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
作者:惠周惕惠周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续修台湾府志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书是在六十七和范咸第三次重修《台湾府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续修而成。取材广泛,包括有关台湾的封域、规制、官职、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及艺文等等。内容丰富。
印说
篆刻论著。明周应愿著。 周应愿,字公谨,吴江 (今属江苏) 人。此 书成于明万历三年 (1575) 王常辑的 《印薮》 刊行后不久。全书共分20章。内容丰富,于 印学源流及篆法、刀法等论述颇详,特别是 结合书法中的笔法来谈论篆刻中的运刀,触 类旁通,而切中肯綮。如第一次提出 “篆之 三害、刀之六害”,“除此九害,然可通于印” 的观点,还首开 “印品” 之先例,将印分为 神、妙、能、逸四个等次,以逸品中的 “法 由我出” 为最高标准,反映出艺术贵在创造 的思想。王穉登为之作序,时称: “其旨奥, 其辞文,其蕴博,其鉴深,其才宏,以论郁 而沉。称名小,取类大,寓哉言乎。”此书为 明代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的印学理论著作。 《印说》 还独具匠心地运用各姊妹艺术的手 段,从理论上对印章艺术加以探讨,认为诗、 书、画 “与印一也”。故愈能左右逢源,高屋 建瓴,超出一般印论之上。因其多骈体铺陈, 时人亦有 “言多迂阔,不切事情” 之评。加 上后来杨士修的 《印说删》、赵宦光的 《篆学 指南》删节本盛行。致使该书如璞玉藏深山, 湮而不彰了。
临证指南医案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生出版社都曾铅印出版,迄今存版本40余种。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妇科、幼科病案各一卷。共分89门,次第罗列医案,每案先论证,言简意赅,每症之后,由华岫云邀集同行撰写一段文字,提纲挈领,探析病源。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全书以病症类案。
青春之火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六点钟光景。在夏天的这时,霍桑早应当起床,往外边作运动早课,吸收新鲜空气了。现今是秋天,我们略迟起一些。他此刻既然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怎么说什么女子不女子?莫非他也做什么甜蜜的好梦,梦境中遇见了——“一个女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可怜!伊一夜没有睡哩!……伊一定是为着什么凶杀案来的!”
无头案
我的朋友霍桑以非职业性的姿态从事侦探罪案的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几年中,上门请求帮助的人接踵不断,我的朋友接办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后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记述下来并公诸于世,让社会人士一起欣赏。凡是读过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他的为人,不用我再作介绍。不过有一点得向读者报告,虽然我的朋友破案很多,我不可能全部把每一件罪案介绍出来。其中当然有原因,并不是我贪懒。每当我的朋友侦探案件时,我总是和他在一起,有时也冒着很大的危险,出生入死,尽力帮助他取得成功。我的朋友嘉奖我出力有功,允许我有特别权利为他记述。
朝鲜王朝实录[仁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宗实录]。李峼(1515年—1545年),即朝鲜仁宗(조선 인종),朝鲜王朝第十二任君主(1544年—1545年在位)。幼名亿命,字天胤,是朝鲜中宗李怿之嫡长子,生母为章敬王后尹氏。章敬王后在他出生后不久因血崩病逝,因此他一直都由文定王后尹氏扶养。正德十五年(152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二十日即位于昌庆宫明政殿,次年七月一日升遐,在位仅七个月有余,是朝鲜国王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因未生下子嗣,故由同父异母弟弟李峘即位,即第十三任国王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