张羽亦复工诗,岂有心仿效,有蔺相如之慕欤。”并评其集说:“集中疏札文虽不多、皆切中时弊,方正之概,犹凛然可见。诗亦规摹盛唐,不落纤巧之习。盖弘治、正德之间,明初前辈犹为未远,流风余韵,往往尚存。而羽之澹静峭直,又出天性。虽其博大富健不及李东阳诸人,排奡钜丽亦不及李梦阳诸人,而不为旧调之肤廓,亦不为新声之涂饰,肖心而出,务达所见而止,在诸作者中,亦可以自为一队矣。”(《四库全书总目》卷171)陈田《明诗纪事》评注说:“其诗专讲音节,字句不尽人格,录其合作,固彬彬乎唐人之雅音也。”两家所言,大致说明集中诗文的特点。
开元占经
《开元占经》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它是印度后裔天文学家瞿昙悉达于唐开元二年(714)主持编纂的,历经十年左右。全书120卷,这部书事关占星,因而唐以后各代政府均秘而不传,藏于宫闱。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安徽道士程明善在古佛籍中发现了一个传抄本,于是它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清收入《四库全书》。《开元占经》辑录现已失传的古代天文、占星著作77种,纬书82种,是座大型的历史文献宝库。书中收有大量关于天文星象及各种物象变化的占语。亦搜集到古代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的占经资料,保存了不少古代天文占候方面的文献。书中还介绍了印度的《九执历》,对中国的天文学、星占术都有很大的影响。
蒙鞑备录
南宋赵珙(旧误为孟珙)撰。1卷。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作者奉使蒙古军前议事,至燕京(今北京),见到总领蒙古军的木华黎国王。归后将亲身闻见著录成书,记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的事迹。全书分立国、鞑主始起、国号年号、太子诸王、诸将功臣、任相、军政、马政、粮食、征伐、官制、风俗、军装器械、奉使、祭祀、妇女、燕聚舞乐共17则。为今存记载蒙古开国事迹的最早著作,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记载,为研究蒙古建国初期历史的重要史料。现存《说郛》本为最早版本。1926年刊行的王国维笺证本为佳。
陟山观海游春记
中国近代杂剧。此剧凡2卷,8折,上卷4折前加楔子,下卷亦4折前加楔子。首有作者1945年2月11日所作长自序,介绍了此剧创作的主要过程,颇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戏剧理论观念和对元明戏曲的基本认识。从中可知,此剧作于《苦水作剧三种》之后,于1942年1月间开始着笔,其间作者经历了从比较闲暇、创作较为自如到病痛缠身、身心俱惫、写作也变得艰难的过程,直至1945年2月中方得写成,是顾随所作杂剧中篇幅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本。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之《连琐》故事,根据戏曲情节关目需要,在原故事基础上铺陈而成。写东海秀才杨于畏,上无父母,下无妻室,孑然一身,两应乡试不第,带书童离开城内,住云台山山斋之中。秋日一夜,杨于畏独坐,忽闻女子吟诗之声,此后念念难忘。一日往有女吟诗处寻觅,得一香囊,执于手中,忽被风吹化飘散,于畏异之。又一夜,杨于畏方在书斋中饮酒读书,忽一女子到来,自言系陇西人,小字连琐。此后连琐夜夜与于畏书斋清话,宵来晨去,不觉冬去春来,时已半载。一次连琐向于畏说明自己乃鬼魂,为杨于畏痴情感化,白骨有复生之意,并告知使其复生之法。于畏遂以剑刺臂,将血滴入连琐脐内。次日午时,杨于畏带人去连琐葬处掘墓,打开棺木,连琐肉身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十分相得。时届清明,杨于畏带娘子连琐并马游春,登山观海,甚为欢畅。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安镇法。在宫庭谓为安镇法。在民众谓为安宅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