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周惕

- 姓名:惠周惕
- 别名:字元龙,号砚溪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吴县(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惠周惕,清代学者、诗文作家。字元龙,号砚溪,自号“红豆主人”。生卒年不详。吴县(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因丁忧未试。康熙三十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密云知县。卒于官。少从徐枋游,受业于汪琬。笃志经学,著有《易传》、《诗说》、《三礼问》、《春秋问》等,治学颇有所得,能“卓然成一家之言”(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与其子惠士奇、孙惠栋皆以经学名世,世称“吴门三惠”,亦称为“苏州学派”。惠周惕有不少富于现实性的诗作。如《赠吴县王明府》劝县令“征税勿太急”,描写农民的生活已落入”更值连年荒,田无一钱值。持男换斗升,忍死不敢吃。挥涕送官仓,低头受笞责”的悲惨境地。《即事四首》、《春日有感》等,都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的写景抒怀的诗较为出色。如《泛曹娥江》:“晴天倒泻落篷窗,风碎罗纹漾碧艟。两岸青山云断续,层层红叶醉秋江。”描写细腻,有诗情画意。他如“秋光瑟瑟半江红,花事阑珊到水葓”(《棹歌》);“碧云淡日黄花节,红树西风白雁秋”(《重九潘长公恬庵昆仲招同魏苍石饮太白楼分韵》);“废寺草长时见鹿,深林径绝但闻泉”(《厅竹岭》)等,皆具有这种特长。惠周惕尚能文,如《家书一通》、《杜立德墓志》等,都颇具文采,风格雅洁。著有《研溪先生全集》11卷,凡诗7卷,文1卷,诗说3卷。
惠周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国艺术史
《美国艺术史》梳理了美国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插图、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全面而不琐碎,概括而不空泛,突出各个阶段主要艺术成就和代表性艺术家;介绍创作特点,剖析艺术潜质,从社会、家庭、教育等各个层次分析艺术特点成因;挖掘国内外影响因素,衡量对比艺术家个体之间的差异及作品价值,定位他们在美国艺术发展中的位置。既有宏大广博的视角,也有细致入微的探究;既有同代艺术家横向比较,也有不同时代艺术家纵向对比;既有艺术家个体成长历程的描述,也有社会历史背景的深刻解读;既有幽默生动的叙述,也有鞭辟入里的评论。语言简练,脉络清晰,态度公正,考证严谨,折射出理性的光芒。
禅与日本文化
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开设“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教程。原系1938年用英文写成的单行本,后由日本人北川桃雄整理翻译,收入《铃木大拙全集》第11卷。中文版本即依照日文本1981年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9年第一次出版发行,并被编入《新知文库》丛书。全书9万余字,分为7个部分:禅学入门;禅与艺术;禅与武士道,禅与剑道;禅与儒学;禅与茶道,禅与俳句。这本书原为外国人而作,重在介绍宣扬,较少研究的性质。作者站在禅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印、欧三大文明系统的比较,对“是否可以说禅就是构成日本特质的唯一要素?是否可以说禅的精神就是日本、中国、乃至东方的精神?”等问题,做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本书并未涉及禅与日本文化的全面关系,而是从日本文化生活的几个典型方面入手。作者总结出日本艺术“体现一种特有的非对称性和深朴、简练”,显然是受禅宗“中一即多,多即一”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在一般人眼中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武士道、剑道,则是根植于禅的“万物皆空,生死无二”,是为斩除人对生死的执着,斩除人自身的贪欲、瞋恚、愚痴;作为日本人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样式的茶道、与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对事物的纯化;而在日本诗歌的代表形式之一——徘句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恰是“禅不靠任何理性或概念的东西而只靠直觉去体悟生命的神秘以及与实在本源相关的佛理。”本书作者铃木大拙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佛教和禅宗,使欧美思想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东方思想的精髓,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禅者”和“东方的圣人”。其著作中的许多论证多出自于某种纯主观的体验,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本文化的优越感。这些都有待读者以自己的“智性”在鉴赏获益之余,作出应有的判断。
集林长短句
词集,王国维作。集林长短句是静安先生晚年自选入观堂集林中的二十三首词,多愁苦之作,少欢娱之词。
大疏百条第三重
大疏百条第三重,十卷 日本 圣宪 撰。《大正新修大藏经》第79卷,圣宪(1307~1392)继承了赖瑜(1226~1304)的加持身说,使新义真言教学大成。此外,他还总结了赖瑜以后未经整理的庞大论义算题,撰述了《大疏百条第三重》、《释论百条第三重》等,是新义真言宗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
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元祖钦说,昭如、希陵等编,性存序,淨日跋,附补遗及山庵杂录一则,又云慧明禅师语录。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戏乐严经等十部之文,卷下引载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如来境界等二十一部之文。所引诸经之中,方广如来智经、演法师品经、戏乐严经、胜积品经、金光上胜毗尼经、降伏魔经、宝童子夫人所问经、如来境界经、离垢菩萨所问经、宝聚经、那罗延品经、梵刹经、一切诸佛所念经、法集经、集会品经、殊胜具戒品经等十六经为未传于中土之经。